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皮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

2021-03-04 阿皮早上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注釋:

1.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2.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3.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4.涕:眼淚。
5.卻看:回頭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8.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9.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10.放歌:放聲高歌。
11.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像春季還鄉,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作伴:與妻兒一同。
14.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15.便:就的意思。
16.襄陽:今屬湖北。
17.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相關焦點

  • 淺議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關於學校古詩課堂教學的弊病
    下至人際交往中必須使用到的聽、說、讀、寫。但是語文的教學模式卻鮮有創新,依然著重的還是填鴨式灌輸,老師依照教材教豎立起的絕對權威不容置疑。背誦,默寫,抄中心思想的那一套方法千年不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不是為了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表達能力嗎?不是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辯正地看問題,增加表達能力嗎?
  • 廢名|「語不驚人死不休」: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他在當時那樣用功,作為千古後的讀者,我們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驚人的筆,讀了他的詩真喜悅,而且能夠推知他是怎樣下功夫的。我們且讀他的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學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感悟愛國情懷
    在學習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前,我先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把這三首詩放在同一篇課文中,這三首詩有什麼共同點?我們會發現這三首詩都是描寫家國情懷的。這三首詩在寫法上有一些共同點。每首詩的前兩句都是寫景,借景抒情;後兩句都是寫人,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內心。
  • 【愛上古詩】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
  • 愛上古詩詞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愛上古詩詞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由張子沐進行講解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意圖據《新唐書》記載,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官軍破賊於洛陽,進取東都,河南平,史朝義走河北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注釋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涕:眼淚。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漫捲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 走進唐詩 杜甫 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唐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 國學音樂賞析——古詩詞兒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今天要賞聽、唱學的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歌曲開篇的嗩吶吹出了詩人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時的喜悅心情。配器運用了大鼓、大鑼等傳統打擊樂器,烘託出喜慶、豪邁的氣氛。貝斯切分的節奏,使人聯想到鄉親們聽到喜訊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的樣子。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 唐代杜甫《武侯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大曆元年(766年)。《武侯廟》與《八陣圖》均為大曆元年(766年)所作。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教材解讀和學法指導
    3、唐代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初聞」的表現是「涕淚滿衣裳」,因叛亂逃亡的悲苦與聽聞平叛以後的欣喜,相互交織,都濃縮在這五個字裡。然後敘寫了狂喜的表現:激動得「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似箭的歸心急迫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人情感步步推進,層層升華,全詩一氣呵成。
  • 杜甫 |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是公元763年流落在梓州(現在的三臺縣,隸屬四川省綿陽市)時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一改往日的沉鬱頓挫,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把聽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驚喜之情,毫不掩飾地加以宣洩。其敘事連貫,感情奔放,節奏明快。所以,清代詩評家浦起龍稱讚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 從浣花溪到牛頭山 杜甫的蜀中流寓
    杜甫客居四川,五年流寓,留下無數動人的詩篇,其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其生平第一快詩。    在成都,杜甫草堂有顧復初撰寫的名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捲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在四川三臺縣牛頭山的杜甫草堂,也有同樣的對聯(於立群補書)。
  • 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一氣如注,古今絕唱也
    小時候看杜甫的這些詩,老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直到現在,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身世之感,有的句子,是一讀起來就要掉眼淚的。語言精練又平實,充滿了漂泊別離人生無常的悲涼,對生靈塗炭的現實的悲憫和感慨,感情真摯深刻又不浮誇,小時候讀不明白,長大了才逐漸懂得。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此詩是杜甫最為膾炙人口的的名篇之一。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一首思念弟弟的唐詩,其中有描寫月亮的精彩詩句
    從杜甫的詩歌當中可以了解當時發生的歷史事實,這是杜甫詩作非常重要的特點。而且也正是因為杜甫唐詩這一特點的存在,使得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的就是唐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歷史事實,而杜甫在詩歌中浸透了自己的情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正能量的詩篇。相比杜甫前期的詩作,後期的他經歷了唐王朝的迅速衰落,給予了他詩歌創作最豐富的現實基礎。
  • 你著急回家的心情杜甫早已寫好
    如果是這樣,你可以放鬆一下,先安心工作吧,因為一千多年前,杜甫早在一首詩中把著急回家的心情和表現寫好,雖說他面對的並不是春節,但情感更真摯,表現更突出。 這首詩就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大家都很熟悉,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全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詩聖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句句經典,冠絕古今,你讀過哪首?
    他的律師寫的非常的好,對仗工整、磅礴大氣,讀他的詩,是一種享受。今天選取的這十三首詩,全部都是他的名篇佳作,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那麼這些詩裡面,你最喜歡哪首呢?絕句[唐]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