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過大年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2020-12-11 騰訊網

01

吃轉基因食品會不會把外源基因轉移到人的基因組上?

「轉基因」譯意容易引起公眾誤解,誤以為外來基因會在物種間自由轉移,進而改變人類基因,影響後代。實際在國際上,所謂的「轉基因生物」英文原文是「基因工程改良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轉基因是一個高度精密控制的過程,需要特定的載體,特定的條件。沒有載體和特定條件,外源基因不能整合植物或動物細胞。以轉基因玉米為例,需要把玉米的幼胚拿出來,然後把農桿菌跟幼胚放在一起進行培養讓它去侵染這些細胞。然後外源基因在農桿菌的幫助下就插入到這個細胞裡面的基因組裡面。然後我們再把這個細胞培育成植株,這樣這個轉基因的基因組跟原始的基因組相比就多了一個基因。就是說如果以人為例,要把基因轉到人身上,怎麼轉?先要有一個載體把基因整合到這個載體中去,要把人的細胞拿出來將載體整合到細胞裡面去,把細胞再培養成一個人。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可能靠「吃轉基因食品」就「被轉基因」。

轉基因是一個高度精密控制的過程 | 圖蟲創意

人體的消化吸收系統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等組成。轉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其他食品中的一樣,進入人體以後,被消化分解為各種核苷酸、磷酸、鹼基等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已經變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因此,不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遺傳給下一代。吃植物和動物基因,不會把植物和動物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人們吃一口水果,會吃進成千上萬個基因,沒有發生過吃水果把水果的基因整合到人身上的情況。所以吃基因不可能把基因轉到自己的身上,已經過無數代的驗證。如果吃東西能把基因整合進去,那我們絕不是今天這樣的人類了。

02

轉基因有沒有毒害?

轉基因有沒有毒害要從轉入的基因和表達的產物看,從轉入原理、安全評價,從實踐、從長期跟蹤再來看有沒有毒。對於轉入的基因,科學家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結構、功能和作用機理都是清晰明確的,產生的效果是可預期的。當一個科學家做一項轉基因之前一定知道這個基因的結果、功能表達的產物,否則失去了研究的意義。

那為什麼說我們轉基因作物一定要經過科學評價和正式審批呢?因轉基因技術是中性的,要趨利避害,如果要把蛇毒的基因轉入食品中去,則不能通過科學評價和審批,從而使科學家研究出來的轉基因產品確保是安全的。而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人說安全就安全的,必須有第三方來進行評估,必須有一整套的標準程序來進行評估。食品法典委員會、糧農組織、經合組織圍繞轉基因安全性制定了一整套準則來進行評價,我們的評價從基因的挖掘開始,主要是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評價兩個方面。

我們對傳統食品的評價靠的是經驗,有些人對牛奶、花生過敏,那你吃完了就不吃了,是自己的經驗,毒蘑菇會中的、發芽的馬鈴薯不吃了是別人經驗的結果。轉基因食品呢?他把這些致敏性、毒性全都經過嚴格的試驗,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遠比普通食品要嚴格得多。有人說,轉基因食品要絕對安全我才吃,怎麼才能絕對安全呢,事實上,世界上不存在一種食品是絕對安全的,即便是水喝多了也會中毒。而我們的安全評價準則就是讓轉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一樣安全,甚至更安全。

我們對傳統食品的評價靠的是經驗 | 圖蟲創意

從生產實踐看,轉基因產品早已深入日常生活,目前廣泛使用的人胰島素、重組疫苗、抗生素和啤酒酵母、食品酶製劑、奶酪等,很多都是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過去20多年,全世界20多個國家種植了300多億畝轉基因作物,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未發生一例被科學證實的安全問題。

2010年,歐盟發布報告稱:歷時逾25年、500多個獨立科研團體參與的130多個科研項目工作得到結論,即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安全性相當。

2016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歷時2年研究、分析30年來900項基因工程技術研究資料,聯合發布報告。「沒有發現確鑿證據表明目前商業種植的轉基因作物與傳統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風險方面之間存在差異,沒有發現任何疾病與食用轉基因食品之間存在關聯,沒有發現確定性因果關係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造成環境問題。」

2016年5月,英國皇家學會出版報告:與傳統農作物相比,轉基因農作物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食用轉基因農作物是安全的。

2017年,毒理學學會(全球8200多名科學家組成)發布聲明,確認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指出在近20年裡,沒有任何可證實的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對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

2016年,1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籤署公開信,敦促綠色和平組織結束其對轉基因生物的抵制。

截至2019年1月,諾貝爾獎得主籤名人數達到141名。這代表了科學家整體的聲音,不是哪一個人的意見,哪一群所謂「利益集團」的意見。

03

蟲子吃了會死,人為什麼吃了沒事?

