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四要素」的認知與結構功能邏輯的有機關聯

2021-02-13 星海學報

(三) 規模 ( scale)

在分析實踐中,樂句樂段的確認,應當從最小單位"樂匯"的累積形成,也就是要以音樂材料的"有機成長關係" ( relationship of organicgrowth) , 即如同我們所理解的自然界,一 顆種子是如何從小苗、小樹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在規範曲式的等級單位:樂匯-樂節-樂句-樂段   ( musical speech-semi-phrase-phrase-period) ①的排列中,來決定曲式的規模形(勳伯格將術語 phrase和 sentence都解釋為樂句,phrase還有"短句"的意思,然而"短句"處於何種曲式等級?顯然與樂節又不是同一語。樂節(semi-phrase)與樂匯(musical speech) ,則劃分出更小的曲式等級羊位。)成。樂匯在音樂分析中是作為動機的長度單位看待的,它的長短決定著樂句、樂段的長短。在所有音樂規模的有機成長關係當中,樂段(period) 是音樂作品中最完整的單位(只有樂段才能構成獨立作品) ,但是民歌除外,因為民歌中也有一樂句(phrase)成為獨立作品的例證。

句法結構(syntactics tructure)是邏輯分析的結構基礎。要想認清樂段,其節點在於樂句的形成。這也在無數分析、教學實踐中得以證實。"在邏輯實證主義中,卡爾納普要求取消對『意義'的分析,而只對科學命題的語言進行句法分析。他認為邏輯分析就是句法分析。"①(舒新城主編: 《辭海》,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1277頁。)尤其在無歌詞的純音樂作品當中,暫時排除技法分析以外的情感因素,是為了集中分析得到有效的結論。句法的分析,當然也離不開其最為基礎的構成因素動機 (motif)及其衡量單位樂匯 (musical speech) ,它們共同產生於一首音樂作品最初的樂思 (musicidea) 。

傳統曲式中的主題材料的特徵都是從"音高"這一參數中得來的,音高的外形就是旋律線條、聲部運動中的織體形態,這些構成了音樂主題核心的最初面貌。勳伯格說:

動機是作品的靈感而不是作品材料的抽象來源; 動機是 " 最小公倍數" , 是作品中 最為共同的實情,它通常發生在作品的開始處,出現在一個有特點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中,它的特徵表現在音程和節奏方面,產生一個令人記憶的外形或輪廓……變奏是一些特徵被改變,其餘的特徵被保留的重複。

正因為音樂作品的"主題一動機"材料關係到其後的展開變形,因而認識主題材料的核 心特徵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音樂作品中發現和尋找到動機的特徵,就是為了其後音樂繼續展開(development)和變形(modified pattern) 的需要。

動機 (motif,motive) 是作曲術語,樂匯 ( musical speech) 是曲式分析術語,也是動機在曲式中的長度單位;兩者之間有相通之處,也有差異。動機 ( motif,motive)其詞根源於義大利文 moto,"運動"的意思,指的是任何事物起初的動因、引發和苗頭。在音樂作品中,作為具有美學意義的術語一一一 "樂思" (idea,強調音樂主題的心理來源) ② (筆者注:樂思,在50年代以前曾被翻譯為"樂旨",帶有宗旨之意,是一種舊譯。實際上"宗旨"僅存在於動機中。以此區分"樂思" 一一一心理與"動機" 一一一實證兩種不同分析層面的陳述功能作用。)和細胞 (cell,強調音樂"種籽"的結構作用,在更小的規模中構成細微的差異) 一一一這些術語都是作曲術語"動機"和曲式術語"樂匯"共同的來源,它們都是專指出現在作品起始處最能夠顯示其音樂特徵的形式。

