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陳君石院士:正確認知科學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2020-11-09 金羊網

院士開講 吃出健康

維生素、鈣片、魚油……

保健食品滲透在

007打工人、孕媽、中老年人等

各類人群的日常生活中

圖/全景網

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

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

隨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如何正確食用

也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

到底什麼是保健食品?

經相關部門批准認證的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嗎?

如何科學安全選擇保健食品?

還有院士的養生小訣竅~

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院士

在訪談中為大家一一解答!

完整視頻先睹為快

保健食品是一類特殊食品

近年來保健食品一直備受關注,老百姓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往往處於兩極分化狀態。陳君石表示,不同的態度取決於對保健食品定位的不同認識。

"藍帽子"

保健食品專屬標誌

"保健食品的定位既不是普通食品,也不是藥品。現行《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中有清晰的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陳君石解釋,"也就是說,保健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它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療為目的,著眼點在於改善某項人體生理機能。而藥品則有適應症,每一種藥品針對著某一種疾病。"

陳君石提醒,"公眾既要避免被推銷人員的誇大宣傳忽悠了,也不要被某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帶偏而完全否定保健食品對人體健康的益處。"

如何科學地選擇保健食品?

了解尋求 按需選擇▼

面對市面上品種繁多的保健食品,消費者應如何科學、安全地選擇?陳君石表示,了解自己的需要是第一步。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目前保健食品可以申報的保健功能共有27項,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通過保健食品補充所有27項功能。"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功能的保健食品,再按需挑選。選擇之後,還要持續。保健食品跟藥品不一樣,不會吃一個星期就馬上見效。"

誇大宣傳不能信▼

"保健食品只能聲稱功能,如果它宣稱能夠預防或治療某種疾病,消費者就要注意,這就是誇大宣傳。另外,目前某些普通食品如固體飲料和壓片糖果等產品也存在一些虛假宣傳問題,消費者要清楚,普通食品不能宣稱任何保健功效以及疾病預防、治療作用。"

科學購買 持續按量食用▼

在選購保健食品時,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認準保健食品特殊的"藍帽子"標誌(保健食品專屬標誌),並嚴格按照產品標籤說明書規定的量食用。

"保健食品跟藥品不一樣,不會才吃一個星期就馬上見效。"

市面上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具有不同的認證,消費者應該如何分析看待?陳君石表示,對於保健食品的管理方法,不同國家有很大區別。比如大家熟知的美國FDA,從不認證保健食品,因為美國並不存在保健食品這個概念,類似產品稱作膳食補充劑。美國對膳食補充劑的管理是備案制而非審批制,但同時並不允許膳食補充劑聲稱有任何功能。"也就是說,假如你看到一款標榜美國FDA認證的進口食品聲稱有某種功能,這是違反美國法律的,屬於虛假宣傳。所以,當你選擇這種膳食補充劑時,你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識,要根據自己對產品功能的認知進行選購。"

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受嚴格監管

中國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的註冊、備案和監督管理制度,由國家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嚴格監管。曾經有個別較大的保健食品企業發生違規事件,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和處理。儘管是個別事件,但也令消費者對國內保健食品信心不足。對此,陳君石認為政府監管部門應該強化分類指導:對大企業應該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和產品創新,滿足公眾對健康的追求;對中小型企業,則應嚴格管理,把好質量安全關。""要督促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並積極發揮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推動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廣東一直是保健食品生產、消費大省,行業整體水平較高。據了解,廣東省是全國最早實施保健食品GMP和開展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檢查的省份。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自2018年開始,已連續3年開展保健食品體系檢查工作,預計2021年底前對全省在產企業實施體系檢查全覆蓋。廣東還實施了保健食品質量安全狀況分析和質量管理能力提升計劃,通過質量大講堂、實地調查、"一企一策"指導改進等形式的技術幫扶,推動保健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陳君石提醒,除了產品質量和安全之外,保健食品誇大宣傳的問題較為常見。"保健食品只能聲稱功能,如果它宣稱能夠預防或治療某種疾病,消費者就要注意,這就是誇大宣傳"。另外,目前某些普通食品如固體飲料和壓片糖果等產品也存在一些虛假宣傳問題,消費者要清楚,普通食品不能宣稱任何保健功效以及疾病預防、治療作用。

彩蛋Q&A:院士的養生小訣竅

Q:陳院士您作為"80後"仍活躍在一線,有什麼養生小訣竅可以傳授給我們?

