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021-02-13 古詩詞名句鑑賞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再點擊「關注」。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⑴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⑵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⑶涕:眼淚。

⑷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⑸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⑹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⑺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

⑻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於此詩下自註:「餘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劍外」乃詩人所在之地,「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湧。「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第一個浪頭。

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卻看妻子」、「漫捲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裡,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像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相關焦點

  • 愛上古詩詞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愛上古詩詞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由張子沐進行講解
  • 國學音樂賞析——古詩詞兒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唱學,是常爸一直秉承和堅持的幼兒學習古詩詞的一種方法和理念。為此,我們製作了近兩百首品質優秀的國學兒歌。為什麼要「唱」詩詞呢?因為詩詞本身就具有音韻之美。比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高」、「絛」、「刀」壓在了同一個韻腳上,誦讀起來朗朗上口。
  • 廢名|「語不驚人死不休」: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我們且讀他的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的題目就驚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知道他下筆將極快。極快是從思想感情的飽滿來的,是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來的。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注釋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涕:眼淚。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漫捲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 【愛上古詩】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
  • 走進唐詩 杜甫 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唐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意圖據《新唐書》記載,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官軍破賊於洛陽,進取東都,河南平,史朝義走河北
  • 阿皮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 學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感悟愛國情懷
    在學習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前,我先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把這三首詩放在同一篇課文中,這三首詩有什麼共同點?我們會發現這三首詩都是描寫家國情懷的。這三首詩在寫法上有一些共同點。每首詩的前兩句都是寫景,借景抒情;後兩句都是寫人,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內心。
  • 淺議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關於學校古詩課堂教學的弊病
    就拿最近孩子學的一首杜甫的古詩來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七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首詩無需細講其義,凡古詩愛好者無不知悉,是杜甫的代表中之一。老師的教學也中規中矩,詳細翻譯了每一聯的意思,句子的生僻字。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登高》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 |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是公元763年流落在梓州(現在的三臺縣,隸屬四川省綿陽市)時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一改往日的沉鬱頓挫,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把聽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驚喜之情,毫不掩飾地加以宣洩。其敘事連貫,感情奔放,節奏明快。所以,清代詩評家浦起龍稱讚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 杜甫詩詞名句大全,杜甫經典詩句賞析40則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你喜歡杜甫哪些古詩詞名句?留言說一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一定要登上泰山極頂,環視四周低矮的山峰。杜甫不畏艱險、勇於攀登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於此可見一斑。03.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此詩是杜甫最為膾炙人口的的名篇之一。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高興起來和我們差不多,語文名師出書教孩子「平視」古詩詞
    如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古詩詞之美?著名語文特級教師蔣軍晶編寫的《詩詞大發現——古詩詞創意圖解》,提倡讓孩子帶著問題,「平視」古詩詞。蔣軍晶(資料圖)蔣軍晶是浙江省2014教育年度影響力人物,2015年全國教育改革創新教師,出版並編著過《作文九問》《小學生老舍讀本》《小學生蘇軾讀本》等。
  • 安史之亂結束,杜甫寫下人生最開心的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本文就讓我們透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去感受那個戰亂年代好不容易的還鄉之喜。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史朝義兵敗自縊,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多年漂泊他鄉的杜甫,聽聞這個消息後,便不禁驚喜欲狂,脫口而出了這首七言律詩。因為此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
  • 杜甫詩名句45句,句句對仗工整,膾炙人口,掌握30句是詩詞高手
    杜甫,唐朝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之稱,與「詩仙」李白並稱「大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他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
  • 從浣花溪到牛頭山 杜甫的蜀中流寓
    杜甫客居四川,五年流寓,留下無數動人的詩篇,其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其生平第一快詩。    在成都,杜甫草堂有顧復初撰寫的名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捲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在四川三臺縣牛頭山的杜甫草堂,也有同樣的對聯(於立群補書)。
  • 你著急回家的心情杜甫早已寫好
    如果是這樣,你可以放鬆一下,先安心工作吧,因為一千多年前,杜甫早在一首詩中把著急回家的心情和表現寫好,雖說他面對的並不是春節,但情感更真摯,表現更突出。 這首詩就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大家都很熟悉,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全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