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迷茫?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故事吧,也許能給你一點參考。
我還記得那是1835年夏天,哈哈,時間真的太久了。那時候我剛17歲,還沒有留出一臉大鬍鬚呢,是一枚妥妥的小鮮肉。當老師讓我們寫一篇討論自己未來理想中的職業的時候,我很振奮。因為我很早就開始深入思考人生,很快文章寫好了,標題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雖然已經過了180多年了,我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寫的: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為人類而工作」,這就是我17歲那年立下的目標。
我對你的第一條忠告是:一定要給自己的人生立一個目標!
「為人類而工作」這一目標,指導了我一生的革命活動。但是尋求真理的道路上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中國的先賢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我先後四次遭到驅逐,多年窮困交加,數次經歷喪子之痛。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我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
我不滿23歲時就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資本論》第一卷正式出版時,我已經快50歲了。
女兒們曾多次問我:「您的特點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目標始終如一。」
這就是我對你的第二條忠告!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條忠告就是,用一生來學習!
我就是「一架註定貪婪讀書的機器」。
在柏林大學的第四年,我開始專心研究古希臘哲學,做了10萬多字的讀書筆記。
在英國期間,我研讀了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幾乎所有政治經濟學文獻和相關資料。
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20多年中,我讀了1500多本書,其中800多本在《資本論》中引用過。我寫下的筆記有上百本,其中常常出現各種數據、公式,一些筆記中還畫有插圖。
因為我從青年時期就抱定為「人類而工作」的目標,所以才能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學習、研究。我這一生從來沒有時間用來迷茫。
以上,就是一個200歲老頭給你的建議,希望你能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