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轉基因農作物嗎?聽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2020-09-05 科學加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是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面向天津市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開展線上課程,並以競答和徵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們對於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科普中國·科學答人」是面向全國的大型網絡科普知識互動競答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北京科技報社承辦。「院士來上課」是天津市科協開展「全域科普」工作的重要品牌,在天津市百萬師生中極受歡迎。此次特別活動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支持,邀請陳君石院士以《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解讀轉基因農作物》為主題開展講座,同時招募了5位來自天津市「科學通訊社」的科學小記者與院士連線互動。

在主題講座中,陳君石院士首先介紹了「轉基因」的概念,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對轉基因的誤解和謠言,並且以諸多嚴格的條例和管理規定證明了農業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隨後,他展示了許多具體的數據和案例,證明在全球範圍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都在迅速增長,許多國家對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應用率都極高。最後,他詳細說明了轉基因作物的好處,如增加作物產量,有助於消除貧困和飢餓,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等。由於轉基因食品的負面輿情和謠言一直在循環反覆地傳播,陳院士呼籲要加強科普,提高消費者對轉基因的科學認識。

聽完陳院士的講座,來自天津市第二十中學的張慧心、徐子惠、宋蕭羽,來自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紫雲中學的葉爾多斯•巴扎爾白和郭佳寧分別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凡事都有利有弊,那麼轉基因技術有沒有什麼弊端?」「如果我們身邊有人不相信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該如何說服他們?」等,並且得到了細緻、全面的解答,也令5位科學小記者對轉基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天津市第二十中學的張慧心連線陳君石院士

目前,全國中小學生「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普徵文活動正在進行當中。此次徵文活動旨在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傳遞全面科學的農業生物技術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習農業生物技術、了解農業生物技術、熱愛農業生物技術,讓青少年樹立科技意識、培養科學精神、鍛鍊科學能力,並且通過青少年的小手拉動整個社會的大手,共同增進社會對農業生物技術的科學認知,促進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讓科技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每個人的生活。

廣大青少年只要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為背景完成科普作品創作,並將文章發送至指定郵箱,都可以參與此次徵文。優秀作品將有機會在《北京科技報》《科學故事會》等報刊,以及其他科普領域權威網站、微信公眾號、教育論壇等相關平臺進行公益性同步宣傳或發表。

