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智庫:殘酷的資本主義與可愛的社會主義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蒙格斯智庫

導言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市場經濟的高效率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也難以避免帶來了貧富差距的擴大。在我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貧富差距問題非常敏感,以至於國家統計局在2012年之後便不再公布基尼係數。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公平與效率的偏好此消彼長、不斷變化,未來如何發展我們雖然不得而知,但其實已經有一些現存的模式可以為我們提供自然的實驗,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效率為主導的美國和以高福利為特點的北歐國家。

美國和北歐在不平等和再分配機制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眾所周知,美國貧富差距問題嚴重,導致一系列民粹主義活動產生,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歐,貧富差距極小。如果我們以社會中收入最高的1%的人的收入佔比來看:在美國,他們佔總收入的近18-19%,但在北歐國家只有5-8%左右(Atkinson等人,2011年)。而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二者對公平的社會偏好不同:如果美國人比北歐人更可能接受不平等,且更重視效率,那麼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現象比北歐國家更嚴重、對再分配的需求更少的原因。

來自挪威經濟學院的三名學者最新在《政治經濟學》雜誌發表了題為 Cutthroat Capitalism versus Cuddly Socialism: Are Americans More Meritocratic and Efficiency-Seeking than Scandinavians?的研究,他們設計並組織了一個非常新穎的大型調查來研究這一問題,最終發現美國人和挪威人在公平觀上有顯著差異,但在效率的重要性上卻沒有顯著差異。

文章:Cutthroat Capitalism versus Cuddly Socialism: Are Americans More Meritocratic and Efficiency-Seeking than Scandinavians?

作者:Ingvild Alms, Alexander W. Cappelen, and Bertil Tungodden

收錄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8(5), 1753-1788.

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庫 邵帥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全球收入不平等和再分配政策的顯著差異(Piketty等人,2014年)。美國和北歐國家之間的差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圖1所示,美國是經合組織國家中的一個異類,收入不平等非常嚴重,而北歐國家的特點是收入分配更加壓縮。美國和北歐國家在再分配政策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北歐國家的稅收水平明顯高於美國,福利國家更加慷慨,收入流動性也更強(Barth等人,2014;Landersand Heckman,2016)。

美國和北歐半島之間的這些顯著差異引起了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的注意,有時被描述為殘酷的資本主義和可愛的社會主義。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對北歐人不同的社會偏好和組織方式的差異,特別是對不同的社會公平和不平等進行研究。社會偏好從根本上決定了個人行為(Andreoni和Miller,2002;Bolton和Ockenfels,2000;Cappelen等人,2007,2013a;Charness和Rabin,2002;Falk和Szech,2013;Fehr和Schmidt,1999),因此,在美國和北歐,不同社會偏好的普遍存在,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這兩個社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再分配製度:如果美國人比北歐人更可能認為不平等是公平的,並比公平更重視效率,那麼,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現象比北歐國家更嚴重、對再分配的需求更少的原因。

然而,對於為什麼北歐國家比美國更平等、更具再分配性,還有其他潛在的解釋。美國和北歐可能處於不同的社會均衡狀態,具有不同的自我維持信念,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比北歐國家更大,被認為是個人生產力差異而非運氣的結果(Alesina和Angeletos,2005;Benabou和Tirole,2006年;皮凱蒂,1995年)。這些不同的社會均衡與美國人和北歐人具有相同的精英公平觀相一致,認為由於個人生產力差異造成的不平等是公平的,而由於運氣不同而造成的不平等是不公平的。簡言之,與北歐人相比,美國人可能接受更多的不平等,不太贊成再分配,因為他們對社會不平等的根源有不同的看法。

另一種可能是,在美國和北歐,人們對再分配成本的看法有很大差異。例如,北歐國家是一個反應迅速的國家,而且,與北歐人相比,美國人可能不太贊成再分配,因為他們對政府以有效方式實施再分配計劃缺乏信任(Kuziemko等人,2015年)。也有人認為,由於美國是世界創新和經濟增長的載體,美國實施全面社會福利制度的成本將遠高於北歐國家(Acemoglu等人,2012年)。簡言之,與北歐人相比,美國人可能接受更多的不平等,不太贊成再分配,因為再分配的成本在美國比在北歐要高(或被認為是更高的)。

這些不同的解釋突出了從美國和北歐半島的不平等和再分配的實際水平推斷社會偏好的困難。為了克服這一挑戰,在比較美國人和北歐人的社會偏好時,作者進行了一個大規模的經濟實驗,參與者為來自美國和北歐國家挪威的6000多人。在他們對不平等的根源和再分配的成本有完全了解的情況下,作者通過觀察美國人和挪威人在相同的分配情況下的分配選擇,來確定這兩個群體在社會上是否存在差異偏好。

