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億噸「轉基因大豆」去哪了?原來都進入了中國人的肚子裡!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三年,我國大豆年消費量均突破一億噸(其中,絕大多數為轉基因大豆),約佔當年度全球大豆總消費量的30%以上,實話實說,這些大豆絕大多數都被中國人吃進了肚子裡。

如今,中國人所吃大豆的方式比較特殊,只不過表現方式和傳統意義上的煮豆子,喝豆漿,吃豆腐不同,而是以吃豆油和吃肉喝奶吃蛋的形式來最終呈現。具體方式包括兩種:

第一種是以植物油的形式直接食用,

第二種是以豆粕的形式來間接食用。

中國每年進口9000萬噸的轉基因大豆

因為我國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植物油消費都是用大豆來壓榨,我國養殖業目前85%以上的蛋白粕類都是以大豆壓榨後的產物——豆粕。

近年來,我國大豆消費以壓榨消費為主

中國:世界大豆消費/進口第一大國

說實話,我國每年確實消耗了大量的國產大豆,全世界每年的大豆產量大概是三萬六千萬噸左右,而中國每年的消費大概在10500到11000萬噸左右,大約佔據世界大豆年產量的30%左右,而在這其中,絕大多數的大豆消費都是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主。

2017年我國大豆消費量達到了一萬一千萬噸左右,其中,進口大豆總量佔據9500萬噸,而國產大豆總量僅為1500萬噸。

近年來,我國進口大豆總量逐年增加

2018年我國大豆消費量高企的狀況有所緩解,但依舊總量保持在一億噸以上,其中,來自進口的大豆總量為8600萬噸漬漬,國產大豆總量大約在1600萬噸。

那麼,我國每年消費如此大量的大豆及轉基因大豆都被用作什麼途徑了呢?難道真的被中國人所直接使用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大豆油——中國植物油脂消費第一大油

大豆油及豆粕——中國大豆消費主要形式

中國每年消耗如此大量的大豆最終還是被中國人所吃掉了,只不過和傳統普通意義上的煮成豆子,磨成豆漿和豆腐不同。

現在,中國人所吃大豆的方式比較特殊,具體方式包括兩種,第一種是以植物油的形式直接食用,第二種是以豆粕的形式來間接食用。

一種是直接食用,就是普通的大豆壓榨油,我國每年所消費的3400萬噸植物油中,有1700萬噸左右,是來自於大豆壓榨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原料。

目前,我國植物油消費市場中大豆油是除了中旅油之外,價格最為便宜的一種,成為我國目前大豆消費中的最主要生產目的,我國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植物油消費都是以大豆為主。

如果大家去超市或是糧油店購買小包裝食用油的時候留心一點就會發現市面上所銷售的大多數時間用戎裝都是包裝,是豆油成分,究其原因就是轉基因大豆油,物美價廉,供應量非常充沛,深受包括小飯店,餐館以及機關單位及機關單位及學校食堂的厚愛。

第二種就是間接食用就是豆粕消費。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生產國和肉類消費國,而在此背後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我國目前消費量高達六千萬噸以上的豆粕,豆粕在我國養殖行業內每年的蛋白粕消費中所佔的比例超過了85%。

可以說,中國人現在有如此豐富且廉價的肉類,奶類和蛋類供應,大豆豆粕的功勞不可磨可磨滅。

在2018年,由於我國進口大豆渠道受限,導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較上一年度減少1000萬噸以上,其中,對我國粕類消費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目前,我國也在積極擴大飼料中蛋白粕的來源渠道,儘可能的減少我國養殖行業對大豆蛋白粕的依賴。

不過,未來幾年,我國每年大豆消費保持在一億噸左右,而且對於進口大豆的消費依賴高達80%以上的狀況不會得到根本的改善。

每年真正被用作食用的大豆總量很少,只有幾百萬噸,絕大多數的大豆都是被壓榨為大豆油,被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最主要的植物油脂來源,其次,大豆壓榨後得到的珍貴飼料產物,成為我國養殖行業裡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成為雞肉養殖,豬肉養殖以及其他領域飼料中蛋白質的最主要組成成分。

所以,在我國其他油脂供應及破蛋白粕類供應比較單一且匱乏前提下,想保持如今這樣的高品質生活狀況,有充足且比較廉價的油脂,蛋類,奶類和肉類的供應,就必須每年消費足夠大量的大豆來滿足市場需求。

我們天天在批轉基因的危害性,可又無奈的天天在吃轉基因食品,有什麼辦法啊?!

