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該如何審視自我

2020-12-13 人民論壇網

【摘要】「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首次確立人的主體性的箴言,提倡人們要不斷反觀自身,在不斷學習知識的同時,自我反省、認識自己,做一個真正有「德性」之人。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當代青年應在現實生活中重新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從關注物質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歸到關注自我價值觀提升上,以此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青年 價值觀 思維模式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蘇格拉底認為,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心靈的內在原則,亦即認識德性。放到人的視角上,認識德性即是認識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並非求惡,相反的,趨善避惡一直是人的本性。故而,一個人是行善還是作惡,最重要的是取決於其所掌握的知識。根據蘇格拉底的思想,知識並非來自他人傳授,而是在不斷反省和認識中從人的內心產生而來。唯有從內心產生的知識,人才能真正掌握這份知識的智慧。「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的根源。人並非生來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與知識的雙重引導下才能認識自我。美德基於知識,也源於知識,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而未經審慎的生活毫無價值可言,更無法成為真正有德性之人。青年的發展需要不斷地認識和審慎自我,國家的進步更需要有德性的青年。然而部分當代青年的「德性」和養成「認識你自己」的思維模式並沒有提高,反而出現某些道德滑坡現象,陷入價值觀危機。

部分青年易在退縮和受挫中漸漸迷失自我

自我主體性的迷失。「認識你自己」歸根究底在於主體對自我的精神拷問,從不斷審慎中了解自我,明白自我的需求及上進的意義。然而,部分青年面對日益殘酷的就業壓力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難便選擇退縮,在退縮和受挫中漸漸迷失自我,陷入自我主體性迷失的惡性循環中。

價值功利性的泛化。「認識你自己」注重對自我精神層面的剖析與追求,提倡減少物質依賴。然而,對於普通的當代青年而言,尤其是剛跨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三觀」地基還未紮實,便一股熱潮投入到崇尚物質隊伍中。與傳統文化宣揚的「君子重義」等觀念截然相反的是對金錢、名利的追逐,並以此為成功的標尺,逐漸淡忘成功的本質。此種人云亦云的「品牌崇拜」,隨波逐流的模仿跟風,究根結底是內心缺乏恆定的德性價值觀支撐,對物質主義與消費主義的過度追求,逐漸放棄理想信念,淪為物質與金錢的奴隸,使自身價值觀功利化。

理想金字塔的崩塌。事實證明,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是一個艱苦的探尋過程。在此認識過程中,逐步構築起理想金字塔,並以知識和理想約束自己的行為。理想金字塔的構築需要統一衡量標準,但物質與功利泛化的時代,自我主體性的逐漸迷失,隨波逐流之風的泛濫,衍生出多種衡量標準,使青年失去核心理想。加之當代青年對理想的價值性與真理性認識上存在矛盾,更是難以對自身行為的合理性做出判斷,造成理想迷茫,甚至有些人在現實與理想的雙重夾擊下喪失理想,最終導致理想金字塔崩塌,原先合理的理想均受到質疑或否定。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與信念跟隨「審醜」浪潮隨波逐流,沉溺於膚淺的網絡狂歡與娛樂至死的浪潮中而無法自拔,這都影響了青年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認識你自己」視角下的當代青年價值觀重塑

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其能認識到他人所無法或不肯承認的渺小。蘇格拉底的偉大之處便在於其能通過不斷否認自己而重新認識自己,進而升華自己。認識自我,要求我們從關注外界的事物回歸到關注自我,醒悟自己的無知。當代青年應做到關注自我,從懷疑中認識自我,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認識美德,實現超越自我。比如不少大科學家在談自己的成長經驗時,都闡述了這樣一個認識思想:他們在科學研究道路上不以自己的無知為恥,這恰恰是其探索真理的勇氣;他們深刻體會到,正因坦白承認自己的無知方能取得成績。這樣的思想正是當代青年所缺乏的。

要讓當代青年學會認識自我並超越自我,就需從教育入手,改我國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教育模式,從無知開始,先肯定學生的思想,再通過辯論的方式使對方認識並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使其擯棄原先的認識,從而產生新思想。從小養成這樣的思維模式,能讓學生養成正確認識自我的良好習慣,進而在新思想的不斷堆砌中超越自我,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德性的人。

超越物質,淨化心靈。個人價值觀越高,對國家與社會發展越有利。國家的進步與發展需要具備社會責任感、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年。這要求當代青年要在精神世界不斷探索中,超越物質追求,淨化自己心靈,避免心靈的淨土被功利、金錢、權力所汙染。正所謂崇尚金錢和賣弄權力無法壘出通往光明未來的階梯,價值功利性的泛化,只會使當代青年逐漸玩物喪志、迷失自我。