A:健康生活方式,吃、動、戒菸、不喝酒,心理狀態比較好。適當地動一動,走走路,飲食上注意平衡膳食。一句話就是什麼都能吃,什麼都不能多吃。

來源 | 羊城晚報、金羊網

文字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視頻 | 羊城晚報金羊網"嶺南名醫"工作室

相關焦點

  • 陳君石:正確認知按需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院士開講 吃出健康 當前,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
  • 陳君石院士教你科學選擇保健食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日前,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羊城晚報》推出的「科學認識保健食品」科普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
  • 【食品安全】按需科學選擇保健食品,吃出健康
    維生素、鈣片、魚油……保健食品滲透在各類人群的日常生活中,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隨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如何正確食用,也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到底什麼是保健食品?經相關部門批准認證的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嗎?如何科學安全地選擇保健食品?
  • 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十大常見騙局
    通訊員滕志銘成昌濤揚子晚報/揚眼記者薛玲此次活動以「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為主題,通過主題劇表演、動漫視頻、宣傳展板、現場諮詢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參與人員宣傳普及保健食品安全知識。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樊路宏介紹,此次江蘇省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將從即日起持續至今年12月底,為期半年的活動期間將針對不同消費者,組織開展社區護老、知識下鄉、校園護苗、網絡課堂、商超諮詢臺等活動,通過參觀企業、專家講座、現場諮詢、消費體驗、主題班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保健食品知識,促進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提升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及自我防護意識
  • 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日前,「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面向天津市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開展線上課程,並以競答和徵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們對於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 聽陳君石院士為你解惑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以天津市科協「院士來上課」為活動契機,在開學第一天推出特別行動——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主題講座,為青少年群體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認知水平。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面向天津市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開展線上課程,並以競答和徵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們對於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 陳君石院士:一日三餐,如何認識「食品安全」
    如何正確認識食品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雅健康首席專家顧問陳君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談到「食品安全」,大多數老百姓都很揪心或擔心,不知道吃什麼和如何吃才能安全。這種現象應該如何認識?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 報告顯示:益生菌消費認知仍有不足 需要更多科學指導
    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本次調查由騰訊新聞提供問卷支持。益生菌消費認知仍有不足雖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場日益活躍,但公眾的認知誤區較多,需要加強科學傳播。超6成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別。調查顯示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別幾種常見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等。
  • 減肥控糖,選擇保健食品各有科學方案
    如何將保健食品納入科學的體重管理減肥方案中?有無高血糖人群專用的保健食品?在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羊城晚報》推出的《科學認識保健食品》科普訪談節目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廣東省營養學會營養教育與健康促進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超剛教授給出專業解答。減肥:規劃科學營養方案「肥胖是一個最易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 中老年人可選擇這三類保健食品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司宇萌)許多中老年人希望通過每天服用保健食品,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然而由於保健食品行業中虛假宣傳、套路營銷的亂象時有發生,人們對保健食品知識的了解也並不全面,導致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那麼,什麼是保健食品?應該怎麼吃?又該如何正確看待?
  • 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的科學認知(四)
    當然,並不能排除某些個體因為患有某種疾病或少數特異性體質人員出現對某些益生菌不適應的個別現象,這些人群可以在諮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員後選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  22、長期食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會產生依賴性嗎?  眾所周知,所有保健食品均是針對適宜的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實現對機體免疫、腸道機能等的調節,主要用於腸道菌群紊亂和失衡的人群。
  • 陳霖院士:三十年改寫認知科學權威理論
    作者 | 陳霖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認知科學家轉自 | 德先生視知覺科學迄今已有200年歷史,對於「知覺過程從哪裡開始?先看見樹木還是先看見森林?」這一根本問題的爭論從沒停止過。在近代的知覺研究中,強調視知覺過程是從局部到整體的初期特徵分析的理論路線一直佔統治地位。
  • 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 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1日訊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科學闢謠平臺特聘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顧問、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協常委武向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 聚焦丨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 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
  • 徐志磊院士論 AI:認知科學是人工智慧發展前期的科學綱領
    通過「創造世界」和「適應世界」二者結合,我們把周圍環境嵌入到我們知覺認知活動的模式中,而我們的活動模式也放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中,這樣產生了一種經驗流,在其中,人用業已建立起來的認知模式作為基礎,做出慎重的選擇。這種選擇技能,滿足大多數的事務和人類存在的目的,也滿足了求生和理解的基本目標。
  • 《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報告》發布
    新食品安全法已於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即將於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解廣大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情況,提出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市場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16年2月組織開展了「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活動。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正式發布 正確認知免疫力概念
    對於普遍存在的這一誤區,他建議在進行「如何提升免疫力」相關的知識科普與信息傳播前,傳播的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行業,都應注意先科普免疫力的科學定義,再談怎麼進行提升,讓受眾對免疫力概念有更加正確的認知。
  • 藍臻科學實證定義高品質奶粉
    伴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中國消費者可選擇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如何挑選合適的配方產品卻逐漸成為新生代媽媽們共同面臨的挑戰。因此,對於奶粉生產企業而言,為媽媽們提供配方有效性的科學證據至關重要。近日,美贊臣在廣州發布一項關於對藍臻配方展開的最新臨床研究結果。
  • 精準營養VS傳統「補身」:是噱頭還是科學?
    通過基因解碼,精準營養考察個體遺傳背景、生活特徵(膳食、運動、生活習慣等)、代謝指徵、腸道微生物特徵和生理狀態(營養素水平、疾病狀態等)等因素,從而根據差異設計個性化營養建議,選擇合理飲食、運動方案和科學補充營養補劑,以達到維持機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