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EM引擎是天方夜譚還是重大突破?

2020-12-13 電子發燒友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全新的驅動方式——電磁驅動,由英國工程師羅傑·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原理大致是:用電力在密閉的錐形腔內產生微波,微波在腔內來回反射,在兩端產生的推力差即可作為飛行器前進的動力,太陽能提供電力來維持微波的運動。

  EM引擎的過去和現在

  2001年英國的一家衛星推進器研究公司SPR Ltd.提出了EM Drive的概念,由科學家Roger Shawyer率先展開研究並在2003年完成了原型機。

  

  EM引擎的基本原理:

  

  採用微波頻率輻射壓力,在發動機內實現從微波能量直接轉換到推力,而不需要推進劑。微波能量饋自磁電管,通過調諧饋送器,輸送到一個封閉的錐形波導體,腔體的長度決定了跟磁電管起諧振的操作頻率。

  EM引擎和傳統引擎有著巨大的不同,它可以直接消耗電力,在封閉體系內直接產生淨推力,如果可以實現,代表著人類動力技術的重大突破,必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

  但是該原型機的實驗數據與同年公布的時候,物理界幾乎一片譁然,因為其違背了動量守恆定律

  動量守恆定律: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該定律為牛頓第三定律的推論,但是在長期的科學實踐當中發現其適用性遠遠廣於牛頓第三定律,其反應了時空的根本特徵,也是現代物理學的三大基石之一。

  用比較通俗的話來描述的話,現在人類所有的動力技術都是建立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基石上。比如車輛開動,需要車輪和地面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輪船航行,需要螺旋槳和水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火箭升空,需要向後噴射助推劑,是火箭和助推劑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EM引擎打破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限制,消耗電能可以直接在體系內產生淨推力,但同時違背了動量守恆,所以物理學界很不看好,Roger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掛上了類似「民科」的牌子。

  Roger倒是沒有放棄,用母公司給的微量資金一直在進行改進。

  2003年 Roger研製第一臺EM引擎,其直徑為160mm,消耗微波功率為850W,採採用天平梁稱重的方法獲得推力實際值為160mN。

  2006年 Roger研製第二臺EM引擎,其直徑為280mm,消耗微波功率為1200W,採用天平和懸掛式推力測量方案獲得推力實際值為250mN。

  2007年 Roger在一個低阻力氣懸浮轉動平臺開展了動力實驗,實驗結果是第二臺EM引擎消耗微波功率為1000W時,推力達287 mN,100kg重的平臺被加速到2cm/s。

  不同於理論猜想容易被否定,原型機的成功很容易刺激學界的痛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於是中國開始接手。

  2011年西北工業大學楊涓團隊進行無工質微波推進試驗。當微波功率為2.5kW時,極限推力達720 mN,即能推動重約72g的物件,實際足夠應用於衛星推進器。這是目前EM引擎實驗以來公開結果的最高推力。同時成功驗證了 EM引擎推進理論,因為所用諧振腔跟 EM原型機完全不一樣。

  

  (圖為楊涓團隊的推進原理)

  2014年12月NASA的工程師Paul March公開表示,自己偷偷在詹森太空中心的高度真空中,成功驗證EM引擎。NASA用一個性能適中的EM (0.4N /kW) 做測算,去月球太空飛行器僅用4小時,去火星用2至3周。可在不到18個月到達冥王星,進入環繞軌道近距拍攝,或在其表面投下著陸器。

  2015年7月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美國航天航空學會推進與能源論壇的會議上,德國德勒斯登理工大學空間研究所的物理學家Martin Tajmar論述,在試驗中觀察到,電磁引擎產生接近預期大小的推力,因此該動力裝置是可行的。

  

  (Martin Tajmar的驗證機)

  至此,經過15年的實踐,學界基本肯定了EM引擎的有效性,但是其工作原理依舊是個謎。

  目前比較靠譜的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是楊涓團隊的輻射張力理論,核心過程如下:

  

  

  

  

  

  

  其中gp為動量密度,wp為能量密度,ρ為電荷密度,J為電荷電流,E為電場強度,B為磁感強度,V為EM腔體體積,S為腔體表面積,wf為電磁場能密度。最終結論為:

  

  該結果與經典動量守恆方程dG/dt=F相比較,該方程右邊代表了電磁張量T在體積V表面產生電磁力,無論體積內是否存在帶電粒子,表面電磁力都可以使體積V的動量產生變化。