抗蟲Bt基因來自蘇雲金芽孢桿菌,蘇雲金桿菌製劑80年來一直作為安全的生物殺蟲劑在農業生產上持續應用,特別是在有機農業中。科學家將原來外用噴在葉子上的Bt蛋白,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它轉入作物體內讓它內生Bt蛋白,一個是外用一個是內用,用同樣一種物質。

Bt蛋白是一種高度專一的殺蟲蛋白,只對棉鈴蟲等特定害蟲有效,作用的兩個前提條件:鹼性環境、腸道細胞有Bt蛋白的特殊結合位點。除了鱗翅目等特定昆蟲對其他動物沒有影響。哺乳動物消化系統是酸性環境、沒有結合位點,Bt蛋白能夠被完全降解,變成胺基酸或者更小的單位,被利用或排出體外;其他昆蟲因沒有特殊結合位點,不會受到影響。

蟲子吃了會死,人吃了沒事,找到這種差異性,這也正是科學精妙之處。咱們到現在為止為什麼癌症還沒突破?如果我們有一種藥物靶向的只對癌細胞起作用,特異的識別它,對正常的好細胞沒有副作用,那將是多麼偉大!

蟲吃了會死,人吃了沒事,這正是科學的精妙之處啊 | Pixabay

04

轉基因安全性一定要長期多代人驗證?

轉基因表達的目標物質主要是蛋白,只要這種蛋白不是致敏的、不是毒蛋白,它和一般的蛋白一樣不會在體內停留,而被消化降解成胺基酸等人類能夠吸收的營養成分。很多人把蛋白的代謝類比成農藥和重金屬。農藥、重金屬的代謝途徑與蛋白不同,有機毒物及重金屬一般無法被完全分解和代謝,在體內有一定程度的殘留與累積。農藥代謝的途徑是經氧化、還原、水解等酶促反應,變成初級產物,隨後轉變成水溶性化合物等次級產物或結合物,隨尿排出體外;部分農藥不易降解,容易在體內累積。重金屬進入人體後,一般不能被生物降解,與體內蛋白質及酶等發生作用使之失活;進入血液的重金屬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往往結合到靶器官上,並在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做農藥重金屬長期積累做驗證,長期多代驗證是真命題,做能夠降解、吸收的蛋白的長期多代試驗是偽命題。

05

美國人和歐洲人到底吃不吃轉基因產品?

讓我們從數字上來看待這個問題,2017年,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為11.3億畝,佔可耕地面積的 40% 以上;92% 的玉米和96%棉花、94% 的大豆、99% 的甜菜是轉基因品種。目前,美國批准了20種轉基因植物產業化。品質改良轉基因馬鈴薯、抗褐變轉基因蘋果、快速生長的轉基因三文魚等新型轉基因產品率先在美國獲得批准。美國市場上 70% 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不存在美國生產轉基因產品自己不吃的問題。以大豆為例,美國生產的大豆在1.2億噸左右,總體出口量在5000-6000萬左右,有一半的大豆在美國國內消費,不存在全出口,美國人自己不吃的問題。

美國市場上70%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 | 圖蟲創意

歐盟相對比較保守,歐盟批准種植的作物1種:轉基因抗蟲Bt玉米(MON810)。允許種植的國家2個:西班牙、葡萄牙。2017年,種植面積197萬畝(13。1萬公頃)。但歐盟也進口消費了大量的轉基因產品,批准進口的轉基因產品涉及5種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2017年進口大豆1507萬噸、玉米3303萬噸,其中轉基因大豆佔85%,轉基因玉米佔30%。

06

市場上有哪些轉基因產品?

網絡上有個順口溜說轉基因品種有很多很多種,事實上,我們國家允許種植的只有兩種:抗病的木瓜、抗蟲的棉花。允許進口的五種: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甜菜。市場上常見的轉基因食品:番木瓜、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大豆油、菜籽油製成)

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聖女果、大個彩椒、小南瓜、小黃瓜」。其實是謠言,這些都不是轉基因的。人類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對野生植物進行栽培和馴化,形成了豐富的品種資源(列舉番茄、西瓜、水稻等的豐富種質資源)。是不是轉基因?首先,看有沒有必要轉基因!植物自身有大量的控制性狀的基因,根本沒必要轉基因,轉一個基因進去是很複雜的。所以,不要以有沒有見過來判斷是不是轉基因,要看有沒有必要轉基因。

07

農民種植雜交品種不能留種是不是轉基因造成的?