作者的研究採用了一種新的實證方法來收集大規模樣本的實驗數據,將國際在線勞動力市場平臺與領先的國際數據收集機構的工具相結合。在網上市場平臺上,作者招募工人進行一些任務,然後通過國際數據收集機構從美國和挪威招募大規模的觀眾。觀眾的任務是決定是否在一對分配了不平等收入的工人之間重新分配收入。

觀眾被隨機分配到三個組中的一個(三組分別命名為幸運組、優勢組和效率組),這些組只在收入不平等的來源(優勢或運氣)或再分配的成本上有所不同。在幸運組中,收入由運氣決定,沒有再分配的成本。在另外兩個組中,作者分別操縱了不平等的根源和再分配的成本。在優勢組中,收入由個人生產力決定,沒有再分配的成本;在效率組中,收入由運氣決定,但收入從一個工人重新分配到另一個工人有成本。這一設計使作者能夠研究美國人和北歐人認為的公平觀念(通過比較幸運組和優勢組組)和公平相對於效率的重視是否存在系統性差異(通過比較幸運組合效率組中的分配選擇)。實驗設計還為作者提供了不平等來源的重要性和接受不平等的再分配成本的因果證據。

研究表明,美國和挪威在普遍的社會偏好方面存在三方面重要差異。首先,作者發現美國人比挪威人能顯著的接受更多的不平等,即使是他們在相同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平均而言,在實驗中美國人和挪威人實施的收入分配與收入不平等基尼係數分別為0.43(美國)和0.24(挪威),這一差異與兩國實際收入不平等基尼係數的差異驚人地相似。第二,作者發現這種不平等接受程度的差異反映了美國人和挪威人公平觀的不同,而不是對公平相對於效率的重視程度的不同。更大比例的美國人選擇了自由主義的公平觀(認為運氣造成的不平等和生產力差異造成的不平等都是公平的),而更大比例的挪威人是根據平等主義的公平觀來選擇的(認為實驗中不平等的根源——運氣和生產力差異——都是不公平的)。然而,有趣的是,作者並沒有發現美國人比挪威人更精英化:在這兩個國家,根據精英公平觀(只考慮生產率差異導致的不平等)進行選擇的觀眾比例幾乎相同。

分析表明,國家內的社會偏好也存在著顯著的異質性,作者將每個國家的觀眾按照政治取向、社會經濟地位和性別分成了幾個亞組。在美國和挪威,作者發現保守派比非保守派更能接受不平等。然而,有趣的是,在接受不平等方面,兩個國家都表現出了對國內不平等的接受程度要顯著小於國家間的不平等。

早期政治學文獻強調,人們對貧困的觀念塑造了他們對反貧困政策的看法(Gilens,1999;Williamson,1974),最近的調查證據清楚地表明,對再分配的支持取決於對收入不平等的來源和流動性的看法(Aarore and Petersen,2014;Alesina et al.,2001,2018;Fong,2001;Linos and West,2003)。那些認為繁榮是努力工作和正確選擇的結果,或者認為社會存在較好的流動性的人,比那些認為繁榮是由運氣造成的人更不願意再分配。作者發現美國人和挪威人在公平的偏好上有顯著的差異,而這一差異會影響人們對再分配政策的態度和投票結果。因此,對再分配的反對不能簡單地歸因於個人利益,而是由於道德和認知因素,包括運氣的道德地位和對不平等根源的觀念(Bowles和Gintis,2000)。

結語

我國自古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改革開放幾十年高速發展中,大量的機會、大量的暴富、巨大的生活進步都逐漸將社會偏好扭轉成了追求效率而忽視公平的美國模式。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未來各種紅利耗盡之後,經濟增速的下滑對逐漸將分配問題暴露出來。在存量博弈的階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社會主義公共富裕的思想勢必會逐漸抬升,北歐模式或許會是未來中國即將採取的路徑。

