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日訊 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近年來,國內市場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估計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人民幣。
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本次調查由騰訊新聞提供問卷支持。
益生菌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益生菌的產品及概念有一定了解,且相當一部分人購買過這類產品。超過半數消費者認為健康人群也需要補充益生菌,即使從未購買過益生菌產品的消費者也有近一半人考慮購買,說明未來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同時調查顯示,46%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研發的益生菌更適合中國人。儘管益生菌並不存在人種差異,但這說明消費者對中國的自主研發有較大期待。
益生菌消費認知仍有不足
雖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場日益活躍,但公眾的認知誤區較多,需要加強科學傳播。超6成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別。調查顯示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別幾種常見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等。超過60%的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區別,甚至34%的消費者認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僅有4%的消費者能準確區分益生菌和益生元。
調查顯示,74%的消費者認可益生菌的健康益處,僅有4%的消費者對此持否定態度。在購買產品時,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產品功效,其次是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雖然,益生菌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能上市銷售,經過批准的益生菌,對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調查顯示,32%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費者對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慮。此外,18%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使人產生依賴性,還有近4成消費者對此存在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發酵乳製品(60%)、益生菌飲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益生菌產品類別。當然,由於消費者對益生菌認識模糊,因此部分消費者購買的「益生菌產品」有可能實際是普通乳酸菌產品。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協特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範志紅指出,未來還需要加強益生菌的科學傳播,比如如何區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
益生菌消費需要更多科學指導
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但消費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困難」。調查顯示,60%的消費者認為有活菌的益生菌產品健康效果更好。但31%的消費者認為菌量越多越好,20%的消費者認為菌種種類越多越好,僅有21%的消費者關注菌株描述,說明益生菌的「菌株特異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指出,老百姓對益生菌的健康益處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異性」是消費者真正需要多關注的。
在益生菌產品宣傳上,76%的消費者期望可以基於科學證據,不要誇大功效。另外,消費者也希望益生菌產品的價格更加合理、親民。
對此,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認為:「未來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益生菌產品也會隨之創新發展。但要真正讓消費者和行業雙贏,必須以科學為基礎開展消費者教育。」據悉,針對本次調查的結果,該中心還將聯合相關專業機構於近期作進一步解讀,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參考性的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