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青春作伴好還鄉」不是杜甫年輕!五行和傳統文化有啥關係?

2020-12-22 候補綠毛水怪

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有一句這樣寫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很多人都把「青春」理解為現代意義上的青春,但是杜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已年過半百。那麼,青春是什麼呢?

其實是「春天」的意思,而春神就是青帝,這涉及到了我們古代的五行說。比如說唐朝詩人黃巢在題菊花中寫道: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詩中的青帝不是什麼位高權重的政治家,而是充滿生命與希望的春神。

那麼為什麼春神是青帝呢?那學問可就多了。我們可以先畫一個東南西北的方位圖。

五行方位圖

從五行角度來看,北面對應水,南面對應火,西面對應著金,東面對應木還有中間對應土。

從季節角度看來看,北面是東,南面是夏,西面是秋,東面是春。

從顏色角度來看,北面是黑,也叫玄,南面對著紅,西面是白,東面是青,中間是黃。

從靈獸角度來看,北面是玄武,玄武就是龜和蛇的結合體,南面是朱雀,西面是白虎,東面是青龍。

這五行相生相剋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許多傳統文化知識,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看了上圖,想必大家都明白為什麼春神是青帝了。關於季節,古代給犯人施刑總是秋後問斬。王母娘娘也被稱為西王母或者金母並且她還給了后羿不死藥,為什麼西王母有不死藥?僅僅是因為她是神仙?其實是因為王母有掌管生死的權力,對應方向是西,由此可想,為什麼去世有西逝、上西天等說法了。而秋後問斬也是因為秋季對應的方向正是西。我們也常說左青龍右白虎,那其實就是以面朝南站在中間的角度來說的。

左青龍右白虎

在《唐人街探案2》中,貫穿整個案件的線索也是五行,說一句題外話,我覺得陳導這種文化輸出非常值得稱讚,讓美國人根據中國五行犯罪真是了不得,另外也讓外國人了解了中國哲學道家思想。在《唐探2》中,涉及到的五行知識是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金對肺,木對肝,土對應脾,火對心臟,水對腎。還有案發時間也是與五行對應的。因為古代每個時辰都是兩個小時,那便可以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表示。子時是凌晨23:00-1:00,往下推算,申時就是15:00-17:00點。那麼與五行對應後,金就是在申時和酉時最旺。木就是在寅時和卯時最旺。水就是在子時和亥時最旺。 火就是在巳時和午時最旺。土就是在丑時、辰時、未時和戌時最旺。相信大家在不少殭屍道士電影中也有耳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一個小點切入便可以牽引出許多知識,希望大家能感受到這樣的博大精神。