相關焦點

  • 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近1億噸轉基因大豆,為何市面上很少見到?
    國產大豆之,曾經的淨出口國,到現如今的最大進口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小時候的記憶中,秋天收穫的季節裡,除了小麥和水稻,最常見的便是大豆了,金黃的色澤,圓圓的形狀,最會讓人有種說不出的喜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便開始從國際上進口大豆了,中國也從最初的大豆淨出口國,逐漸變為大豆淨進口國。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從最初的十幾萬噸,到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總計進口大豆8551.1萬噸(絕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 轉基因大豆為何能「獲獎」?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包括「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該項研究成果意義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重點說一說轉基因大豆的情況。目前,我國大豆市場供給主要以進口大豆為主。農業農村部2019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大豆需求量每年在1.1億噸左右,而大豆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意味著八成的大豆需求要通過進口來滿足。
  • 非轉基因大豆的堅守者
    王小語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中國向世界敞開了懷抱,也給我省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發達國家對我國大豆市場非常重視。1996年我國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帶給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巨大挑戰。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量1910.8億斤,佔全球大豆總產量的28.4%,佔全球貿易量的62.9%。
  • 顧準之女批孟山都轉基因大豆學術造假 中國人已食8年
    一、進口轉基因大豆安全衛生部不管13億中國人己經消費了8年從美國孟山都公司生產基地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公眾一直聽到的聲音是「轉基因大豆很安全」,那麼,是不是真的安全嗎從第6頁正文開始至21頁即一半篇幅處(下1,2,3節)為技術性內容:(1)受體植物是大豆,(2)基因供體是CP4,(3)轉基因操作(具體)等(見文末)。第四節為實質性內容:轉基因大豆的生物學實驗。這一節提到了6個實驗,涉及4種動物:3個實驗為大鼠,一個為雞,一為鯰魚,一為奶牛。每一個實驗報告內容都沒有超過一頁紙。目錄如下。第4.4 關於動物實驗。
  • 比「斷芯」更大的隱患:中國人蛋白質和食用油「命懸」他人之手!
    中國種植的都是非轉基因大豆,含油量比進口大豆低3%-5%,市場於是出現了分化:超過60%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用作食品(豆腐、豆漿等),而90%的進口轉基因大豆用作壓榨豆油和豆粕。  此外,中國大豆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即東北地區和內蒙古。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事實上,此前已有五個轉基因改良大豆被批准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而引進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則是我國大豆的生產遠不能滿足自足。
  • 大豆爭議:漲價、轉基因、85%依賴進口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2月以來,國內大豆便出現不斷上漲趨勢,到3月底,北方地區大豆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4880元/噸,比2月上漲了940-980元/噸,安徽、江蘇、湖南、河南、河北等地區的大豆價格基本都突破了2.5元。
  • 不再依賴美國轉基因大豆,中國目光投向新賣家,這次已不是俄羅斯
    據路透社11月25日報導,三位貿易消息人士稱,一些中國進口商和加工商希望也在努力取消12月和1月裝運的美國船貨的交易,因芝加哥期貨價格暴漲後,大豆的利潤率嚴重下降。這是中國對美國轉基因大豆需求放緩的第一個跡象,中國此前也確定,把進口大豆的目光轉到坦尚尼亞而不是俄羅斯。
  • 基因編輯大豆和轉基因大豆有何不同?作為食物安全嗎?
    近年來,我們時常會看到「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由此引發的爭論一直都沒停過。不久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一種基因剪刀)定點敲除大豆開花調控關鍵基因GmFT2a和GmFT5a,創製出了更適合低緯度地區種植的「基因編輯大豆」。許多朋友好奇,「基因編輯大豆」和「轉基因大豆」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它們作為食物是安全的嗎?
