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讀出別人的好處,看出別人的問題,悟出自己的道理,使學習的成果變為自己的精神家園。」下列表述與這句話意義相近的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 只因平生無愧事,方敢死後對青天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故A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B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故B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C項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故C項符合題意,應當選。D項,自己相信自己這一生並沒有做過什麼愧對他人的事情,所以死了之後才敢面對閻王。故D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項。
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我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發展到頂峰。下面所列各朝代與之施行的政治制度對應錯誤的是( )
A. 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
B. 秦朝——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元朝——內閣制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歷史。A項,分封制起於周朝,周初分封制分封的對象為三種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後代。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故A項正確,不當選。B項,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創建的用以維護最高封建統治者的尊嚴和權威的一項政治制度。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發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再經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後的地方政治體制。故B項正確,不當選。C項,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故C項正確,不當選。D項,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諮政機構。西方內閣制起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後為許多國家採用。元朝並非內閣制,故D項錯誤,當選。故本題正確答案D。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杜甫聽到叛亂平息時寫下的詩句。這裡的「叛亂」是指( )
A. 七國之亂
B. 玄武門之變
C. 安史之亂
D. 靖難之亂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杜甫是唐朝人,故不可能聽到叛亂平息,排除。B項玄武門之變發生與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而杜甫則是在唐玄宗時期,同樣排除。C項安史之亂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即史上的「安史之亂」。而這首詩選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故C項當選。D項靖難之亂發生明成祖朱棣為爭奪帝位發生的兵變,是在明朝,故D項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C。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徵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謳歌勞動者是因為( )
A. 傑出的勞動者才是社會歷史創造的主體
B. 勞動者的生產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C. 勞動者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優化
D. 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消失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唯物史觀。A項,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觀點,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有的勞動者都是社會歷史創造的主體,故A錯誤,排除。B項,勞動者的生產實踐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決定力量,故B正確,當選。C項,與題幹無關,題幹中沒有體現出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如何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是不會消失,故D錯誤,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項。
駕駛員汪某收到一張來自交警的特殊違法停車告知單,沒有扣分和罰款,只有一句溫馨提示:「前面有停車場,下次注意。」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口頭警告不是執法行為
B. 交警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
C. 交通執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
D. 對於情節輕微的違法行為,交警可以給予現場糾正或事後提醒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內容。A項,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對於情節輕微的、未影響通行的,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後放行。可見,口頭警告本身也是一種執法行為,故A錯誤,當選。B項,交管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時擁有自由裁量權,故B正確,排除。C項,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約定的一系列行為規範。交通執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故C正確,排除。D項,針對外地車首次、輕微違章行為,現場執勤民警一般只給予現場糾正或事後提醒,故D正確,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