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博弈加劇 美國離回歸伊核協議還有多遠?

2020-12-25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德黑蘭12月10日電(記者夏晨)近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再度成為國際「熱詞」,多國做出重要表態。協議前景如何,尤其是美國能否在當選總統拜登就任後重返協議備受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美伊間長期缺乏互信,美國的回歸協議之路充滿變數,多方博弈加劇更增加了伊核協議的不確定性。

10月10日,一名女子戴口罩走在伊朗德黑蘭的街頭。(新華社/路透)

多方博弈

近期,多國圍繞伊核協議發表看法。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5日提議,就任何可能的核問題談判進展,伊朗方面可與沙特充分商議。日本國內也有聲音建議,日本有必要加入未來關於伊核協議的談判。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日前則表示,當下需達成一項「升級版」伊核協議,包含對於伊朗發展彈道飛彈計劃的限制條款。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伊核協議具有裡程碑意義,伊朗反對就其重新進行談判。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8日表示,伊核協議5年前經各方談判籤署,不需要重新談判,也不需要新成員加入。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美國政府2018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後重啟並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作為回應,伊朗去年5月以來逐步中止履行協議部分條款。

2018年5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展示籤署的關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文件。(新華社/美聯)

有分析人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多國近期圍繞伊核協議表態有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在今年9月表示,如果伊朗能重新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將重回伊核協議,並與盟友合作鞏固和延伸伊核協議條款。

拜登宣布將提名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2月7日在接受美媒採訪時重申了拜登的立場,認為在伊朗遵守協議的前提下美國重回伊核協議「可以實現」。

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清華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認為,在當前階段,各方都開始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意向,對於伊核協議未來之路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這張伊朗總統府官方網站提供的照片顯示,2019年11月5日,在伊朗德黑蘭,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講話,宣布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四階段措施。(新華社/美聯)

前景不明

分析人士指出,伊核協議未來前景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方的博弈情況,而伊朗和美國在其中無疑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儘管伊朗希望美國能夠重回伊核協議,而且拜登方面表態積極,但要想實現絕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伊朗問題專家陸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伊朗並不想退出伊核協議,其訴求主要包括期待拜登政府上臺後解除對伊制裁,伊朗能於下一財政年度擴大原油出口和要求歐洲履行伊核協議義務等。

陸瑾指出,美國和伊朗缺乏互信,都要求對方先行動,伊朗要求美國在解除制裁後才能重返談判桌,而拜登則堅持伊朗遵守伊核協議後美國才會重返協議並取消制裁。雙方僵持無疑會增加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難度。

劉嵐雨認為,在拜登上臺之後,即使各方重回談判桌也將面臨諸多具體問題,包括取消制裁的具體實施、協調各方在伊朗彈道飛彈計劃和地區活動等方面的立場等。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當下並沒有停止對伊朗的「極限施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月表示,美國在未來數周會宣布更多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分析人士認為,川普政府此舉旨在為拜登政府與伊朗恢復接觸以及重回伊核協議製造困難。

曾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核不擴散事務的官員馬克·菲茨派屈克指出,11月底發生的伊朗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事件給伊核協議增添了不確定性。(參與記者:劉品然)

