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021-03-01 四川事考資訊中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讀出別人的好處,看出別人的問題,悟出自己的道理,使學習的成果變為自己的精神家園。」下列表述與這句話意義相近的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 只因平生無愧事,方敢死後對青天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故A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B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故B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C項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故C項符合題意,應當選。D項,自己相信自己這一生並沒有做過什麼愧對他人的事情,所以死了之後才敢面對閻王。故D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項。                            


                           


   

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我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發展到頂峰。下面所列各朝代與之施行的政治制度對應錯誤的是(    )    

A. 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    

B. 秦朝——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元朝——內閣制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歷史。A項,分封制起於周朝,周初分封制分封的對象為三種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後代。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故A項正確,不當選。B項,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創建的用以維護最高封建統治者的尊嚴和權威的一項政治制度。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發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再經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後的地方政治體制。故B項正確,不當選。C項,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故C項正確,不當選。D項,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諮政機構。西方內閣制起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後為許多國家採用。元朝並非內閣制,故D項錯誤,當選。故本題正確答案D。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杜甫聽到叛亂平息時寫下的詩句。這裡的「叛亂」是指(    )    

A. 七國之亂    

B. 玄武門之變    

C. 安史之亂    

D. 靖難之亂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項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杜甫是唐朝人,故不可能聽到叛亂平息,排除。B項玄武門之變發生與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而杜甫則是在唐玄宗時期,同樣排除。C項安史之亂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即史上的「安史之亂」。而這首詩選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故C項當選。D項靖難之亂發生明成祖朱棣為爭奪帝位發生的兵變,是在明朝,故D項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C。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徵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謳歌勞動者是因為(    )    

A. 傑出的勞動者才是社會歷史創造的主體    

B. 勞動者的生產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C. 勞動者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優化    

D. 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消失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唯物史觀。A項,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觀點,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有的勞動者都是社會歷史創造的主體,故A錯誤,排除。B項,勞動者的生產實踐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決定力量,故B正確,當選。C項,與題幹無關,題幹中沒有體現出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如何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分工是不會消失,故D錯誤,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項。                            


                           

   

駕駛員汪某收到一張來自交警的特殊違法停車告知單,沒有扣分和罰款,只有一句溫馨提示:「前面有停車場,下次注意。」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口頭警告不是執法行為    

B. 交警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    

C. 交通執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    

D. 對於情節輕微的違法行為,交警可以給予現場糾正或事後提醒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內容。A項,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對於情節輕微的、未影響通行的,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後放行。可見,口頭警告本身也是一種執法行為,故A錯誤,當選。B項,交管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時擁有自由裁量權,故B正確,排除。C項,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約定的一系列行為規範。交通執法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故C正確,排除。D項,針對外地車首次、輕微違章行為,現場執勤民警一般只給予現場糾正或事後提醒,故D正確,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                            


                           

相關焦點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⑴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⑵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⑶涕:眼淚。⑷卻看:回頭看。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杜甫的第一首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 金兆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現在時光匆匆導致人金兆鈞們太早地開始懷舊,從《將愛情進行到底》開始吧,我周圍的很多年輕朋友開始懷舊,用最新的詞就是「致青春」。  確實,「盼望長大的童年」已經不再,連十幾歲的孩子都會感慨時光飛逝,我們走過的日子太快太快,招致很多年輕人提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眼下的事記不住,過去的事卻歷歷在目。
  • 杜甫寫「青春作伴好還鄉」時已經51歲,為何還說「青春作伴」?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聖出手,自然是精品,這首詩無論是工整度還是意境,都令宋元明清的名家們讚嘆不已。全詩只有一個「喜」字,卻句句歡喜,筆意飛馳,一氣如注,原來杜甫高興起來是這般可愛!
  • 【春在千門萬戶中】之二:快樂作伴好還鄉
    其中的名句,就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他說的「青春」,是指春天;他說的「作伴」,是指老婆孩子一起走。久經戰亂之後,聽說官軍已經收復了河南河北。於是一家幾口,馬上啟程還鄉。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難免會「涕淚滿衣」、「放歌縱酒」。  作為一個男人,我一直認為帶著老婆孩子回鄉過年,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兒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年,我們就帶他回家。
  • 王曉飛:青春作伴好還鄉
    人類歷史會銘記這七十六天,一百年也不會忘,一千年也不能忘記!在這七十六天的時光裡,怎會「逝者如斯夫」呢,透過陽臺窗戶遙望荊楚,透過一脈秦嶺遙望那黃鶴樓!全中國的目光聚焦武漢,全人類的目光都投向武漢!習總書記和李總理,孫春蘭副總理,代表黨與政府親臨武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武漢立主心骨,帶來正確主張和無敵力量。在這七十六天裡,我心中默誦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 「青春作伴好還鄉」不是杜甫年輕!五行和傳統文化有啥關係?
    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有一句這樣寫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很多人都把「青春」理解為現代意義上的青春,但是杜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已年過半百。那麼,青春是什麼呢?比如說唐朝詩人黃巢在題菊花中寫道: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詩中的青帝不是什麼位高權重的政治家,而是充滿生命與希望的春神。那麼為什麼春神是青帝呢?那學問可就多了。我們可以先畫一個東南西北的方位圖。
  • 杜甫最瀟灑的一首詩,大改平日風格,值得一讀!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是安久最喜歡的一首,很多人更喜歡李白的詩作,就是因為李白的瀟灑浪漫。而杜甫好像總給人一種憂心忡忡的感覺,但是這首詩卻一反常態。寫下此詩時,杜甫已經52歲,人生早已過半,心中一直牽掛的,不外乎國家百姓。
  • 一年最好是青春:古人給春天起了多少個別稱、雅稱和代稱
    人們好常說「陽春三月」,這「陽春」也是古人對春天的稱謂,還用李白的詩句為證:「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唐酒肆布衣《醉吟》有:「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陳子昂的《感遇》一詩中「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裡的「青陽」就正是此意。安徽省池州市的青陽縣、江蘇省江陰市的青陽鎮、宿遷市泗洪縣的青陽鎮、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青陽鎮,以及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的「青陽」,也都是春天之意。古人還有把春天稱之為「青春」的,如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這裡的「青春」不是指少年、青年的年齡,而是指春天草木茂盛一派青蔥,也是春天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