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李浩)十年寒窗苦讀,當看到自己700分的高考成績時,新鄭市辛店鎮裴商廟村高考生趙卓航開心地笑了。「貧困戶趙志軍的孩子被清華大學國防專業錄取」的消息傳來,十裡八鄉的群眾都為他高興!
趙卓航的家庭究竟是怎樣的狀況呢?8月20日,記者跟隨新鄭市扶貧辦工作人員和駐村第一書記來到裴商廟村。趙卓航家是鄭州市低收入家庭,爺爺奶奶患有多種慢性病,十多年前爺爺因病致殘,奶奶沒有勞動力,兩位老人每月的醫藥費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
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這個貧困的家庭。2017年,在包戶幫扶人員的鼓勵與協調下,媽媽張瑩麗學會電腦操作技能,成為新鄭市就業扶貧政策的受惠者,與村裡籤訂了用工協議就近就業。2018年,由於她工作努力、踏實能幹,被正式吸納為村委的一員。
爸爸趙志軍原本在養豬場打工,由於大環境影響而失業,自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在駐村扶貧隊員的引導與幫助下,曾一蹶不振的他重燃希望,先後享受到特色種養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保險扶貧等多項扶貧政策。趙志軍一邊種莊稼一邊養羊,還成為新鄭市祥隆種植合作社社員,他發展了小麥良種繁育,年銷售額多增收1600元;養殖綿羊30多隻,享受到戶增收補貼5000元,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一個家境貧困的孩子是怎樣考出高分的?趙卓航是一個性格稍顯靦腆的大男孩,雖不愛說話,但交流中卻透出農家孩子的堅毅。他的學習成績自小就很優異,對扶貧幹部和學校老師的鼓勵與幫助,言語中滿是感激。趙卓航記憶中父母和入戶幫扶的幹部對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人窮志不能窮,要好好學習。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得來的!」今年,參加應屆高考的趙卓航不負眾望,金榜題名。
看到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前來慰問,張瑩麗道出了心中的喜悅與感激:「孩子能夠有條件讀書,並取得好成績,與政府長久以來的幫扶政策和扶貧幹部們對我家的幫助分不開,謝謝你們!」
高考成績公布後,得知自己考了700分的好成績,趙卓航和父母迅速給駐村第一書記報喜。「成績出來了,我也該制定下一階段的目標了。我準備利用開學前的這段時間再去學習一些新技能,為更快適應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早做準備。」趙卓航說,父母把他拉扯大不容易,妹妹年幼,以後家裡還會有不少的生活花銷。
考上了清華大學趙卓航有什麼想法呢?趙卓航告訴記者,這份高考成績既是給親人和所有幫助過他的人的一份禮物,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等將來畢業了,我不但要承擔起家庭責任,好好孝敬爸爸媽媽,同時也要以更好的成績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盡己之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辛店鎮黨委政府和裴商廟村兩委幹部得知這一喜訊後,第一時間來到趙卓航家送上祝福和慰問,希望趙卓航以更昂揚的鬥志、更踏實的作風踏上全新的求學旅程。
趙志軍感慨地說,「在我家裡面臨各種困難時,總能及時得到政府的政策幫助、鎮村幹部的悉心照顧。不然我們怎能邁過生活的一道道坎,孩子怎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
近年來,新鄭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調動貧困人口的「志」「智」內因,由「內」向「外」扶,以多種務實舉措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內生動力,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不但通過教育等扶貧政策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使貧困人口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同時還有效幫助貧困群眾打開自主脫貧通道,提升自身脫貧致富的信心與能力,早日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