相關焦點

  • 伊朗敦促英法德恢復履行伊核協議義務
    新華社德黑蘭1月11日電(記者夏晨)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11日敦促英國、法國和德國恢復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義務。他表示,一旦相關歐洲國家恢復履行協議義務、美國重返協議,伊朗也將恢復履行其在協議中作出的承諾。
  • 伊朗終止履行伊核協議 英法德慌了,罕見譴責美國
    海外網1月6日電 美國突然發動空襲炸死伊朗少將蘇萊馬尼,致使中東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伊朗政府誓言會「嚴厲報復」,同時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這讓英國、法國、德國感到恐慌,連夜發表聲明,呼籲伊朗不要退出伊核協議,並罕見譴責美國襲擊活動。
  • 以色列部長發出強硬警告:若拜登勝選並帶領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不排除中東重燃戰火
    | IFP新聞據耶路撒冷郵報11月5日報導,以色列定居事務部長扎奇·哈內比稱,如果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當選總統並堅持伊核問題立場,重返「伊核協議」,以色列或將與伊朗爆發戰爭。拜登長期以來表示將回歸「伊核協議」,哈內比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多數以色列人認為,歐巴馬政府籤署「伊核協議」為嚴重錯誤,將伊核問題「輕描淡寫」。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兩位重量級人物遭暗殺 伊核協議和美伊關係前景...
    回顧近些年,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美伊關係漸入低谷,雙方對峙逐漸升級,伊核協議前景不明。而蘇萊馬尼和法克裡扎德的遇害,更是讓局勢錯綜複雜。儘管有分析稱,美國新一屆政府即將成立,而拜登此前表示將重返伊核協議並修復美伊關係,但現實是否如此,美伊關係以及伊核協議究竟將走向何方?
  • 傅聰:當前伊核緊張局勢始作俑者是美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 特約記者 楊鐵虎】當地時間11月9日,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在2019年莫斯科防擴散大會(Moscow Non-Proliferation Conference 2019)上就伊朗核問題做專題發言時指出,當前伊核緊張局勢歸根結底是美國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 伊核談判延期: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中新社記者 劉旭  當地時間24日,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決定,將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最後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去年8月,曾任伊核談判首席代表的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臺,輿論普遍認為解決伊核問題迎來「歷史機遇」,此後伊核問題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美伊十年僵局迎來曙光。  「魯哈尼的上臺和之前階段的談判成果確實是導致人們高期待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應注意到,伊核談判除了涉及到核問題,地區局勢和內外環境變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王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 反對極限施壓 德外長訪伊試挽伊核協議
    反對極限施壓 德外長訪伊試挽伊核協議閆潔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9日晚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嘗試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就美國方面一年多來針對伊朗不斷加碼施加的壓力,馬斯認為,極限施壓方式和威脅不會有幫助。
  • 耿爽:推動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儘快重回正軌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業經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具有法律約束力,應得到切實有效執行。維護全面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破壞各方維護全面協議努力,是造成伊核問題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 伊朗反對就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重新談判 稱對該協議立場堅定不變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德黑蘭12月7日電(記者夏晨)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具有裡程碑意義,伊朗反對就其重新進行談判。 哈提卜扎德是針對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日前就伊核協議的相關表態做出這一回應的。
  • 英法德3國發聲明:敦促伊朗撤回中止履行伊核協議措施
    【環球網快訊】法新社最新消息說,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詹森發表聲明,敦促伊朗撤回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措施。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向外界表示,5日晚伊朗政府將舉行一次重要會議,討論並最終決定減少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的具體措施。法新社注意到,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這一表態是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馬尼將軍遭美國空襲死亡兩天後作出的。