有人說以前自留種,現在都不能自留種了,都是轉基因惹的禍。不能留種是因為雜種化了,雜種優勢是生物普遍的規律。兩個遺傳距離比較遠的不同遺傳性的親本的後代,在生長、成活、繁殖能力或生產性能等方面優於雙親的現象叫做雜種優勢。雜種優勢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一個客觀現象,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手段。為什麼不能留種呢?很簡單,當兩個親本雜交產生F1代時,基因型是完全一樣的,當你將這個基因型種到地裡去就是我們說的雜交育種時,產出的果實變成F2代,F2代的基因型就是五花八門的了。比如我們僅僅關注一種作物的4個基因,他會重組成81種基因型,而植物中有無數個基因,基因型就更加複雜多樣,因此不能留種。

不能留種是因為雜種化,而不是轉基因哦 | 圖蟲創意

能不能留種,與是不是轉基因沒有關係。轉基因可以轉常規基因到傳統作物裡,比如轉到大豆裡,可以自留種,但如果轉到雜交稻裡,就不能留種。不能自留種的核心是後代會分化成各種各樣的基因型,性狀不穩定均一。

08

轉基因種子能不能發芽?

試想一個問題,如果轉基因種子不發芽,那麼多的轉基因產品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只要種植轉基因作物,就一定要種子,就一定能發芽。當然,在進口農產品的時候,有時候會做滅活的處理,會失去發芽率,這是和溫度、化學製劑處理有關,跟轉基因沒有關係。

09

幾個流行謠言

轉基因玉米致癌?

2012年9月19日,《食品和化學毒藥學》雜誌發表法國教授塞拉利尼文章「農達(草甘膦)除草劑和抗農達(草甘膦)轉基因玉米的長期毒性」,得出轉基因玉米NK603致癌的結論。

歐洲食品安全局作出的最終評估認為,該研究結論缺乏數據支持,相關實驗設計和方法存在嚴重漏洞,而且該研究實驗沒有遵守公認的科研標準

法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INRA)院長Fran?ois Houllier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對這一研究結論進行否定。

2013年11月28日,《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發表聲明,決定撤回這篇文章。法國及歐洲當局展開三項研究計劃,分別為由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項目和「轉基因作物 2 年安全測試」項目,以及法國資助的「90 天以上的轉基因餵養」項目。歷時六年,共耗資 1500萬歐元,約合 1.17 億元人民幣。研究結果表明,轉基因玉米品種在動物實驗中並沒有引發任何負面效應,也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更沒有發現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關的毒理學效應

轉基因食品導致老鼠變少,母豬流產?

2010年9月21日,一篇《誰動了它們的基因?》稱山西、吉林部分地區「老鼠變少,母豬流產」,這和它們吃過的食品,一種「父本為轉基因玉米」的玉米品種「先玉335」(事實上並不是轉基因品種)有關。事實上,老鼠少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滅鼠啊!舉一個例子,如果轉基因能使老鼠變少,以內蒙為例,草原鼠害鬧得不得了,如果有這麼好的科技成果,那我們就在草原上撒轉基因的玉米讓老鼠吃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轉基因食品才不能讓老鼠變少呢 | Pixabay

10

關於轉基因爭論:受複雜因素影響,轉基因爭論將長期存在

從科學上來看,縱觀科技發展史,每次重大顛覆性理論和技術突破,都會引發激烈的爭論。轉基因技術專業性強,了解和認識需要過程;對於轉基因謠言,容易生產「寧可信其有」的心理。

從經濟上來看各國資源稟賦不同,轉基因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不同,因此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和政策,演變成政治、經濟選擇和貿易壁壘。不同產業、不同主體處於自身利益考慮,或抵制或歡迎。

從倫理上來看,有觀點認為轉基因技術違背了自然規律,一些宗教認為不應該輕易地對基因進行人為地操縱與改造。事實上轉基因育種技術和其他育種技術本質上是一脈相乘的。現在種植的農作物大多數都不是天然產生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幾乎都是人工選育的結果

從群體上來看確有極少數組織和個人別有用心,出於自身訴求,將轉基因「妖魔化」、政治化,散布謠言,誤導公眾。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原來是這樣啊!

