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雖然,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有了可觀的發展,《幼兒園工作規程》的頒布更使幼兒教育上了一個層次。但是受長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只有教師教,幼兒才在學"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大班幼兒繪畫教育中,教學內容仍以認知、注重技巧為主,教學方法也常採用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師的範例束縛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這個傳統教學模式又是幼兒被動的學習過程。這樣畫出來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而我們所說的"兒童畫"指的是幼兒自己畫的畫,一幅好的兒童畫往往充滿了稚趣,畫面上的每一根線條,形狀、形式和色彩都傳達了幼兒思維和情感,並且充滿了想像和創造。
每個幼兒的畫應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敢於寫實,有的富於想像,有的工整,有的粗擴,表現了幼兒對生活事物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作為繪畫教學是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最主要內容之一,繪畫是促進幼兒想像和創造力發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兒藉助繪畫活動表現自己對生活、事物的態度,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手段。
從幼兒繪畫發展規律來看,幼兒的繪畫創作能力大致分為塗鴉階段(1.5-3歲),基本形狀階段(3-4歲)和初期圖式階段(4-6歲)。從這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驗調查分析中得出:(2-3歲)小班幼兒在活動中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畫面形象單一,似象非象;(3-4歲)中班幼兒已能把簡單的形狀與實物聯繫起來。
但畫中的物體之間聯繫性差,缺少想像的情節:(4-6)大班幼兒的畫面一般很豐富,且與主題有關,能用多種色彩作畫。這一階段的幼兒能把前一階段(3-4歲)時所繪的基本形狀有選擇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圖像,企圖使塗寫的東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像,企圖使塗寫的東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象。
這時期的幼兒已有一定的美術表現技能和欲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正處於良好的發展期。幼兒也正處於從象徵中事物的象徵期過渡階段,且已不滿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嘗試探索更高級的表現形式,因此,原來"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在大班進行。
《規程》對美育(包括美術教育)也明確提出"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並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因此我按照幼兒繪畫發展規律和實驗調出分析的結果,並以《規程》為指示,對大班幼兒繪畫教法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手法,並把幼兒繪畫活動貫穿於遊戲中,通過幼兒主動參與,並摸索繪畫的技能技巧,發展幼兒美術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的畫成為真正的"兒童畫"。
二、課題的特點:
本課題主要從繪畫教法的改革方面著手,在幼兒發現、感受、表現美的過程中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也就是使幼兒在觀察、欣賞階段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繪畫創作、表現能力和評價作品能力。
第一階段中,我設計以通階段性發展的。必須按照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實施美術教育,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到對每一個幼兒的當前水平和經過努力可到達的水平胸中有數。
並採用新的方法、內容和形式,使幼兒在不斷嘗試、探索之中提高 自身的美術能力和素質。過對比觀察法觀察實物(如欣賞生活中的大自然、美術作品等),用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故事、音樂。詩歌等,讓幼兒在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的同時,提高觀察和欣賞的能力和興趣。
第二階段是設計通過多種繪畫教法(如寫生畫、簡筆畫、意識畫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積極進行創作構思,讓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啟發引導他們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畫出來。
第三階段中,通過幼兒對自己或別人的作品的評價,也就是用自評和互評兩種方法來提高幼兒評價能力和審美各種意識。
三、遵循的原則;
1、審美性原則:
把握幼兒審美特點,引導他們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徵,激起審美熱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對美的追求成為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在力,並貫穿於觀察、欣賞、創作的各個環節。審美性在美術教育中特別重視,主要旨在增強其獨創性,發展創造美的能力。
2、積極性原則:
把幼兒作為美術活動的主體,引起和保持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和主動的態度。使它們熱忱投入美術活動,情感與智力各個方面活躍起來,各種潛能充分發揮,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喜愛美術,樂於從事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萌芽中的興趣,保持、引導、發展它。並有意識地向幼兒展示新的領域,開闊視野,提出新的美術活動形式和方法。
3、發展性原則:
幼兒美術能力是有規律地由低到高呈階段性發展的。必須按照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實施美術教育,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到對每一個幼兒的當前水平和經過努力可到達的水平胸中有數。並採用新的方法、內容和形式,使幼兒在不斷嘗試、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術能力和素質。
4、創造性原則:
創造首先是一個過程,它又是美術的根本特點,對幼兒來說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繪畫活動中,幼兒用線條、圖形和色彩等,將自己頭腦中的經驗、印象和情感轉化為美術形象。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能誘導幼兒進人創造的過程,使幼兒學會觀察、體會,並表現出來。
①具有主體性:要保證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引導、啟發、鼓勵幼兒創造新異的作品,勇於探索和嘗試。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實際動手,讓幼兒隨時去動手實現他們的創造願望。
5、差異性原則:
針對各個幼兒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的不同,幼兒的美術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對此需創造條件,給予不同的指導,使他們得以發揮。
在同樣的教育要求下,要考慮要到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的潛能充分發揮,最大限度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