相關焦點

  • 蒙格斯智庫:抑鬱症的經濟學分析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 兩位分別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者利用經濟學對抑鬱症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抑鬱症會影響患者的工作、收入和消費,進而加劇原有的症狀,甚至陷入貧困陷阱作者:蒙格斯智庫高級研究員邵帥研究內容根據先前的研究,作者將抑鬱症的症狀分為幾種臨床症狀。認知症狀:表現為對自己和環境的負面信念,並將問題歸因於自己。
  • 蒙格斯智庫:異度均衡理論的形成路徑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 按語人類不喜歡不確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確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確定性無處不在,人們的決策基本都是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做出的。蒙格斯拐點與一般經濟學中的拋物狀曲線中的頂點或低點不同,它是一個事物發展曲線中任意一點,我們要尋找的是其中有著重要狀態意義的點。可能是最優點,也可能是最差點。這也許是經濟學研究的一種新思維和新方法。
  • 蒙格斯智庫:悲傷造就了癮君子?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導言最近韓國收視率第一的電視劇《夫妻的世界》中女主在經歷了老公出軌、手撕渣男渣女、復仇、離婚、前夫歸來等戲碼之後,漸漸地開始喝酒上癮,以至於每天晚上都需要喝上一瓶,才能稍微安慰下自己受傷的心靈。
  • 蒙格斯【風險諮詢】順勢而來
    對於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各類企業風險防範已經成為「剛需」蒙格斯智庫風險諮詢順勢而來!蒙格斯智庫簡介蒙格斯智庫是在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惟道風險研究院和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支持下成立的國內首家致力於中國宏觀經濟拐點研究和風險研究的獨立智庫機構。
  • 蒙格斯智庫:你為什麼會選擇困難?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導言選擇困難,可能是每個人都曾面臨過的狀態,甚至有人還會稱自己為「選擇困難症」或「糾結狂」。而導致我們如此糾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Being in a Positive Mood Increases Choice Deferral作者:Jordan Etkin &; Anastasiya Pocheptsova Ghosh發表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7)作者:蒙格斯智庫實習研究員
  •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
    資本主義指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梅裡厄姆——伯斯特詞典裡對資本主義的定義是:一個由個人或公司擁有資本財產的經濟系統,經由個人的決定進行投資,而非經由國家的控制,以及價格生產銷售產品都由自由市場所決定。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核心。
  • 蒙格斯智庫:名字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導言有一句俗話大家肯定都聽過,叫做「人如其名」。Sidhu發表期刊和年份: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19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庫 蔡鑫博士研究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語音象徵聯繫與語言的基本性質有關,也與一個詞的形式和意義有關,但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用非單詞來進行研究的
  • 蒙格斯智庫:網店與實體店的選擇
    來源:金融界網站欄目介紹:「有趣的經濟學」是《蒙格斯報告》公眾號推出的國際前沿經濟學論文評論類推文。蒙格斯報告《蒙格斯報告》(Mongoose Report)是由惟道風險研究院聯合中國行為法學會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深圳大學風險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系列報告。
  • 蒙格斯智庫:有錢能使鬼推磨 沒錢導致人「花心」?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導言三浦展的《下流社會》和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一度在中國暢銷,它們共同描述了日本年輕人因對階層上升無望而失去奮鬥動力,主動向「economic mobil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variety seeking原文作者:Sunyee Yoon & Hyeongmin Christian Kim收錄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庫
  •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自覺服從服務於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貫徹執行,成功地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蒙格斯智庫:社交網絡可以預測新冠病毒傳播的路徑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前言眾所周知,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之一就是接觸傳播。而最有可能產生密切接觸的就是親人、朋友或同學之間。本文作者:蒙格斯智庫蔡鑫博士  研究背景  為了預測傳染性疾病(如COVID-19)的地理傳播,了解哪些人會有很大的概率產生密切接觸是很有價值的。
  •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單選】中國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在利潤分配上採取的政策是(  )A.統籌兼顧                   B.勞資兩利C.公私兼顧                   D.四馬分肥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後來又有康有為、梁啓超等發起維新變法,冀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通過推動自上而下的改良,以實行資本主義化的政治和經濟綱領,結果只維持一百來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殘酷鎮壓而徹底失敗。然後又是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辛亥革命,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冀求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最終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竊取。
  • 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顯然,社會主義的中國當然應該要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哲學來闡釋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01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小編認為,要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首先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要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就必須首先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
  • 蒙格斯短評|《巴黎氣候協定》,是環境問題更是公平問題!
    蒙格斯短評 作者:蒙格斯智庫 蔡博士 免責聲明:本文僅表達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路,什麼是資本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體系,應當避免用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來評判中國實踐、闡釋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解答中國問題。比如「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和「什麼是社會主義道路」等社會主義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體系應該,也可以來評判資本主義國家的實踐、闡釋西方資本主義道路,解答資本主義國家的問題。
  • 什麼是社會主義文明,什麼是資本主義文明
    百度百科: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對立,但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他們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 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叩其兩端,在大時代中把握「兩個必然」的趨勢  我們說,社會主義不是《封神演義》中的申公豹,非要無端地在人類社會中無事生非,非要無來由地同資本主義爭奪世界。其實,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自己呼喚出來的代替者或繼承者。換句話說,也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無法在資本主義制度範圍內得到根本解決的產物。
  •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
    資本主義就像萬達一樣租賃的商場,社會主義就像沃爾瑪一樣自營式的超市。眾所周知商場會分兩種一種是租賃式一種是自營式。租賃式把各個店鋪以收租金的方式出租給商戶,商戶自負盈虧,商場業收取管理費和租金。資本主義的運作大體如此,政府統籌管理,平衡各個商戶以及部門之間的關係。
  • 世界大變局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種制度關係重構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需要各種主客觀條件的成熟,最終要靠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實例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關鍵詞】大變局 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兩制關係「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