一個音樂的有機體的結構純粹是智慧的成就。 樂思的概念可能是,而且在卓越的樂曲中普遍是某些情感的狀態的結果, 但是一首作品的方式以及屬於這個任務的一切都是智力的;在音樂中,理智的因素表現在"形式"中,因為"形式"是表達的方法。③(何乾三、葉瓊芬等譯: 《音樂吳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年,第27頁。)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後的外文曲式著作中,  並沒有將   " 樂匯"  這一專門稱謂的術語進行特別的解釋, 而總是與 " 動機" 這一概念昆用。 實際上, 樂匯只是動機在曲式等級上的長 度衡量單位, 並不能代替動機的作用。 英文只是將它稱為 " 音樂的言辭" ( musical speech),意味著兩三個低級單位可以上升一級:兩三個樂匯可以達到樂節(semi-phrase)半句的規模;兩三個樂節可以達到樂句的規模,如此做是為了教學體系傳授方式的需要,我們在進行 規範的"曲式規模"分析中,採用"樂匯"這一術語,只是便於認清曲式等級(thehierar- chyofmusicform) 的關係。由此可以理清和分析曲式中的等級,就是要分析音樂語言中的"語法"關係,因此就要區分在一個樂句當中存在兩個樂匯、樂節與三個樂匯、樂節的必要性。

( 四) 寫作方式 ( writing style)

又可稱為"寫法",指的是音樂作品的"陳述方式"(speaking manner) ,可以看作是曲式分析的第四種要素。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對於大量音樂作品的分析實踐上,仔細審閱曲譜,才能發現其中  "寫法"方面的種種不同。寫法本身也是一種結構暗示,既有指出音樂段落之間對比強弱關係的含義,也有標識結構規模方面的潛在用意,更有衡量在音樂表現內容方面是否與之相符合的判斷標準和積極意義。

在傳統的曲式分析中,重視"寫法"在結構中的作用,就是重視音樂的"陳述方式" 。例如,呈示與展開方式的不同,相當於"說話口氣"的不同。呈示性(expositive property)音樂作品主題的前景與背景界限分明,展開性 (deve10pingpr0perty) 具有變形、離調、模進 等音型化的寫法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音樂陳述方式的差異:前者強調"最初陳述的展示" ,旋律線條的完整、調式調性關係其後的統一、句法的相對規整對稱等等;後者則採用相對細碎、片段式的作法,採用模進、重複、時值擴大縮小、倒影逆行等方式,將音樂材料"音型化"或將原有的主題材料加以種種變形。這兩種基本的寫作方式體現了不同的陳述方式,關係到音樂作品中的曲式原則和結構功能的實現,不能混為一談。此外,a段採用主調寫法、b段採用復調寫法,同樣也可以區分形成作品結構功能的不同的陳述方式。

例如, 《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 D.845 ) 第三樂章,復三部曲式的A部分是再現單三部曲式,其內部的主題之間體現出呈示性和展開性不同的寫作方式以及特殊的調性布局方式。a段是二樂句對比材料的樂段結構(10+12小節) ,呈示性寫法,動機的重複及衍展 擴大為樂節; 第二樂句動機為和弦分解的方式,是由三個樂節構成的樂句,每一樂句和補充句都有各自明確的終止式。其中 a為兩個樂句樂段加補充句。a的第一樂句的第一樂節為a小調、第二樂節為 C大調,都有各自的終止式確認。第二樂句和補充句都在 C大調上陳述。

寫作方式的特徵發生在b段。它一改通常單三部曲式為另外一個呈示性主題的慣常作法,採用展開性的寫作方式,以 a材料作為展開的基礎,分為五個階段展開。其中對比調性彌補了材料間對比不足的弱項,也可以此確認b段作為對比樂段的地位。

I: 在 F大調 (離調進入) 以 DVII /D-D的終止式結束;

II: 在b A大調, 以 D2-T6結束;

III: 在同名ba小調, 以 D6-t結束;

IV: e小調,K4 -D7 -T結束;

之後進入第五階段,a小調的"屬準備"階段。特別是這個屬準備,標誌性地體現出展開性寫法的特質,採用大型曲式的結構手法寫作單三部的小型曲式。

與 A中單三部曲式b段展開性寫法相比,在復三的B部分原本才應該採用展開性寫法,此曲的中部B (Trio) 卻採用三聲中部的呈示性寫法,按說在B高一級的曲式等級上採用展開性寫法,在b低一級曲式等級上採用呈示性寫法,在此兩者"顛倒"了寫作方式。