相關焦點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轉基因是一個高度精密控制的過程,需要特定的載體,特定的條件。沒有載體和特定條件,外源基因不能整合植物或動物細胞。以轉基因玉米為例,需要把玉米的幼胚拿出來,然後把農桿菌跟幼胚放在一起進行培養讓它去侵染這些細胞。然後外源基因在農桿菌的幫助下就插入到這個細胞裡面的基因組裡面。然後我們再把這個細胞培育成植株,這樣這個轉基因的基因組跟原始的基因組相比就多了一個基因。
  • 一篇有關轉基因的科普文章
    最近的「方崔之爭」以及武漢的轉基因大米事件,更是將公眾「裹挾」其中。可到底什麼是基因?什麼又是轉基因?轉基因有哪些種類?所有的轉基因產品都有危害嗎?大多數人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篇學者寫的文章,從科普的角度試圖解答這些問題。當然,對轉基因食品到底對人體有無影響,不宜急於定論。換句話說,即使轉基因食品能吃,也要確保和尊重人們的知情權、選擇權。
  • 關於寶寶長牙你需要知道的十個問題#雅悅齒科#
    關於寶寶長牙你需要知道的十個問題長牙,是嬰兒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新手父母操碎了心,嬰兒出牙過程中的那些疑問和憂慮,今天小編將一次向大家解釋關於寶寶長牙你需要知道的十個問題有關嬰兒長牙的十個常見問題
  • 靳舒馨詩意科普航天,關於「五姑娘」的3個知識點請籤收
    靳舒馨詩意科普航天,關於「五姑娘」的3個知識點請籤收 挖土」之旅 「我們的太空」聯合騰訊視頻 邀請《中國詩詞大會》連續奪得3期擂主的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師靳舒馨錄製3期 《小馨看太空 · 詩詞話繁星》 為你詩意科普
  • 中國在售轉基因生物有多少種?你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物嗎?
    轉基因生物這個一直在中國一直都有著爭論性存在,那麼你知道中國在售轉基因生物有多少種嗎?這個你知道嗎?若是不知道的跟隨小編去看看吧!有的人相信轉基因食物安全可靠,有的人不論相關組織怎樣證明都不肯吃轉基因食物。選或不選,是每個人的自主權。不過,面對身邊琳琅滿目的食物,許多關懷健康的顧客發愁,怎樣知道是不是轉基因?日子中有無或許完全避免轉基因?
  • 湖北省農業轉基因科普及監管法規宣傳進鄉村活動
    中國人是不是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的「小白鼠」?市場上買到的轉基因食材能不能放心吃?我國對轉基因研究和產業發展的態度和成效如何?……12月9日,湖北省農業轉基因科普及監管法規宣傳進鄉村活動在我市浠水縣散花鎮石牛山村召開,活動現場黃岡市農業科學院轉基因科普知識宣傳員吳宇在正一一為到會的村民解疑答惑。
  • 崔永元方舟子論戰科學:從轉基因到中醫再到李約瑟
    比如才說了「你可以說我白痴」,真被人當成是轉基因方面的白痴了,馬上又改口說「你怎麼知道我不懂」,這又是哪門子的「語言和邏輯」?別人究竟可不可以說你白痴?   @方舟子: 你當然可以選擇不吃,但是不要傳謠阻礙中國農業技術發展。我科普的是各國際權威科學機構認可的科學,你根本不懂,有何資格質疑?   @崔永元-實話實說:哪句是「傳謠」?你怎麼知道我不懂?
  • 你真的了解轉基因農作物嗎?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是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日前,「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
  • 【過大年 迎新春】北京:博物館裡過大年受熱捧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依然是故宮內人氣最旺的地方,從上午十點之後,這裡的人流就開始絡繹不絕。近千件文物集中在午門、雁翅樓的三個展廳,從皇帝御筆的福字、春聯、春條到皇宮過年的門神、宮燈,從皇家年夜飯的器物到春節期間玩些什麼,一應俱全。故宮相關工作人員全員上崗,維持秩序,盡最大可能讓遊客充分體驗皇宮內的年俗。
  • 轉基因食品會影響人類基因嗎?
    作者是小腸的母校母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老師何計國副教授。何老師是學醫出生,研究營養學,本科的時候給我們上過營養與食品安全課程,廣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數次獲評「十大魅力教師」稱號。(下面瞬間轉回一貫的逗比模式)看文章前,先給大家摘抄一些小腸的同學、朋友的有趣的「真知灼見」,哈哈,僅供娛樂~(都是槓槓的知識分子啊)小腸的老媽:客觀看待轉基因,不要人云亦云。(以此鎮樓)甘師兄:支持轉基因的說科學問題,反對轉基因的說社會問題。這就是目前轉基因爭論的問題所在。好在還有像何老師這樣坦誠、冷靜的學者。
