「媽媽,這樣你滿意了嗎?」:沒尊嚴的孩子,內心到底有多痛苦

2020-10-03 畫啦啦少兒美術官方號

前幾天,媽隊在熱搜上看到了一個很揪心新聞。

一名14歲的男生,因在學校玩撲克牌被老師請家長管教。

匆忙趕來之後,男孩的媽媽二話不說,憤怒地當眾扇了男孩兩耳光之後,還狠狠地戳他腦門、掐脖子以洩憤。

直到旁人出面勸說,才肯離去。

行為舉止,絲毫不顧男孩的顏面。

面對暴跳如雷的媽媽,男孩卻絲毫沒有抵抗,仿佛對媽媽的這一舉動早已經習慣甚至麻木了。

最讓人痛心的是,接下來沉默的三分鐘。

目睹媽媽遠去的身影,男孩低著頭,一言不發。

沒有人知道,他心裡在掙扎些什麼。

是對被當眾羞辱之後,以後該怎麼跟同學相處的擔憂?

是早已對媽媽不留任何尊嚴的「當眾打罵教育」心寒了的麻木?

還是對這個家已經沒有了半點眷戀,想要徹底掙脫積壓已久的痛苦?

都不重要了。

最終,他還是萬念俱灰地一躍而下,把自己的生命永久地定格在了14歲。

14歲,本該是愛耍酷、愛面子的年紀,卻被親媽像瘋了一樣當眾羞辱、打罵。

這樣的教育看似管教,實際上是一場潛在的「社會性謀殺「。

或許,不少父母也曾這樣想過:

我生你養你,打罵你一下又怎樣?

做錯了就該打,讓你長長教訓!

我是你家長,我還不能管你了?!

……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你以教育之名,張牙舞爪去挫傷孩子自尊心的時候,孩子心裡會是怎樣的傷痕累累?

畢淑敏曾經說過: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就像那個男孩一樣,或許,他曾經也反抗過、吶喊過,但換來的卻是父母變本加厲的傷害,在自己自尊心的領土一遍又一遍地踐踏。

所以,他沉默了,以沉默而撕心裂肺的方式去反抗。

可悲的是,這種方式確確實實讓父母覺醒了。

可是,他再也回不來了。

俗話說:「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最需要被愛的時候。」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該怎樣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時又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價值教育呢?

留足面子,不當眾責備孩子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期盼社會對自己尊重,是一個人天性的需要。「

尊嚴並不是成年人才需要的東西,在孩子的世界裡,也同樣重要。

同樣是被老師請家長,然而,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卻是天差地別。

當被要求把孩子領回去時,這位媽媽並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當著舍友的面打罵孩子。

而是壓抑住自己的怒火,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眾誇了一下孩子,再單獨和孩子溝通,指出這樣的不妥之處,最終和孩子達成一致,換種更恰當的解決方式。

既給孩子留足了面子,也起到教育作用。

為人父母,需要學會先「擱置」孩子的錯誤,放平心態,平等地和孩子溝通。

關注孩子被責備之後的情緒,做好情緒疏通

孩子往往都是感性的,當孩子衝動起來,容易會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們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心平氣和地給孩子交流。

不過,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有時候家長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跟孩子爭執起來了,也是在所難免的。

朋友小王,有次因為孩子樂樂在家亂塗亂畫,把家裡的牆壁當作塗鴉牆,被氣得差點失去了理智,忍不住大聲吼了孩子幾句:

「給我住手!看你幹的好事!家裡的牆全被你毀了,媽媽要白白花多少錢才能修復過來!「

一向溫柔的媽媽,突然像爆如猛獸,樂樂瞬間嚇壞,大聲地哭了起來,還嚷嚷著要離家出走去奶奶家。

幾分鐘過後,朋友見樂樂還是大哭不止,開始後悔沒有收斂自己的情緒。她走過去抱著樂樂,連忙解釋說:「女兒,對不起,是媽媽嚇到你了嗎,媽媽只是太著急了,你可以原諒媽媽嗎...「

慢慢地,樂樂的情緒緩和下來了,不再大哭大鬧了。

很多時候,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父母脫口而出的氣話,而是事後被忽略情緒,無視孩子的傷心,甚至繼續對孩子惡言相向,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

所以,想要修復孩子的脆弱的自尊心,得先關注孩子被批評後的情緒。

孩子也是人,需要被尊重。希望我們不要隨意地蹂躪了孩子的自尊之後,反過來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怪孩子「心裡承受能力太弱了「。

下次,孩子再犯錯的時候,不如蹲下來,好好和孩子說:「別怕,爸媽就是想和你聊聊而已。「


原創不易,喜歡的話歡迎關注和轉發喲!