相關焦點

  • 杜甫寫「青春作伴好還鄉」時已經51歲,為何還說「青春作伴」?
    骨子裡,杜甫也是一個自負的人,只是李白的自負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杜甫的自負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的千金沒有回來,但杜甫卻用《三吏》、《三別》等作品做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也是杜甫被尊為聖的原因。杜甫一生沉鬱,很少寫歡快的詩作,所以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顯得特別珍貴。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杜甫的第一首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⑸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⑹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⑺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⑻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⑼便:就的意思。
  • 王曉飛:青春作伴好還鄉
    此刻,我想到了杜甫的兩句詩:「初聞涕淚滿衣裳」,「漫捲詩書喜欲狂」。4月8日是武漢解封之日,也是渭南馳援的醫務人員返回三秦故地的時日,我們大家的心情舒展,感到非常激動。春天並沒有走遠,它在苦苦地等待著武漢,等待著華夏神州的這一天。雖隔著一脈厚厚的秦嶺,可以想見武漢那些大街小巷,湖泊丘山,臺榭園林……親人們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卻看妻子愁何在」,「即從巴峽穿巫峽」。
  • 葉祖新加盟長影新片《青春作伴好還鄉》,塑造新時代有為青年
    由長影出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獻禮影片《青春作伴好還鄉》目前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青年演員葉祖新在該片中飾演男主角管松江,在脫貧攻堅的大時代中毅然返鄉、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有哭有笑、有熱血有柔情、有創業雄心更有拼搏鬥志的新時代有為青年形象。
  • 【春在千門萬戶中】之二:快樂作伴好還鄉
    ●汪金友  當年杜甫準備回鄉的時候,曾經興致勃勃地賦詩一首。其中的名句,就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他說的「青春」,是指春天;他說的「作伴」,是指老婆孩子一起走。久經戰亂之後,聽說官軍已經收復了河南河北。於是一家幾口,馬上啟程還鄉。
  • 金兆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一口氣讀完,心裡竟是有幾絲微痛。  《那笑容是夏天的》說不清什麼文體,說是小說並沒有完整的結構,說是回憶錄又缺乏連貫,說是散文集又太多的敘事,倒是更像作者在回憶和虛構中走馬觀花後的雪鴻爪泥。  現在時光匆匆導致人金兆鈞們太早地開始懷舊,從《將愛情進行到底》開始吧,我周圍的很多年輕朋友開始懷舊,用最新的詞就是「致青春」。
  • 讓我們在聖水湖畔,與您青春作伴
    、大鳳兒……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幅幅美好的畫面,都出自長影集團出品的年度力作——青春勵志電影《青春作伴好還鄉》。電影之外,這片美輪美奐的所在,是《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取景地,讓人神往的——查幹湖!這裡有春的生氣勃發;有夏的嬌豔欲滴;有秋的色彩斑斕;有冬的靜謐與喧囂。但最美的,是秋天的查幹湖。秋日的湖面,波瀾不驚,清徹見底,肥美的魚蝦和飽滿的蒲葦泛著即將收穫的金色。大胖頭、小板黃、湖蝦……都是自然最好的饋贈。
  • 【每日一練】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A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故A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B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故B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
  • 廢名|「語不驚人死不休」: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的題目就驚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知道他下筆將極快。極快是從思想感情的飽滿來的,是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決不能慢吞吞地寫,因為安史之亂河南河北淪陷太久了,杜甫一家人離故鄉太遠了。
  • 【故事】青春作伴好還鄉
    從校園到校園,一樣的是青春的氣息,不一樣的是歲月的銷蝕,改變了很多人,很多事。 相比於其他學生初入大學的興高採烈,曉晨卻沒有太多的欣喜。因為她知道大學從來就不是天堂,在這裡,或許你會留下數不清的煩惱。 微信:@所有人,我是你們可愛的陳導,還有一件事忘記和大家說了,就是學院給我們A班單獨制定的規矩:原則上不允許談戀愛。
  • 杜甫最瀟灑的一首詩,大改平日風格,值得一讀!
    專注文化領域分享,歡迎關注安久文化!在唐詩的領域中,有兩座翻不過去的大山,一個是李白,另一個就是杜甫。說到浪漫,沒人比得過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雄偉的氣勢和浪漫的想像力、表達力,幾千年也就一個他。杜甫與李白不同,往往詩作都是關乎國家百姓,「憂國憂民」就是杜甫身上的標籤。但,杜甫也有瀟灑快意的詩作,只是在其作品中所佔比例較少。本期安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瀟灑詩篇,一起看看!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漫捲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便:就。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⑸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⑹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⑺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⑻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⑼便:就的意思。
  • 安史之亂結束,杜甫寫下人生最開心的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本文就讓我們透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去感受那個戰亂年代好不容易的還鄉之喜。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史朝義兵敗自縊,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多年漂泊他鄉的杜甫,聽聞這個消息後,便不禁驚喜欲狂,脫口而出了這首七言律詩。因為此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唐軍收復河南河北諸州郡,安史之亂平息。
  • 英國啟用國寶演員,拍關於杜甫的紀錄片,為何很多中國觀眾不喜歡
    以上種種,其實已經說明了我國傳統詩歌的魅力。近日,咱們的詩聖杜甫又紅到英國去了,原因是英國BBC拍了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名字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說起來,這部片子拍得是很有誠意的。再次,為了展示杜甫詩歌的魅力,節目組將杜甫的十多首詩作翻譯成英文,在節目中由伊恩.麥克萊恩朗誦。這樣的製作班底和演員陣容,又是為了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但豆瓣評分卻並不高。目前該片的評分為7.6分,比起BBC的其它紀錄片,這樣的成績顯然是不太好的,這就說明很多中國觀眾是不喜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走進唐詩 杜甫 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譯文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捲起詩書欣喜若狂。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
  • 阿皮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 還鄉詩中最為歡欣的一首,字字都帶笑,句句都是經典
    在唐朝的詩壇之中,李白和杜甫兩人是金字塔尖的人才,他們代表著詩歌文化的巔峰,也是後世的標杆。與李白留下豪情萬丈,瑰麗神奇的詩歌不同,杜甫的詩歌與現實結合得更為緊密,因而被稱為「詩史」。尤其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國家不幸詩家幸,更是激發了杜甫的靈感,寫下了一首首沉鬱頓挫的偉大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