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迷信行為一覽

2021-02-19 翼義

按理說,當代青年基本都是受過正規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應該迷信。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卻有不少青年人投入到奇奇怪怪的迷信活動中。

當代青年兩大迷信行為,一曰算命,一曰轉發錦鯉。

先說說算命。算命這個事我有發言權,因為大學文化節期間我曾經擺過攤算過命。

算命的方法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在某寶買一個抽籤桶,讓來算命的人抽籤,然後我對著贈送的解籤書,一頓胡說八道。畢竟我並沒有系統研究過算命,解籤書上的話也是半文半白,很多詞語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哥算命的主要道具

然而就憑著這連三腳貓都算不上的功夫,以及一籤一元,物美價廉的經營策略,我在兩年的文化節上,少說也賺了3、400,刨去買抽籤桶的錢,輕鬆賺了300多。

歸根結底,所有的算命,都不過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會主動用自身經歷去驗證那些模糊的、暗示性的描述語。

舉個實際的例子,在我短暫的職業生涯中,有一位50來歲的中年女性對我表示質疑並要求我給她算一下。我當時拿到她抽的籤,並沒有依賴解籤書,而是張口就說,這個籤說明你前半生坎坷,後半生享福。她當即表示,算得不錯。

她走了以後,我鬆了一口氣,心想,「這個年紀的人,基本都經歷過那十年動蕩的日子,可不是前半生坎坷,看她的穿著打扮,八成是我們學校教師的家屬,後半生不說享福,至少也是衣食無憂。」我說的何曾有半句虛言。

所以說,算命這個東西,一定要樹立權威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相信你,主動驗證你的論斷。也就是所謂的「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雖然算命科學的成分不多,也談不上什麼準確性,但通過算命,向自己施加正向的心理暗示,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通過算命得知了自己的命運,特別是不太好的命運以後,自然不能坐以待斃,這時的青年人普遍選擇向「錦鯉」求助。

錦鯉本就作為「招財」的象徵而身價不凡。但當代青年認為,錦鯉空有名聲而沒有實績,算不上真正有作用的吉祥物,一定要找一個有過硬實力的「錦鯉」,才能真正實現逆天改命。

於是,在選秀節目中「躺贏」的楊超越、抽中了支付寶「錦鯉」,號稱下半生可以不用工作的「信小呆」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紛紛轉發的新一代「錦鯉」。

有人批判,說當代青年這樣做就是好逸惡勞,是想不勞而獲。我覺得也不盡然。

算命也好,轉錦鯉也罷,都不過是當代青年,用盡全力給自己找的一點點心理安慰罷了:

當生活陷入困境時,我們告訴自己「這是我最近水逆」,讓自己避免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當競爭壓力山大時,我們告訴自己「別怕,我有錦鯉護體」,讓自己有信心面對強大的對手;

當努力徒勞無功時,我們告訴自己「你儘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讓自己在下次機會面前,依舊可以全力以赴。

我們沒有那麼貪得無厭,我們要的也是什麼逆天改命的運氣,我們只想要一點小小的運氣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相關焦點

