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當代青年基本都是受過正規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應該迷信。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卻有不少青年人投入到奇奇怪怪的迷信活動中。
當代青年兩大迷信行為,一曰算命,一曰轉發錦鯉。
先說說算命。算命這個事我有發言權,因為大學文化節期間我曾經擺過攤算過命。
算命的方法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在某寶買一個抽籤桶,讓來算命的人抽籤,然後我對著贈送的解籤書,一頓胡說八道。畢竟我並沒有系統研究過算命,解籤書上的話也是半文半白,很多詞語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哥算命的主要道具
然而就憑著這連三腳貓都算不上的功夫,以及一籤一元,物美價廉的經營策略,我在兩年的文化節上,少說也賺了3、400,刨去買抽籤桶的錢,輕鬆賺了300多。
歸根結底,所有的算命,都不過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會主動用自身經歷去驗證那些模糊的、暗示性的描述語。
舉個實際的例子,在我短暫的職業生涯中,有一位50來歲的中年女性對我表示質疑並要求我給她算一下。我當時拿到她抽的籤,並沒有依賴解籤書,而是張口就說,這個籤說明你前半生坎坷,後半生享福。她當即表示,算得不錯。
她走了以後,我鬆了一口氣,心想,「這個年紀的人,基本都經歷過那十年動蕩的日子,可不是前半生坎坷,看她的穿著打扮,八成是我們學校教師的家屬,後半生不說享福,至少也是衣食無憂。」我說的何曾有半句虛言。
所以說,算命這個東西,一定要樹立權威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相信你,主動驗證你的論斷。也就是所謂的「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雖然算命科學的成分不多,也談不上什麼準確性,但通過算命,向自己施加正向的心理暗示,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通過算命得知了自己的命運,特別是不太好的命運以後,自然不能坐以待斃,這時的青年人普遍選擇向「錦鯉」求助。
錦鯉本就作為「招財」的象徵而身價不凡。但當代青年認為,錦鯉空有名聲而沒有實績,算不上真正有作用的吉祥物,一定要找一個有過硬實力的「錦鯉」,才能真正實現逆天改命。
於是,在選秀節目中「躺贏」的楊超越、抽中了支付寶「錦鯉」,號稱下半生可以不用工作的「信小呆」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紛紛轉發的新一代「錦鯉」。
有人批判,說當代青年這樣做就是好逸惡勞,是想不勞而獲。我覺得也不盡然。
算命也好,轉錦鯉也罷,都不過是當代青年,用盡全力給自己找的一點點心理安慰罷了:
當生活陷入困境時,我們告訴自己「這是我最近水逆」,讓自己避免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當競爭壓力山大時,我們告訴自己「別怕,我有錦鯉護體」,讓自己有信心面對強大的對手;
當努力徒勞無功時,我們告訴自己「你儘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讓自己在下次機會面前,依舊可以全力以赴。
我們沒有那麼貪得無厭,我們要的也是什麼逆天改命的運氣,我們只想要一點小小的運氣和面對生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