  • 伊朗總統稱願意有條件恢復履行伊核協議承諾
    新華社德黑蘭12月14日電(記者夏晨)據伊朗國家電視臺14日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天表示,如果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籤字方履行承諾,伊方也願意恢復履行其在協議中作出的承諾。  魯哈尼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伊朗敦促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領導的下屆政府重返伊核協議並履行相關承諾。  魯哈尼表示,伊朗不會允許美國推遲結束對伊朗的制裁。伊政府將竭盡全力使伊朗人民擺脫來自美方的「壓迫性負擔和錯誤制裁」。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 伊核協議即將破滅?英法德警告將退出,伊嘲諷:需先得到主人命令
    美伊問題的核心議題是《伊核協議》,目前這個協議對雙方來說已經聊勝於無。協議落到今天這地步,國際社會自然頗為失望,當然伊朗作為直接方更是失望。由於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不得不一步步重啟濃鈾縮作為回應,也使得美國進一步加大制裁和極限施壓力度。但最讓伊朗失望寒心的莫過於歐洲三國——德法英的表現了。
  • 伊朗:不就伊核協議已經達成共識部分進行任何新談判
    立法的目的是保障伊朗的權利、解除對伊制裁,如果歐洲和美國選擇重新遵守伊核協議,伊朗則不但不會執行這個法案,同時我們根據伊核協議第36條所採取的措施也會被取消,我們也會完全遵守伊核協議。拜登為美國重返伊核協議「開條件」扎裡夫說,「不可以就伊核協議重新進行談判,只可重啟協議,而且美國應履行承諾,因為其沒有立場為伊核協議設定條件。」
  • 一菡:伊核協議,開啟希望謹慎樂觀
    如今達成協議,其本質是外交妥協的結果,互不信任的跡象依然清晰,雖談不上脆弱,但也絕不是穩固得可以一勞永逸,一旦有觸發事件發生,事態可能反覆。伊核問題六國14日與伊朗在維也納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這份協議,簡單來說,是用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來換取伊朗有限度、可監督、更透明的鈾濃縮活動,其框架符合過去20個月來各方追求的談判意圖,但協議在監督方式、實施進度、評判標準等具體細節問題上仍未最終敲定,一些關鍵環節留有隱患。準確地說,這份協議只是給解決伊核問題開闢了一個有希望的新時代,協議本身並沒有徹底解決核心問題。同時,在謹慎樂觀之餘,還需警惕在這個新時代裡可能出現的新動向。
  • 拜登計劃在任期內讓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軌跡》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官網12月3日消息,CSIS發布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軌跡》。能源美能源部核能辦公室稱,拜登政府將使美核企業取得突破據核訊天下12月1日消息,美能源部核能辦公室主任Rita Baranwal與能源部國際事務處副部長Ted Garrish表示,川普政府在過去幾年已經為美國部署和演示小型核反應堆做好了準備
  • 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新華社伊朗布希爾11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新華社記者馬驍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向新聞媒體開放參觀了,雖然時間短暫,約束頗多。  就像伊朗其他核設施那樣,布希爾核電站經常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其內部很少公開示人。11月10日,伊朗為布希爾核電站二期工程舉行了混凝土澆築儀式,並邀請多家國內外媒體參觀了一期工程園區。  布希爾是伊朗南部、瀕臨波斯灣的一座港口小城,核電站位於城區東南約12公裡處的一片海濱區。  在進入由層層高牆鐵絲網包圍的核電站之前,必須寄存手機、相機等一切電子設備。
  • 伊朗發聲提高濃縮鈾豐度 中止履行伊核協議
    央視網消息: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及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卡邁勒萬迪今天(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聯合發布會宣布,針對美國去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及其對伊朗的不斷施壓,從即日起,伊朗將逐步提高濃縮鈾豐度,不再受伊核協議3.67%的限制。
  • 歐盟試圖挽救伊核「心有餘力不足」?
    ,隨後與伊核協議籤署方三個歐洲籤署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外長舉行會談。美方官員警告歐洲企業儘快結束在伊朗的生意,否則將受到美國制裁。道達爾2017年7月與伊朗政府籤署協議,決定合作開發南帕爾斯天然氣田項目。這是西方國家根據伊核協議解除對伊朗制裁後,對伊朗能源行業的第一筆大投資。路透社報導,假如道達爾退出南帕爾斯天然氣合作項目,對伊朗政府打擊不小。
  • 伊朗希望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於1月15日前開始執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新社11月26日消息,伊朗原子能機構(AEOI)主席薩利希(Ali-AkbarSalehi)稱,希望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的核問題全面協議在2016年1月15日前開始實施。伊朗原子能機構(AEOI)主席薩利希說道,11月24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朗代表團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的談判具「積極的」性質。
  • 伊朗內鬥激化:政府和議會就伊核協議產生分歧,最高領袖未表態
    還規定,若伊核協議各方不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必須停止聯合國對其核設施的視察。意思就是在伊朗遵守伊核協議的前提下,如果制裁還不解除,那麼伊朗就不玩了,實際上是為下一步退出伊核協議提供法律支撐。路透社稱,伊朗方面希望通過該法案「復興核工業」,並根據本國的需要制訂核計劃,進而用於對抗西方國家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