  • 自我田野︱當代迷信:當我們祈求轉運,我們在祈求什麼
    和古代中國複雜、有理論支撐的迷信不同,當代迷信簡單、直接、粗暴又充滿著實用主義。進行迷信的儀式被最大地簡化,古代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進行的儀式被簡化為「轉發一條微博」、「買一個手機殼」「點讚一條推送」,解釋儀式的理論基礎近乎為零,但信眾卻一點也不比古代少。
  • 當代年輕人隱藏G點一覽
    當代年輕人隱藏G點一覽 2020-08-15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
    通過分析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的學習經歷、社會實踐、對社會事件的態度和應對行為,來剖析當代青年所面臨的困惑與問題,力求尋找解決對策,引導青年積極向上,端正學習、生活、工作態度,立志高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奮鬥觀,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當代青年該如何審視自我
    在此認識過程中,逐步構築起理想金字塔,並以知識和理想約束自己的行為。理想金字塔的構築需要統一衡量標準,但物質與功利泛化的時代,自我主體性的逐漸迷失,隨波逐流之風的泛濫,衍生出多種衡量標準,使青年失去核心理想。
  • 「轉運手機殼」不是迷信而是青年人的自我安慰
    「當代青年轉運都靠手機殼」的話題在新浪微博上,獲得了超過一百萬的熱度,這一話題真實地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生活焦慮和精神現狀。當代青年依託「手機殼」進行轉運,是封建迷信的捲土重來嗎?我認為這不是一種思想倒退,而是當代青年面對壓力時一種自我調節和自我安慰的手段。
  • 「中國青年當代藝術領軍人物」李慈航——行為與影像之新語言
    藝術家簡介李慈航,青年藝術家,畫家。蜀山行為藝術團總導演。電影學院畢業後,燒毀畢業證去道觀出家的行為,使其備受爭議。2019大藝博優秀青年藝術家獎項。實驗繪畫作品在臺灣,日本,德國,法國,比利時交流展覽。2019年加入蜀山行為藝術團,導演《媽媽,我愛你》、《相認公元2029》、《生於安樂?》等多部行為影像作品,在國內外展覽及藝術節上向觀眾展示了行為與影像在藝術語言上的拓展,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獲瑞士藝術基金支持,2020年導演長篇實驗電影《苦海之問——行走的中國》,參選紐約國際電影節。
  • 當代社會思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研究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當代青年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思潮不斷增多,社會思潮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塑造也愈加深刻。當前,泛娛樂主義、新消費主義、新愛國主義和積極的民族主義是對青年群體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有著明顯的時代特色,也存在著和資本、技術相互交融的特點,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於準確把握青年思潮的影響。
  • 賀亞蘭:當代青年面臨的價值困惑源自哪裡
    身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代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更趨複雜,面對的價值選擇也更加多元。引導青年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關係到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全運行。 當代青年面臨的價值困惑源自哪裡 當代青年多樣多變的價值選擇源於快速變遷的現實社會,價值困惑主要源於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從物質層面看,住房、工作、養老等,成為青年的現實壓力。
  • 當代青年要提高擔當作為能力
    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在輝煌歷程中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所形成的寶貴的光榮傳統,對於進一步激勵廣大青年新擔當新作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代青年要提高自己的擔當作為能力,就要有「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激情,永遠保持革命戰爭時期前輩們的那麼一股幹勁、韌勁和拼勁。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苦幹興業。
  • QQ音樂Urban條漫:帶你一覽中國都市青年迷惑行為大賞
    都市青年的迷惑,從白天到黑夜,地球不死,迷惑不休。連周末也不放過。新舊事物各種Battle,大媽大爺才不知道你在玩復古街潮,只知道你行為舉止有點「怪」。要麼好奇大爺誇你一句滑板玩的溜,要麼鄙夷大媽嫌你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苦口婆心也要告誡你,別整這些沒用的。但,都市青年就是拒絕墨守成規。「年輕人,最重要的是開心。」
  • 當代青年的自我認同與價值引領
    【摘要】當今社會,網絡「曬文化」折射出當代青年的多樣圖景,一方面「曬文化」有利於青年個體自我釋放、疏解壓力,有利於知識傳播;另一方面青年受到其中負面內容影響,較易產生價值觀迷失等現象。因此,網絡「曬文化」應做到「虛實有度」,應牢牢把握虛擬的度、內容的度、以及理念的度。
  • 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有什麼影響?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稱讚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正是基於當代青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出表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於4月首次提出「戰疫一代」的時代稱謂,引起社會關注和熱烈討論。「戰疫一代」的代際特徵是什麼?具有哪些鮮明的青春底色?
  • 當代「廢柴青年人」的行為大賞
    不知道什麼時候,所謂的「中年危機」已慢慢的提前到青年一代的身上了,本該「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卻總是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油膩」,而他們自己呢?只能自嘲為「廢柴青年」。問:什麼是廢柴青年呢?03年復一年的忙碌,卻總也看不到希望當代的廢柴青年對努力奮鬥的人抱有很高的敬佩心,那些每周 6 天每天工作 12 小時的人給別人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勞動至上的生活方式不是廢柴青年的追求。「以最低限度的工作維持閒暇生活」才是他們的選擇。
  • 如何認定組織、參加封建迷信活動行為
    擬處理建議  三人行為的性質不同,應當區別對待。  何某構成參加邪教組織違紀行為;單某構成參加封建迷信活動行為;王某的行為則不違反黨的紀律。黨員組織或者參加封建迷信活動的意識深處,是對信仰的背叛,是信仰缺失、精神頹廢、墮落迷途的表現。  案例二爭議的焦點是,單某作為某市主管宗教事務的副市長,其行為是正常的領導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還是參加封建迷信活動行為。  筆者認為,單某雖然作為主管宗教事務的副市長,負有管理宗教事務的職責。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而這都構成了當代青年文化的生長環境和結構形態。消費主義作為當代青年文化思潮之一,不單純是一種影響—反應的關係,需將其放置在轉型中國的複雜語境中,一方面解讀青年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消費主義體系中的呈現方式; 另一方面,也從中探討中國消費主義文化自身的運行邏輯。
  • 當代青年價值觀透視
    此間青年價值觀完成了由單一到多樣、由傳統到現代、由困惑到自覺、由解構走向整合的轉變。回顧透析這一變化進程,對於更好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非常必要。總體看,青年價值觀變化有如下幾大特徵。  價值取向日趨多樣  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標示了社會思想的解放。伴隨著改革開放,價值取向也日漸務實開放並多樣化。
  • 五四精神的當代意義及對青年的啟示
    五四精神的當代意義及對青年的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五四愛國主義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仍激勵著中國青年去爭取實現祖國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 五四精神的當代價值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
  • 迷信與科學
    甚至還可以說,迷信與科學本就是一體,而且還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僅僅是我們認識能力上的局限性,才產生了兩個不同概念,還想當然地把科學研究範圍以外的都叫迷信,研究範圍以內的則才叫科學。這其實又是一個不小誤區。徐文景《當代中國畫十論》小插圖  2011年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推理,偽科學則另當別論,偽迷信亦然,權威對於這二者而言,更是一文不值。
  • 當代青年所該具備的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給予大學生的回信中,深情囑咐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當代青年群體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誠然,在進入百年富強夢的衝刺之年,青年應當承擔起這一歷史賦予的重責,不斷加強自己素養、提升自身能力,在心智、能力和眼界上全面成長為能參與到這一轟轟烈烈事業的主力軍。
  • 官場巫術與權力迷信
    1980年代以來,中國官場與社會大眾之際,始終有一個幽靈在徘徊,這就是李洪林先生所講的「現代迷信」。李洪林先生曾經在1979年《中國青年》復刊號發表了《科學和迷信》一文,得到了胡耀邦的欣賞。文章批評了中國官場與社會對毛澤東的迷信與崇拜,認為這已經不是古代迷信,而是用新式油彩粉飾的現代迷信,所以稱之為「現代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