相關焦點

  • 14歲男孩被媽媽當眾掌摑後墜亡:沒尊嚴的孩子,內心該有多痛苦
    是早已對媽媽不留任何尊嚴的「當眾打罵教育」心寒了的麻木?還是對這個家已經沒有了半點眷戀,想要徹底掙脫積壓已久的痛苦?都不重要了。最終,他還是萬念俱灰地一躍而下,把自己的生命永久地定格在了14歲。這樣的教育看似管教,實際上是一場潛在的「社會性謀殺「。或許,不少父母也曾這樣想過:我生你養你,打罵你一下又怎樣?做錯了就該打,讓你長長教訓!我是你家長,我還不能管你了?!
  • 被母親當眾掌摑後跳樓身亡:寶貝,我還有資格當你的媽媽嗎?
    沒人知道男孩在選擇跳樓之前,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被母親當眾扇耳光,甚至老師到了之後,母親仍然沒有停止,丟臉、難過、憤怒、絕望,任何一種情緒都足以壓垮他……也許這位母親覺得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長記性,可是她卻忘了,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她採用這樣的方式,無疑是將孩子的自尊心扔在地上肆意踩踏。
  • 父母撕裂的尊嚴是孩子內心的魔魘,收回那記耳光,珍視孩子的自尊
    很顯然,從家長對孩子過激而駕輕就熟的打罵來看,這樣的行為絕非第一次,孩子應是在家長這種經常打罵的羞辱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14歲正值男孩愛耍酷、好面子的年紀,親媽在那麼多人面前,有朋友、同學、老師,像一隻「小狗」一樣,被斥責、被打罵,看似是「管教」,實則是「社會性謀殺」,忽略孩子作為「一個人」的自尊。
  • 全職媽媽到底有多卑微?
    知乎上看到一個讓人心疼的問題:全職媽媽到底有多卑微?部分女性知友說:卑微、憋屈、看不到未來……部分男性知友說:羨慕、自由,不用看老闆臉色……巴菲特曾說:一個女人,將來會擁有自己的孩子,當你把他教育好,讓他健康成長,擁有幸福的家庭,就是在改變世界。類似的話還有「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偉大的媽媽們,一旦全職,真的就卑微了嗎?
  • 愛的溫度——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嗎?
    她父親忍不住憤怒破口大罵,怎麼解氣怎麼說,直到罵到女孩沒動靜了,他罵不動了才停下來。這個孩子反常的舉動後面,她的內心到底經歷了什麼呢?這正是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1、女孩的經歷慢慢接觸了解到這個孩子的成長,真的很心疼她。她的父母都出生在偏遠農村,文化程度很低,在城市的底層謀生,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力管孩子。
  • 養孩子到底是痛苦的開始,還是快樂的源泉?
    常言道養孩子才是父母痛苦的開始就像↓堂堂男子漢怎麼能讓媽媽做家務呢就讓我來幫媽媽洗碗吧你是那晚的煤油燈嗎?,你是突然想吃芒果了嗎?你到底是對家禽有誤解還是對家人心中有恨?
  • 「媽媽,別人說我長得黑」兒子遭嘲笑落淚,媽媽幫孩子找回尊嚴
    家長要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以平等的姿態跟孩子溝通。如果在孩子遭嘲笑後,家長拿孩子取笑:「你看你黑得都出名了,回頭率多高!」貼標籤會傷到孩子的尊嚴,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這種做法不可取。2、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讚賞的事情通過日常小事多讚賞並關注孩子,從點滴細節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做一個處處留心的家長。
  • 「睡衣媽媽」成校園風景線,接娃不顧孩子尊嚴,家長:這樣多方便
    平日裡,爸爸負責上班賺錢,媽媽在家負責照顧兩個孩子和老公的起居,一家四口平淡而忙碌。 這天,仔仔媽媽像往常一樣,操持了一整天的家務,午飯都是隨意糊弄的,剛收拾完就到了接仔仔放學的時間,於是仔仔媽都沒來得及換睡衣,穿上鞋便去接仔仔。
  • 那些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內心到底有多苦
    在車裡,蔣夢婕媽媽對她是各種洗腦,廣場舞有多好,「乖寶」蔣夢婕也是點頭附和。她在廣場僵硬跳廣場舞的模樣,多像是那些被父母強迫去當眾表演的孩子。即使內心很不願意,可是,他們沒有辦法逃脫父母的控制。被父母以愛去控制的孩子,像是一個拉線木偶,無法自由活動,思想也是被禁錮的。
  • 產婦媽媽的自述,引發萬人評論:比起勇氣,產房裡更缺的是尊嚴
    都說女人生了孩子,才知道有多痛,有多幸福。剛剛,偶然翻到一個產婦媽媽的內容,內心五味雜陳。深深感慨媽媽的偉大,以及不容易。聽到這樣的經歷,內心生出一絲心疼。對於「媽媽」來說,孩子的誕生是一種幸福,但是也是一種難題。
  • 產房裡的女人沒有尊嚴
