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談論「英倫範兒」的時候,人們傾向於將其描述為「一臉慘白、一身漆黑「的冷峻形象,但傳統的英國人會 contradict 這個論調,並鄭重其事地說:我們不穿黑色西服。即使是那些T臺模特,他們戴著黑色的領結——實際上,這些」黑色「一開始是海軍藍色的。過了很多年後,才逐漸成了」黑色「。但從染料的顏色上看,它還是非常深的 navy blue。
留意一下,會發現正統的英國男性,其實並非人們想的那樣熱愛黑色,出現在重要場合時尤為如此。英國王室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被 media 無數次讚許穿衣有道的查爾斯王子,經常一身海軍藍西服現身在公眾面前;
而年輕的威廉王子,在結婚這樣的重大場合,穿的是一套紅色軍服——紅地毯上;
男嘉賓一色黑色西服的盛況,只會出現在大洋彼岸的奧斯卡頒獎典禮。
如今男裝裡的許多物件,都是從軍裝演化而來的。今天的成衣西服,是從軍隊制服逐漸演變而成的。在顏色上,一開始以 charcoal gray 居多。英國皇家軍隊的軍服,則都是深藍色。
「自然界沒有黑色」——這是19世紀印象派藝術家拒絕用黑色的原因,因為他們希望把握顏色裡光線飛馳的效果。在一些畫作中,莫奈就曾拒絕使用 pigment,而用多種明亮色彩的混合色代替。儘管藝術家對於顏色的細微差異而 nitpick,但要獲取黑色顏料並非不可能,而對於早期的染匠,情形就不一樣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手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黑色顏料,而黑色的顏料在水中又是 insoluble,因而不可能附著在衣服纖維上。17世紀歐洲染匠的做法,是將好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直到染出類似黑色的顏色為止。
從染色上說,染黑色是很困難的。而且,黑色是很難保持的一種顏色。在下過幾次水以後,許多黑色西服就變成了灰色。持久 fadeless 黑色,使用的一定不是天然材料。所以經常為了保持質量,很多公司決定不做黑色,而只做灰色與藍色。
無論喜歡與否,英國人對於黑色的流行,有過莫大的功勳。在西方文化裡,黑色象徵著哀悼與死亡——這並不難理解,作為一種吸收了所有光線卻沒有任何回復的顏色,黑色無疑是死亡的最佳 metaphor。但1910年的皇家賽馬會改變了黑色的命運。「黑色阿斯科特」Black Ascot 成為時尚史上的著名事件,也為後來者提供了靈感源泉——My Fair Lady就是其中一例。
Vocabulary
contradict 反駁
navy blue 海軍藍,海軍藍得名是因為英國皇家海軍自1748年以來以此顏色作為海軍制服,世界 其他海軍隨後採取了海軍藍作海軍制服顏色。
media 媒體 mass media 大眾媒體
charcoal gray 炭灰色
pigment 顏料
nitpick 挑剔,吹毛求疵
insoluble 不能溶解的
fadeless 不褪色的
metaphor 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