  該解釋符合現有物理理論且動量守恆,是一個經典的量子力學解,但是顯而易見的,其未考慮狹義相對論情況下的討論。

  第二個是NASA給出的真空虛粒子理論,核心原理認為EM工作腔在時空中屬於開放體系,結論如下:

  

  EM引擎再次吸引了航天迷們的眼球 NASA發聲支持

  這一次,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了經過同行評審的EM引擎(EM Drive)論文。評論稱,這表示其實驗結果以及整個論證過程都得到了同行專家們的認可,意義重大。這篇題為《真空中對來自閉合射頻腔的脈衝推力的測量》的論文已發表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期刊上,並於12月印刷出版。

  「各國科研機構近幾年陸續開展了對EM引擎的一系列長期、反覆的試驗,這次NASA發表的試驗結果,可以說是再次確認了該技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陳粵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也首次披露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在EM引擎研發上的最新進展。

  此後,廣為人知的是NASA詹森航天中心專注於前沿推進技術的研究團隊「鷹工廠」的試驗結果。他們對兩臺推進器進行了為期8天的實驗,並於2014年6月4日將實驗結果以論文的形式在AIAA第50屆聯合推進大會上發表。實驗數據顯示,在28瓦微波功率的作用下,產生了30—50微牛(1毫牛=1000微牛)的推力。

  因當時其試驗條件並非真空,這篇文章曾受到外界質疑。此次最新發表的論文,正是該團隊完善試驗後,在真空中完成的推力測試的結果。數據顯示,在最大80瓦的微波功率輸入時,最大測到推力約124微牛。相比之下,同樣是無工質的太陽帆,每千瓦只能產生6.67微牛的推力。

  「除了NASA,國際上還有幾個團隊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如羅傑·肖耶本人,美國Cannae公司,以及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等,德國這個團隊2015年也發表了一篇會議論文,結論跟NASA的類似。」陳粵說。

  陳粵團隊從2010年開始正式開展EM引擎研究。該團隊依靠經典電磁場理論分析和計算,開展了推力器腔體設計。通過分析計算,研究人員認為該推力的產生,來自電磁場在特定設計的諧振腔體裡產生的不均衡分布,因此該技術不需要傳統工質,實際上是使用了電磁場對物質的作用力,也符合經典力學定律。

  「我們已研製成功幾種規格的多臺原理樣機,建立了實驗驗證平臺,完成了毫牛級微推力測量試驗,通過幾年來的重複試驗及相應的幹擾因素排查試驗,確認該類型推力器的推力存在。」陳粵介紹,他們已完成了可用於飛行試驗的試驗裝置研製,正在開展在軌驗證。

  「這項技術目前處於原理驗證階段的後期,後繼目標是使該技術儘快在衛星工程領域實際應用,但還有很多攻關工作要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總設計師李峰說,目前原理樣機體積大,推力較小,需要特殊的工程方法,優化腔體設計,提高腔體品質因數,減小損耗,將微波能量更有效用於產生推力。目前測到的推力是微牛級至毫牛級,至少要提高到百毫牛級甚至牛級才能用於衛星的姿控、變軌等工作。

  他具體解釋道,從原理驗證到工程應用,還需解決目前原理樣機推力小、推功比低、推力器難以長時間穩定工作、推力器布局、應用策略等一系列工程問題,如果這些工程問題都得以解決,EM引擎的工程化應用將使航天推進技術產生跨代式飛躍。這些技術問題,雖然有很大難度,但是在工程上是可以解決的。

  李峰透露,陳粵團隊依託國家相關項目支持,正在開展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攻關,爭取5年內實現工程應用,「我們已調集了微波、結構、熱控、電力電子、星載電子系統等相關專業力量,全力來做這件事,雖然難度很大,但我們有信心做成。」

