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重點營養產品品類進口額對比圖
(數據來源:《2020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孫燕明
近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發布《2020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膳食營養補充劑產品的消費趨勢向消費意識全民化、消費主力低齡化、消費場景多元化、消費形式便利化、消費選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中朋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以來,功能性產品正經歷著越來越嚴苛的考驗,健康、營養、個性、便捷等關鍵詞成為焦點,功能訴求越來越細分和專業,諸如口服美容、體重管理、運動營養及益生菌類等細分領域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即便是同一功能類別,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亦有不同的產品配方,細分領域產品越來越受到重視。
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張中朋表示,2019年,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格局發生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銷售渠道豐富化、消費結構年輕化、市場品種多樣化、監管政策嚴格化;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意識不斷提升,對產品的品牌、質量及設計更加關注;對企業來說,科研及技術投入對企業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電子商務渠道加速發展。據統計,其複合增長率超過50%。同時,直播帶貨、社群營銷模式快速發展。
近5年,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尤其是跨境電商市場快速增長,增速高於一般網上零售。
目前,經註冊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分布不均衡,部分功能過於集中。其中,增強免疫力功能佔32.13%,緩解體力疲勞佔12.66%,輔助降血脂佔9.36%,抗氧化佔5.43%。
2019年,註冊類產品的批准速度顯著提升,獲批新產品共 340個。總體看來,我國保健食品註冊審批工作在穩步開展中,此前積壓的產品正在得以解決,未來會有更多的產品獲得批准。
去年進口總額達34億美元
雖然中國有著悠久的食補概念和中藥保健傳統文化,但是在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選擇上,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偏愛國際品牌。醫療保健特別是在母嬰領域,國外膳食營養補充劑優勢明顯。
其中,我國嬰幼兒營養品以進口產品為主,銷售貢獻佔7成以上。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海外知名企業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並帶來更多細分化和前沿化的產品。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桂英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介紹,2019年,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進出口總額達到52.8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出口達到18.8億美元,進口額達到34億美元。
據統計,進口額從2010年的6.1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從市場上看,澳大利亞、美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德國是前五大進口市場。具體品類上,維生素礦物質類、燕窩產品、魚油軟膠囊、補鈣類、蛋白質粉、膠原蛋白和益生菌等產品位列前茅。
我國維生素類產品的使用比較普遍。據有關部門統計,進口維生素類產品片劑佔65%,膠囊劑型佔19%,滴劑佔比12%,顆粒劑和口服液分別佔比1%。「DHA類產品是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領域重要的細分領域,無論是魚油產品還是藻油產品,消費者均具有一定的認知度,銷售市場良好。」李桂英表示,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及二胎政策的放開,消費者對於 DHA的關注不斷增長。2019年,DHA類產品的進口額為18463.2萬美元,主要進口來源國是澳大利亞和美國。
近年來,益生菌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態勢。據統計,2019年中國益生菌類產品的進口額為1.8億美元,比2018年同比增長了91%。益生菌使用較多的菌種是乳酸菌、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同時根據不同的細分群體,益生菌產品也衍生了很多個性化的產品,如益生菌產品中添加菊粉、膠原蛋白、水果濃縮粉、螺旋藻以及乳鐵蛋白等。
2019年輔酶Q10產品的進口額為4549.7萬美元,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是輔酶Q10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家。
李桂英表示,輔酶Q10是存在於有機體中的類維生素物質,也稱為維生素Q10,具有心血管輔助營養、增強免疫力、抗氧化、神經保護、抗腫瘤、抗疲勞、抗炎等作用。我國心血管病高發,同時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輔酶Q10市場的發展。
除了營養素補充劑、益生菌類產品外,燕窩、靈芝、參類產品等滋補類單品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2019年,我國進口燕窩總額為 3.8億美元,同比增加58.4%。從國內的銷售情況看,即食燕窩在燕窩市場的佔比逐年提升,呈現巨大的市場潛力。
參類一直是深受我國消費者喜愛的傳統滋補品,具有廣泛的市場。2019年,參類進口額為1544.1萬美元,韓國、加拿大、美國的進口額位列三甲。
同時,靈芝類產品的進口額為2617.7萬美元,主要劑型為膠囊,以靈芝孢子粉為主要代表產品。同時,酵素產品、緩解視疲勞的葉黃素、美容相關的膠原蛋白類產品進口增長較快。
80後、90後成消費主力人群
相關電商調查數據顯示,在膳食營養補充劑消費人群中,80.5%的消費者年齡集中在26-45歲,66.1%的消費者處於已婚狀態,90.3%的消費者屬於中等或者高收入人群。
李桂英表示,就年齡而言,嬰幼兒、80後、90後以及老年人是膳食營養補充劑的主要消費群體。從消費者男女比例看,女性消費者佔60%。
保健食品消費趨於年輕化,也使得產品研發設計悄然發生改變。
張中朋分析說,今年以來,保健食品呈現「零食化」趨勢。在產品包裝上,出現了像零食一樣可攜式的小包裝設計,有助於消費者即時補充營養,如小份獨立包裝的花茶、阿膠糕、補鐵口服液等。在產品形態上,果凍型、糖果等形態呈爆發式增長,如益生菌軟糖、膠原蛋白果凍等產品,既保持了口感,又方便攜帶和飲用,而且時尚新穎,成為年輕人選擇膳食營養補充劑的新方向。
在膳食營養補充劑的購買者中,90後佔比達到25%,已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他們的消費選擇中,包含鈣片、維生素在內的營養素補充劑佔38%,藜麥、牛油果等健康類食物佔27.3%,枸杞、西洋參等中藥飲片佔24.67%。
李桂英指出,人口老齡化對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而言,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很多老年人希望藉助膳食營養補充劑產品實現健康長壽,熱衷於這類產品的消費。同時,老年人也是慢性疾病發病率最高的群體,食用膳食營養補充劑有益健康。
就性別而言,男性更青睞護肝和緩解疲勞類產品,護肝片、緩解疲勞類的功能性飲料及養生茶飲成為男性消費的熱門品類。在有助於緩解疲勞的膳食營養補充劑中,以維生素 B族、西洋參、牛磺酸等產品最為熱銷。女性則看重美容、腸胃健康和改善睡眠類產品,以維生素 C、膠原蛋白、葡萄籽、褪黑素片、常潤茶等產品最受歡迎。同時,女性也青睞燕窩、桃膠、阿膠等傳統滋補產品。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