    你孩子重要嗎?難道這就是為了孩子好嗎?我們常說,男人有多愛你2017年6月廣西某產婦被送到急救室穿著長衣長褲,體溫已經40多度,心臟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看見你,我都覺得噁心!」
  • 錢到底有多重要?沒錢沒尊嚴,連爸媽都看不順眼
    錢到底有多重要?沒錢沒尊嚴,連爸媽都看不順眼網友:錢是壓力是動力,錢是親情的表達也是破壞親情的基礎,現在社會是向錢看的社會,可能你能一天不花錢,可是不能離開錢,吃是活著基本要素,沒錢能有飯吃嗎?錢少就花少點,付出不一定有等價的回報,有錢不是萬能,沒錢一定是萬萬不能。別怪社會現實,這個是向錢看齊的社會,努力的為了更好地活著加油向錢看吧。網友:我老公家兩兄弟,我老公沒錢,一個月幾千塊工資,他弟一年上百萬開廠的,我老公在他家就像撿來的一樣,他弟才是親生的,就因為他弟有錢,連親生父母都看不起,你說有多重要?
  • 這樣堅持夜奶,媽媽痛苦,還害了寶寶
    偶爾在尖峰時間坐地鐵,看到眼皮浮腫、目光渙散、罩杯豐滿——甚至離得近還能聞到若隱若現的「嬰兒香」的女同胞,都會把我的記憶拉回到3年前,讓我情不自禁地聯想起一個詞——夜奶媽媽。那些糾結痛苦、輾轉難眠的「仰臥起坐」之夜,真是一秒就昨日重現。「娃晚上不喝奶會不會餓啊?斷了夜奶孩子會跟我不親嗎?我這樣做是不是太自私了啊?
  • 如果好媽媽有模板,我希望是《產婦調理院》李璐多的樣子
    你知道當媽以後,最讓人痛苦的事是什麼嗎?或許有人會說是睡不好、沒人理解、遇上一個豬隊友……Mommy覺得這些跟失去自我比起來,都不值一提。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的一切本我需求都要讓渡於孩子,不然就會被指責不是好媽媽。事事以孩子為先,做到完美,真的才算好媽媽嗎?最不像媽媽的媽媽日前,韓國電視劇《產婦調理院》播出以後,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小男孩算了幾遍都沒算對,媽媽按捺不住了:「什麼都算不出來,你有什麼用啊?」媽媽越是著急上火,小男孩越是算不出,媽媽訓斥的聲音也越來越高,在安靜的閱覽室裡格外刺耳。周圍的小朋友都好奇圍觀,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臉漲得通紅。兒子悄悄對我說:「其實,如果那個阿姨不罵的話,他也許就算對了。」離開時,小男孩耷拉著腦袋,沮喪地跟在氣衝衝的媽媽後面。
  • 生產圖鑑 | 生孩子,到底要經歷多少難以啟齒的尷尬與痛苦?
    ,你更像是動物,沒有一個女子潔淨的尊嚴。」,要解決堵奶的問題還得讓孩子多吸,但因為漲到乳頭都平了,孩子根本吮吸不到。生產後的這兩年,這位媽媽用了各種方法,都沒辦法去掉這些紋路,它們就那樣永久的,夾雜著痛苦永久地留在身體上。
  • 接娃放學的「睡衣媽媽」火了,自己方便省事,孩子卻沒了尊嚴
    接娃放學的「睡衣媽媽」火了,自己方便省事,孩子卻沒了尊嚴案例分析很多媽媽年輕時候可以說是亭亭玉立,不僅很會打扮自己,對自己的身材管理也是相當認真,而當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中心就完全改變了。很多媽媽為了孩子都會選擇犧牲自我,甚至認為生活的瑣事那麼多,還有什麼精力讓自己精緻呢》殊不知,媽媽不愛打扮,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 別總讓孩子努力學習,多關心孩子的內心更重要,你做對了嗎?
    前言:很多家長往往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讓孩子努力學習去努力奮鬥,對孩子來講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可以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選自強的能力,但其實我們應該多多關心孩子的內心,與其讓孩子努力去學習,不如關心一下孩子的內心,快看一下你有沒有做對吧,孩子的內心需求往往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因為小孩子的內心是比較豐富的,一味的去強求讓孩子努力學習,
  • 二胎媽媽無意看到:孩子的「樹洞日記」,懂事女兒內心卻是灰暗的
    畢竟父母與兩個孩子之間的"區別對待",很可能讓孩子內心產生強烈的落差,進而對父母有意見。大寶的日記讓媽媽感到痛苦不已麗麗是位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今年八歲,小兒子今年才兩歲,因為平時工作和家務都比較緊張,所以在帶孩子方面有些為難,不過好在女兒懂事幫忙照顧弟弟。
  • 「比起勇氣,我更需要尊嚴」,新手媽媽說出生產感受,值得深思
    案例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忍受分娩帶來的巨大疼痛,所以很多人都會要求產婦要有足夠的勇氣,但一位新手媽媽對於自己的生產感受,她卻表示:"比起勇氣,我更需要的是尊嚴。",值得深思。孩子出生之後,這位新手媽媽的內心完全沒有成為媽媽的喜悅,只是覺得因為這次分娩自己失去了尊嚴。在分娩中,她的內心是十分不安和孤獨的。那麼在生產過程中"缺乏尊嚴"對於產婦會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