  • ...轉基因食品風險100天就夠嗎? 遺傳「絕後」風險可能是幾代人...
    轉基因主糧化的兩種風險這真的就安全了嗎?關於後代的風險真的能承擔嗎?轉基因食品也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但由於研發成本巨大,轉基因食材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多。筆者提問一下:你試吃一百天就叫安全的話,那300天出問題了,你是不是就算做了法國科學家實驗室小白鼠呢?那我們看一看法國科學家發出的轉基因飼料餵養的小白鼠的情況,看看文中的試吃者會不會出面給個解釋?
  • 你真的了解轉基因農作物嗎?聽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是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
  • 科普:小番茄和大番茄 究竟誰才是轉基因?
    小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由於個頭小、味道甜而深受人們喜歡,但關於它卻有著許多爭議,網上也一直流傳著小番茄是轉基因產物,那麼真相是否如此呢?
  • 關於綠幕,你需要知道的知識點!
    那關於綠幕環境搭建話,需要注意哪些東西呢?首先,綠幕選擇一般是純色綠色背景,因為綠色和人的膚色最不接近,若是刷綠幕背景牆的話,通常會選擇亮綠色,若是綠布的話,一般選擇無紡布的材質,因為要避免綠幕在燈的打光下綠色避免會反光到人的身上。軟體在摳像過程主要是將綠幕背景移除的過程,將綠幕變成透明,在透明層上插入各種圖片和視頻。
  •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特別需要擁有這麼一套關於天氣的科普讀物
    >權威審讀,專家團隊,為4-10歲孩子量身打造的自然科學啟蒙書與體系教學深度結合,為學科教育打基礎~科學劃分10大主題、100個知識點;貼近日常生活,知識點深入淺出~超人氣插畫家助力,新穎的漫畫圖解,讓孩子輕鬆掌握天氣氣象知識還有更多自然知識延展,讓孩子在漫畫場景中上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 轉基因食品該不該吃,關於轉基因的3大謎團,至今仍未解決!
    你一定吃過轉基因食品。據中國農業部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總消費大豆超過1.1億噸,其中進口大豆總量9553萬噸,且全部為轉基因大豆,佔比超過80%。在9553萬噸進口大豆中,有3100多萬噸來自美國。
  • 林擁軍:我國抗蟲轉基因水稻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您會如何向您周圍的反轉基因人士做轉基因知識科普?您的家人親戚對轉基因水稻的看法如何?謝謝! 林擁軍: 我同意你的意見,轉基因農作物特別是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還有待輿論環境的改善以及政府的重視。
  • 科普貼!關於球員球衣背後的名字,你需要知道這一些
    科普貼!關於球員球衣背後的名字,你需要知道這一些 通常在足球場上我們看到的球員衣服上印的都是球員的姓,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情。然而,也有好多例外的情況,並且不在少數。那麼那些球衣背面印的名稱不是自己姓氏的球員,他們印的到底是什麼呢?
  • 全國轉基因科普線上巡講正式啟動:線上直播忙 線下學習熱
    由中國農學會主辦的全國轉基因科普線上巡講,在驕陽似火的6月正式拉開帷幕。截至目前,系列直播活動已在光明網、中國知網教育頻道等平臺舉辦8場。圍繞社會關注度高的焦點問題,邀請科研人員、媒體大咖等專家,從種植、健康、生活、常識、安全、管理、國際、邏輯等8個不同方面,對轉基因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講解,既澄清謠言流言、答疑公眾解惑,又普及相關知識、傳播科學思想。
  • 應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需要這樣專業的通識教育科普繪本
    十萬個為什麼》,不只是中國,各個國家都有各自一套甚至多套《十萬個為什麼》,拿我兒子舉例,我曾經數過,在他的書架上,《十萬個為什麼》不僅有國內的幾個不同出版社的版本,還有美國、英國等幾個國外版本。當孩子多年後回憶起兒時你摟著ta,或者握著ta的小手,給ta讀,或者乾脆用自己的話回答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的情景,這是專屬於家的溫暖的記憶,足夠療愈孩子一生。02《你敢問我敢答 人為什麼要有頭髮》(後稱《人為什麼要有頭髮》)是一本可愛有趣的通識書,讀懂頭髮,知道頭髮相關的歷史、生物、數學等多方向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