今後,「科普中國·科學答人」還將舉辦更多精彩的活動,公眾可以通過關注「科學答人」微信號、微博、今日頭條號,或者在百度搜索「科學答人」等多種方式參與答題,並且了解最新活動。(文/記者 趙玲)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你真的了解轉基因農作物嗎?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是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日前,「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
  • 院士專家熱議轉基因:站在戰略高度權衡利弊—新聞—科學網
    在兩院院士師昌緒的倡導下,兩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組織轉基因作物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針對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產業化等問題展開探討。那麼,院士專家究竟如何看待轉基因?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轉基因作物並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指含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害,但轉基因作物並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其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人們之所以認為轉基因不安全、不敢吃,主要還是不了解轉基因技術。」
  • 陳君石院士教你科學選擇保健食品
    院士對記者表示,保健食品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選擇時應首先了解自己需要,按需科學選擇。現行《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中有清晰的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陳君石進一步解釋,「也就是說,保健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它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療為目的,著眼點在於改善某項人體生理機能。
  • 訪談 | 陳君石院士:正確認知科學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經相關部門批准認證的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嗎?如何科學安全選擇保健食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院士在訪談中為大家一一解答!現行《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中有清晰的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陳君石解釋,"也就是說,保健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它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療為目的,著眼點在於改善某項人體生理機能。
  • 轉基因農作物能給世界提供足夠多的糧食嗎?
    轉基因農作物能給世界提供足夠多的糧食嗎?   人類以選擇性培育的傳統方式對農作物進行基因改良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新的轉基因技術能把外界的基因物質,比如細菌基因植入到玉米中,從而產生殺蟲劑。這種方式引起了健康和環境方面的關注。這促使歐洲國家——最近主要是德國——禁止轉基因農作物(GM)。   支持者稱轉基因農作物能幫助解決世界糧食問題。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事實上,此前已有五個轉基因改良大豆被批准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而引進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則是我國大豆的生產遠不能滿足自足。
  • 陳君石院士:一日三餐,如何認識「食品安全」
    如何正確認識食品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雅健康首席專家顧問陳君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談到「食品安全」,大多數老百姓都很揪心或擔心,不知道吃什麼和如何吃才能安全。這種現象應該如何認識?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 精準扶貧,為農作物量身打造專屬「食譜」!CCTV-1今晚十點半檔,聽...
    、植物營養學家 張福鎖 幾十年來悉心研究植物的營養狀況 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 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他帶領團隊創建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 為脫貧攻堅貢獻了智慧
  • 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你才會懂轉基因技術
    文 / 洪廣玉 12月12日,第八屆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導研修班在武漢舉行,會上包括朱作言院士、林敏研究員、林擁軍教授、胡煒研究員及金兼斌教授都做了科普演講,在演講中,專家重點介紹了轉基因科研過程和各領域內最新進展。
  • 陳曉亞院士:轉基因問題專家怎麼說都要被罵—新聞—科學網
    轉基因問題政府一猶豫,機會就會喪失。 新華社 資料 由中國科學院與美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10月16日至17日在武漢舉行。組委會於17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美科學家關於轉基因的共識。 原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坦言,轉基因的研發在科學界其實並沒有爭議。社會上那些不科學、不理性的爭議已經阻礙了一些成熟的轉基因產品市場化造福於人民。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姜韜則表示,像轉基因這樣在全球範圍內都引起廣泛討論的,在科學發展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 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你轉基因吃多了嗎?
    轉基因之爭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了,甚至上升成了一種「信仰」的程度,比如現在流行的懟人金句「你轉基因吃多了嗎」。轉基因食品,也稱為生物工程食品,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將改變的DNA引入生物體產生的食品。與以前的選擇性育種和誘變育種方法相比,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引入新的形狀和更好地控制性狀。
  • 《食物進化》探討轉基因話題
    新京報訊 (記者嶽清秀)近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指導,食品營養與科學傳播聯盟舉辦《食物進化》觀影暨轉基因科普交流會。專家強調,科學傳播最重要的是把客觀事實傳遞給公眾。《食物進化》是一部探討轉基因話題的紀錄片,2017年在北美上映。
  • 陳君石:正確認知按需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院士開講 吃出健康 當前,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
  • 科學網—專家稱轉基因技術不會改變農作物遺傳規律
    2009年11月,農業部批准發放部分轉基因農作物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自此,轉基因農作物安全問題引起了我國社會各界的激烈爭論。
  • 「中國農業新聞網」轉基因食品能吃嗎?
    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轉基因好還是非轉基因好?這個問題爭議了近20年,但仍然阻止不了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去年12月,《科學》雜誌報導,一種轉基因黃金大米將面世,而孟加拉國有望成為首次嘗試種植黃金大米的國家。社會在發展,有些人的觀念卻停滯不前。
  • 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清單公布
    農業農村部日前公布了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清單和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清單。公布的281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中,79個為到期續展的抗蟲棉,1個為到期續展的植物菌劑,新批准9個轉基因動物疫苗及生物製劑、189個抗蟲棉、2個抗蟲耐除草劑玉米、1個耐除草劑大豆。
  • 抗生素耐藥性成全球問題 陳君石院士代表IACG向聯合國遞交報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綜合5月8日訊 4月29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作為召集人,代表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機構間協調小組(IACG)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先生遞交了題為「必須行動起來:應對耐藥感染,確保美好未來」的報告。
  • 61名院士要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名單至今不公布
    原標題:61名院士要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名單至今不公布   關於轉基因的爭議越來越大。原國防大學教授朱國林近日透露,某位大力推廣轉基因食品的副部長,曾受聘於美國從事轉基因研究的杜邦公司。這位副部長曾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佔領13億人的餐桌。」
  • 轉基因食品到底是危害健康還是有益健康?
    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根據轉基因食品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轉基因食品,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菸草)於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轉基因食品研製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准上市,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轉基因農產品,生物學界也不認為會有問題。」董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你的同行和學生中間,對於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從無爭論嗎?」我追問。「對生物轉基因,世界生物學同行、科學研究人員,應該沒有一個反對的。」董答道,「低年級學生有的會隨社會輿論人云亦云,研究生最多二年級以後,就不會有反對轉基因的了,因為他們對生物科學、生物進化有了較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