相關焦點

  • 曲式分析的步驟
    比如考試場景下,出題者會明確告訴答題者該樂曲分析目標是什麼,一般來說大體上三個目標,一是分析出該樂曲的整體曲式結構類型;二是畫出該樂曲的結構圖示;三是對該曲寫出簡要的文字分析。如果是音樂研究,寫相應的學位論文場景下,則分析目標應該是與論文研究的問題相一致,樂曲分析的目標要麼驗證論文中的觀點,要麼為論文提供新的觀點。
  • 曲式分析的步驟(續)
    譜例一一、調性判斷與關鍵部位和聲分析上面這首樂曲是巴託克的《戲謔》(獻給孩子們二之21)。曲式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調用要素類工具,特別是調性調性工具與和聲工具,先把樂曲的調性及關鍵部位的和聲終止式分析出來,並在樂譜上作出標記。
  • 曲式分析總複習大綱
    第一章:緒論1.曲式——音樂作品的結構樣式。(音樂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邏輯關係和時間關係。)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樂結構為基礎,尋找音樂作品結構的共性化特徵及規律。3.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音樂的表現手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表現手段;另一類是整體表現手段。所謂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就是構成音樂最基本的要素(音樂語言),也就是構成音樂的材料(包括旋律、節奏、節拍、和聲、調式、調性、速度、織體等。所謂音樂的整體表現手段主要有:主題、主題及音樂材料的發展手法(發展主題的手法有變奏、展開、對比、展衍),曲式、曲式結構原則和組織規律等。
  • 曲式分析教學大綱
    基本樂思的發展方法--動機,樂匯,樂節,樂句(短句),大樂句,樂段。重點難點:基本樂思的發展方法--動機,樂匯,樂節,樂句,大樂句,樂段。學生掌握要點:再現;音區、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對比 第四章 三段曲式三段曲式類型---再現的三段—A-B-A/;方正型A-B-C,A1-A2-B-C(夢絲—轉調,布局變更,內部擴充),A-B1-B2-C;A1-A2-B1-B2-C(
  • 曲式分析
    在音樂考研專業課中,和聲學和曲式分析是我們必考的兩個科目,今天呢,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曲式分析中的結構。首先,什麼是曲式分析?音樂是聽覺藝術,曲式分析指的是我們通過視覺將其分段,分析出它的各個部分,然後通過一些音樂寫作手法分析當時作曲家對於該作品的理解,相當於文學作品的創作一樣,嚴格意義上講音樂的斷句與和聲學的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其次,當我們看到一個樂譜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來入手呢?
  • 曲式與作品分析
    文章中有結構與段落的劃分,同樣音樂作品也有。曲式就是音樂作品的結構,作品分析就是對音樂內容的分析,當然也包括結構的分析。常見的音樂作品結構大概包括:一段曲式、二段曲式(有再現的單二和無再現的單二)、三段曲式、復三部曲式、變奏曲式、迴旋曲式、奏鳴曲式等;作品分析的內容包括:旋律、節奏、織體、和聲、對位和調式調性等。
  • 曲式結構介紹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音樂基礎知識課堂」提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等考級課程精講視頻及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學、西方音樂史、曲式分析等課程精講視頻。
  • 音樂考研-曲式分析
    在音樂考研專業課中,和聲學和曲式分析是我們必考的兩個科目,今天呢,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曲式分析中的結構。音樂是聽覺藝術,曲式分析指的是我們通過視覺將其分段,分析出它的各個部分,然後通過一些音樂寫作手法分析當時作曲家對於該作品的理解,相當於文學作品的創作一樣,嚴格意義上講音樂的斷句與和聲學的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其次,當我們看到一個樂譜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來入手呢?
  • 曲式分析圖示不會畫?點開
    很多考研小夥伴都有過這種感受,學曲式就是一個坑,最開始第一關是識譜,過完第一關,第二關是各種曲式的基本結構,單三復三奏鳴這類的,接下來就是劃分句子結構,段落及部分結構,之後,就是把結構轉化為圖示的形式,最後就是分析報告寫作。
  • 曲式分析是什麼?
    一、曲式的釋義:1、曲式(From)是對重要的音樂內容的有目的的排列。2、曲式是樂曲的結構形式。曲調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各種段落,根據這些段落形成的規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二、歌曲曲式結構:1、並列單二部曲式:結構為AB兩個段落,B段的旋律材料與A段形成對比。2、再現單二部曲式:結構為AB兩個段落,B段中要重新出現A段的旋律材料。