超越物質要求當代青年必須告別奢靡的物質享受,推翻財富、權力、上流社會等顛覆精神的價值觀,注重個人的各種細微生活體驗,接納健康的思想;淨化心靈要求當代青年需注重個人修養,在不斷自我反思中升華自我,最終遠離物慾,淨化自我心靈。

樹立理想,堅定信念。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意在扭轉他人錯誤價值觀,助人重新樹立積極向上理想,堅定最初信念,在堅持中不斷完善自我,過有理想、有信念的生活。然而,現實生活中難免存在一些看似豐富多彩,實質蒼白單調的功利主義生活圖景,在此影響下,部分青年漸漸失去了理想的根基,迷失了自己最初的信念。而本應承擔引導當代青年思想和價值觀的部分文字工作者和教育家,卻慢慢消解在普通人群裡,還沒有完成改造世界的使命,反而在物質和功利浪潮中被淹沒和同化,最終的結果不是逃避責任,便是向當代青年灌輸功利化信息,使當代青年逐漸放棄理想和信念,開始追求物質主義和實用主義。

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當代青年應扭轉這種病態的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重新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從關注物質化、功利化的事物本身回歸到關注自我價值觀提升上,以此實現自我價值。青年要學習類似比爾蓋茨從兩個人的小公司打造成稱霸全球的軟體帝國、賈伯斯從地下車庫開始起步逐漸創造出風靡全球的蘋果產品等為理想而刻苦奮鬥的成功事例,在遠大理想的指引下,艱苦奮鬥,不斷前進。此外,文字工作者和教育家也需要在思想與認識層面上達成統一陣線,以改變物質化、功利化的世界為奮鬥理念,以轉變當代青年理想層面的錯誤認識為奮鬥方向,幫助當代青年重塑價值觀。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

【參考文獻】

①趙安民、王健:《淺談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危機——以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為視角》,《社科縱橫》,2013年第1期。

②莊俊明:《基於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的價值重構》,《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6年第4期。