  據報導,NASA下一步也將開展太空實驗,記者就此相關問題發出採訪函,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從與NASA關係密切的美國Cannae公司官網可以看到,該公司已經啟動了EM引擎技術的飛行試驗計劃,計劃於2018年發射一顆6U立方星驗證該技術。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引擎——原理介紹
    由於萬有引力是在遠距離內唯一具有重大影響的力,愛因斯坦早在1911年就假定慣性是萬有引力引起的現象。幾年後,當愛因斯坦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時,他確信自己的理論已經成功地將慣性的引力感應納入其中,一兩年後,他就宣稱馬赫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他所說的馬赫原理的問題在於它涉及到一種叫做距離場論的作用。
  • 10周把人送上火星的EmDrive引擎,不需要燃料,還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可以送你上火星的飛天神器,它就像一個永動機,不需要燃料,其工作原理還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然而實驗證明,它又確實是可行的。三言兩語說不清,差友們自己去看吧!!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矽谷鋒向標。公眾號 ID: guigufxb  謝謝~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似乎能一眼望見 EmDrive 背後的荒謬,然而實驗結果卻讓人再次睜大雙眼。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牛頓第三定律不成立的世界
    撰文 Lisa Zyga翻譯 丁家琦  牛頓第三定律不成立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 中國再曝黑科技: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反物理引擎70天飛到火星
    俄媒稱,中國專家研製出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電磁推進引擎(EmDrive)的工作樣品,據稱,若使用超大型的電磁驅動可以不消耗燃料就能在70天內飛抵火星。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2日報導,中國EmDrive的相關技術細節尚不清楚,不過,該引擎不久後或將在太空中進行測試。
  • 2019教師招聘物理學科《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力學的核心內容。牛頓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的受力物體只能解決一個物體的受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而牛頓第三定律反映的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對牛頓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有了它就可以將受力分析的對象從一物體擴大到多個物體,拓寬了力學的研究範圍。
  •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外媒:中國已掌握該技術
    自人類誕生以來,各國就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工作者,其中有很多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提出的科學定律一直沿用至今,牛頓作為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其提出的牛頓三大定律被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 詳細解析牛頓第三定律
    數學表達式為FA→B=FB→A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從動力學的角度看,有了前兩個定律已經完整了。牛頓第三定律是關於力的性質的定律,而不是動力學本身的定律,它是牛頓獨立發現的。關於牛頓第三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1)適用範圍。
  • 牛頓定律被顛覆?我的高中物理白學了……
    這是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  有可能意味著自牛頓開始的  整個經典物理學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情是這樣的  1999年,英國的一個民間愛好者  羅傑·索耶爾發明了一個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的裝置  叫做
  • 突破了牛頓第三定律的拓撲力學超材料
    在經典力學裡,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明,即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述了一種力的互易性。但在量子力學裡,一些量子系統根本不遵守這種互易性,因此很難在一些力學系統中進行仿真。
  •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牛頓三大定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了單個物體的運動和力之間的關係
  • 高中物理 | 4.5牛頓第三定律詳解
    力的性質一定是同性質的力不一定是同性質的力力的大小關係大小相等大小相等力的方向關係方向相反且共線方向相反且共線轉換研究對象法在受力分析中的應用:轉換研究對象法是A物體作為研究對象無法求結果時,可以選與A相互作用的B物體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該方法往往用到牛頓第三定律
  •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牛頓還有第一和第二定律!
    02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牛頓還有第一和第二定律。 03 網課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地遲到,真是太方便了!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第三定律
    (2)會用準確的文字敘述牛頓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與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均無關;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或分別作用在一個物體的兩部分上.這兩個力之間不存在平衡的問題,兩個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 【複習整理】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 牛頓第三定律自我評測練習題
    牛頓第三定律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1)牛頓第三定律適用於任意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與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運動狀態及物體受到的其他力無關,與參考系的選取無關。(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各自產生作用效果。
  • 你所不知道的牛頓第一定律
    笛卡爾把這一原則稱為自然哲學的第一定律,他認為第一定律是物理學的基礎。在「慣性」概念上,笛卡爾是在伽利略基礎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拋棄了「圓慣性」概念,認為慣性運動只能是勻速直線運動(包括速度始終保持為零的靜止狀態0)。可以說,伽利略打開了新物理學的大門,而笛卡爾開創的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2020年5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針對物理學科負面清單「典型問題」中,明確指出「牛頓第三定律」和「非同一直線上力的平衡」屬於超標超前內容(下圖劃線部分),言外之意是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相互作用力總是相等的結論學生不用知道
  • 牛頓定律
    ⑤牛頓第一定律定性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三.牛頓第三定律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2.表達式:3.理解:①牛頓第三定律獨立地反映了力學規律的一個重要側面,是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補充,定量地反映出物體間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規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可歸納為三個性質和四個特徵。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在「公理或運動的定律」部分,牛頓了提出並論述了「運動的定律」,也就是牛頓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每個物體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第二定律為:「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並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