  • 音樂分析是音樂理論教學中學科轉型和創新的標誌—— 兼談音樂學院作曲教學的創新
    在曲式學領域,綜觀以往的科研和教學,其基本模式是就西方專業音樂傳統經典曲式範型中的曲式結構按其程式和一般規範做劃分和分析,這種做法雖然在總體上似乎達到了一定的結構認知功效,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作品中結構個性和特色的探究,更不能從結構學、作曲學的角度,對分析對象進行深入的、有關藝術品構成及結構特色、作曲技法個性的探討。
  • 結構分析與過程分析
    原標題:結構分析與過程分析 結構與過程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狀態 從橫向或靜態上看,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及其關係構成的整體。所謂結構,是指構成一事物各要素之間的比例、順序、關係,它決定著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狀況。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2019年07月05日 08:50 來源:《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青覺 徐欣順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時下學界探討的熱點
  • 思政教育問題的四要素說與六要素說對比分析
    「四要素說」與「六要素說」邏輯出發點的差異體現為宏觀性(整體)與微觀性(具體)的不同,即邏輯起點定位為「國家主體」還是「教育者」的差異,兩者分別側重實體與過程兩個不同的分析維度。總的分析,按其定義邏輯和要求,還是「四要素說」與「六要素說」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結構的實質和特性,而且事實上當前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問題爭論的聚焦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四要素說」和「六要素說」上,兩者在諸要素論中也是最受關注的。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莊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三、休閒觀光功能    四、綜合服務功能分析  第四節 農業觀光園開發的意義    一、對農業多功能發展影響分析    二、對就業機會的影響分析    三、促進農村發展水平分析    四、對農業比較利益的影響分析    五、對傳播科學技術的影響分析    六、對生態農業的持續發展影響分析
  • 鋼琴演奏的四要素
    所有的聲音都是由基本要素構成,基本要素一共有四個,音高(頻率)、響度(聲強)、時值、音色,聲音是人耳對振動體發出能量的感知,當人們聽到某個聲音,同時就會感知到其音高、響度、時值以及音色,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判斷。
  • 調性音樂分析:申克方法
    此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基本原則」介紹了申克分析理論中諸多重要概念的意義和體現,其核心內容是「基本線條」「基本結構」及其裝飾運用,共分七章。第一章「導言」,論說了申克對於「動機」概念的重要拓展;第二章「旋律與對位」,考察了旋律、對位、和聲在調性音樂結構中的相互關係;第三章「低音線條與和聲結構」,闡釋了低聲部的特性及其與和聲結構的關係;第四章「線性技術」,探討了旋律與和聲在彼此關聯中構成的線性進行;第五章「調性結構」,論述了上述各維度如何相互作用以形成調性基本結構(包括基本線條和分解低音);第六章「旋律延長技術」,剖析了調性結構的布局方式
  • 「小知識」曲式結構一般有哪些種類?
    —維克多雨果- Music Production -In Xindijie小知識曲式結構一般有哪些種類?(一)基本含義:曲式指的是(歌)樂曲的基本結構形式。(二)一部曲式(樂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規模最小的結構.可以由一個樂句、兩個樂句、三個及三個以上的樂句組成。
  • 對話句法:認知功能語言學的新領域
    對話句法奉行「用語言建構語言」的話語產生機制,以對話形式的話語為分析對象,特別關注答話人如何選擇性地復用說話人的話語成分以構建自己的話語,目的是揭示對話之間包括復用、平行、對比、類推、映射、共振等的結構關係。對話句法本質上是跨學科的,涵蓋了包括語言學、心理學、認知科學、文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領域知識。
  • 俄語"名詞+名詞"短語結構的認知語義分析
    俄語"名詞+名詞"短語結構的認知語義分析 2019年04月15日 11:05 來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作者:於鑫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