責編/孫娜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當代青年的自我認同與價值引領
    【摘要】當今社會,網絡「曬文化」折射出當代青年的多樣圖景,一方面「曬文化」有利於青年個體自我釋放、疏解壓力,有利於知識傳播;另一方面青年受到其中負面內容影響,較易產生價值觀迷失等現象。因此,網絡「曬文化」應做到「虛實有度」,應牢牢把握虛擬的度、內容的度、以及理念的度。
  • 人民日報:當代青年價值觀透視 五大特徵凸顯自我
    在傳統與當代、中國與西方之間,多樣價值觀給人們更多選擇,也帶給那個時期青年人諸多人生觀矛盾、分化和價值困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體系也逐漸構建清晰,多樣的青年價值觀也從紛繁複雜狀態走向一元引導下的多樣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青年人的價值觀由多樣、分化走向主流整合,民主、法制、文明、和諧、責任、公平等成為當代青年認同的價值理念。
  •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經典力作,當代青年急需的自我療愈手冊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經典力作,當代青年急需的自我療愈手冊 2019-07-12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代青年應如何肩負時代發展重任
    當代青年應如何肩負時代發展重任 發表時間:2015-05-05   來源:淄博文明網   九十六年前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是青年人獨立表達自我訴求和愛國精神的民主運動。
  • 當代青年所該具備的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給予大學生的回信中,深情囑咐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當代青年群體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誠然,在進入百年富強夢的衝刺之年,青年應當承擔起這一歷史賦予的重責,不斷加強自己素養、提升自身能力,在心智、能力和眼界上全面成長為能參與到這一轟轟烈烈事業的主力軍。
  • 當代青年價值觀透視
    在傳統與當代、中國與西方之間,多樣價值觀給人們更多選擇,也帶給那個時期青年人諸多人生觀矛盾、分化和價值困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體系也逐漸構建清晰,多樣的青年價值觀也從紛繁複雜狀態走向一元引導下的多樣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青年人的價值觀由多樣、分化走向主流整合,民主、法制、文明、和諧、責任、公平等成為當代青年認同的價值理念。
  • 當代青年的一份自我評價報告
    我是一個典型的當代青年,一周五天,朝九晚六,這應該是當代社會青年們的普遍現狀了吧,周一到周五兩點一線,起早早趕地鐵上班,下班一回家,鞋子一脫,襪子都懶得脫直接累的扎沙發上,開始刷手機,晚點吃飯洗個澡睡覺。
  •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
    在經濟、信息、交通與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當代青年肩負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 (二)當代青年的優勢。從當代青年成長的環境來看,他們是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經濟也相對較好的一代。大部分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社會環境。信息流通快,學習渠道多,思維活躍,展現自我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多,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和發揚團隊精神,注重學習和實踐。
  • 當代社會思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研究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普及的技術條件下,當代青年能輕而易舉地連通世界,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通暢,接觸的社會思潮更為廣泛,其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機制也更為複雜。綜合而言,對當代青年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主要有以下四種。其實,青年並不排斥主流價值觀。近年來,不少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國產電影大爆發,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也讓不少媒體人不斷反思主流價值觀與娛樂產品融合的問題。泛娛樂主義思潮本身並不是思想毒瘤,而是時代產物,人們需要深思的是,如何在滿足青年娛樂需求的同時,實現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
  • 「佛系」,「喪」……這些詞真的能代表當代青年嗎?
    有人說,年輕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總該有點朝氣吧?於是,把「喪」和「佛系」掛在嘴邊的青年們,開始被批判萎靡不振、消極怠惰。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佛系」,「喪」......這些詞真的能代表當代青年嗎?今天,思響哥和你聊聊當代青年什麼樣。
  • 當代青年迷信行為一覽
    按理說,當代青年基本都是受過正規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應該迷信。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卻有不少青年人投入到奇奇怪怪的迷信活動中。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認同三題
    北京 100875內容提要:清晰的自我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性安全的基礎和方法論自覺的前提。從歷史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於中國既是先驗的,也是想像的,其理論自信首先是關於自我想像的確信。從與他者關係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認同的困難不僅在於與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以及其他民族哲學的糾結關係,還源於其與生俱來的「雙刃」特質。
  • 聚焦當代青年的「空心病」: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
    如果說「潘曉來信」點燃了上世紀80年代青年自我意識的火苗,徐凱文提到的「空心病」則是當代青年在探索自己生活道路過程中值得關注的熱點現象。在當代,究竟為誰而活?為怎樣的生活而奮鬥?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有什麼影響?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稱讚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正是基於當代青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出表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於4月首次提出「戰疫一代」的時代稱謂,引起社會關注和熱烈討論。「戰疫一代」的代際特徵是什麼?具有哪些鮮明的青春底色?
  • 略論當代青年的信仰困境
    儘管如此,在新的形勢和環境下,諸多挑戰依然存在,特別是當前的青年信仰危機問題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警惕。  當代青年信仰問題的現實困境及原因分析  困境之一:理想信念與社會現實的錯位。有人認為是「文革」造成了人們的理想信念危機,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準確。
  • 梁曉聲:「當代青年該了解中國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
    「青年們應該真正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這很重要。」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組織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梁曉聲《人世間》讀者見面會」上這樣說。《人世間》(三卷本)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出版,是梁曉聲的最新長篇小說。全書115萬字,歷經數年創作完成。
  • 賀亞蘭:當代青年面臨的價值困惑源自哪裡
    身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代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更趨複雜,面對的價值選擇也更加多元。引導青年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關係到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全運行。 當代青年面臨的價值困惑源自哪裡 當代青年多樣多變的價值選擇源於快速變遷的現實社會,價值困惑主要源於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從物質層面看,住房、工作、養老等,成為青年的現實壓力。
  • 西安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人民網西安3月25日電(肖翔)為塑造西安本土文化氛圍、助力當代藝術落地生長,25日下午,西安美術館發起的西安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青年藝術家實驗計劃」同時啟動。 據西安美術館館長白茜介紹,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30年的發展與嬗變,正處於反思與重建之中,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正發生著改變:現代藝術反傳統的二元對立,逐漸讓位於汲納歷史文化資源的多元取向;如何利用、轉換並在創作中重新呈現傳統,改變對傳統符號、傳統技法的簡單挪用,已成為重要的學術命題。
  • 戰疫一代 青春不敗——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影響調查
    調查顯示,有96.4%的青年認為「疫情使我認識到不應該食用野生動物」,有95.3%認為「疫情使我更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同樣,疫情也使當代青年體會到,今天的人類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自然與人類共生理念的觀照,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要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類共同價值觀,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科技進步對於人類自身的意義所在。
  • 當代「廢柴青年人」的行為大賞
    不知道什麼時候,所謂的「中年危機」已慢慢的提前到青年一代的身上了,本該「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卻總是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油膩」,而他們自己呢?只能自嘲為「廢柴青年」。問:什麼是廢柴青年呢?明明錢是為了能更方便生活,現在生活就是為了掙更多錢,你開始審視「凡事都追求高效、以忙為榮、勞動至上」的觀念是否正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