  • 利用轉基因試劑盒對大豆轉基因成分進行準確的監測
    打開APP 利用轉基因試劑盒對大豆轉基因成分進行準確的監測 土壤檢測 發表於 2020-12-10 14:28:51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都是備受爭議的一個話題,因為食品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 20年前市場培育終現效果 因中國採購美國大豆價格再創6年新高
    曾經的中國大豆桑海滄田,中國作為大豆的故鄉,只因100多年前一位叫金韻梅(1864-1934)的中國人將大豆推介給美國之後,全球大豆貿易會因此而改變(詳見《轉基因風雲再起 無人關注百年來中國大豆是怎樣走出去又走回來的 》)。
  • 「非轉基因」豆油走俏 黑龍江省大豆行情看漲
    「高油大豆振興計劃」,今後五年內將把東北地區建成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高油大豆產區。而在各大商場的一些保健品專櫃,大豆卵磷脂片、大豆異黃酮片、大豆纖維片等功能性營養品頗受中老年人和女性顧客的青睞。        非轉基因豆油價揚走俏    在各大超市的食用油專櫃,各種食用油琳琅滿目。作為人們日常食用的豆油品種日漸增多,細心的消費者會注意到,有些桶裝豆油的外包裝上標明了「非轉基因」字樣。
  • 科技日報「打臉」黑龍江日報:關於非轉基因大豆報導嚴重失實
    在該專訪中,王小語說:「近年來,中國頂級科學、醫學、軍事醫學研究機構都已經給出了轉基因大豆不安全的結論,所以應該加以重視。」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楊曉光糾正:學界統一的認識是,國內外已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這是定論。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科學界公認的、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證據。
  • 每周一班船 就為了讓中國人春節吃上新鮮的智利大櫻桃
    巴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土地酸性大,而許多農戶看到轉基因大豆可以解決抗旱、除雜草、除蟲的效果,便紛紛開始採用轉基因技術。自1998年開始使用轉基因種子以來,近20年內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從1300萬公頃增加到3400萬公頃,產量從3070萬噸增加到1.14億噸。
  • 木瓜、大豆幾乎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建議您看完再吃
    就拿轉基因食品來說,很多人非常忌諱吃轉基因的食物,而有的商家擔心自己的產品銷量會受到影響,在包裝上也會刻意打上非轉基因四個大字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其實早在去年的12月30日,農業部就發布了《關於慈KJH83等19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命名的公示》,為192個植物品種頒布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那麼,轉基因食物到底能不能安不安全?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什麼是轉基因?
  • 鄭州喝的永和豆漿 大豆不是轉基因
    調查  鄭州永和豆漿門店銷售的都是「非轉基因」  提到永和豆漿,不少市民都不陌生,但不了解內情的市民,通常會將其和其他相似品牌的豆漿餐飲店相混淆,比如百年永和豆漿、永和大王等。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此次上黑榜的「永和豆漿」所牽連的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在鄭州只有三家門店,分別位於航海路、南陽路和富田太陽城。第四家門店將於月底開業。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當一個科學家做一項轉基因之前一定知道這個基因的結果、功能表達的產物,否則失去了研究的意義。那為什麼說我們轉基因作物一定要經過科學評價和正式審批呢?因轉基因技術是中性的,要趨利避害,如果要把蛇毒的基因轉入食品中去,則不能通過科學評價和審批,從而使科學家研究出來的轉基因產品確保是安全的。而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人說安全就安全的,必須有第三方來進行評估,必須有一整套的標準程序來進行評估。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科普過大年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因轉基因技術是中性的,要趨利避害,如果要把蛇毒的基因轉入食品中去,則不能通過科學評價和審批,從而使科學家研究出來的轉基因產品確保是安全的。而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人說安全就安全的,必須有第三方來進行評估,必須有一整套的標準程序來進行評估。
  • 中國批准Plenish轉基因大豆進口許可
    杜邦先鋒公司22日對外宣布,其收到中國政府正式通知,Plenish轉基因大豆獲得中國頒布的安全證書,允許進口杜邦先鋒這個轉基因大豆。  Plenish大豆又稱高油大豆,這種大豆也能夠產生多出75% 的油酸且完全不含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