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能治療多種疾病、益生菌=乳酸菌、死菌也算益生菌、菌種越多越好……近年來,益生菌及添加益生菌的食品在國內市場「大熱」,不少商家也有意誇大益生菌功效。
為幫助消費者科學認知和合理選擇健康食品,近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四大專業機構,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認知誤區》(以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報告),對益生菌的十大常見誤區加以科學澄清和專業解讀。據悉,這也是迄今首個針對消費者的 「益生菌科普手冊」。
四大權威機構首次發布「益生菌科普手冊」
業界認為,益生菌已成為大健康產業的新風口,國內該市場發展速度極快,平均每年增速約15%,吸引多家食品、醫藥企業進入,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制定和明確相應的標準,規範行業發展。
消費者認識誤區多
急需科學指導
據介紹,益生菌是指一類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量時,可對人體健康發揮有益作用,如調節腸道菌群、促進營養物質吸收、調節免疫等作用。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最近發起的一項調查發現,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別幾種常見益生菌,超過60%的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區別,甚至34%的消費者認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僅有4%的消費者能準確區分益生菌和益生元。
調查還顯示,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但消費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困難」。他們普遍希望科學界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多指導,幫助他們合理選擇。同時,76%的消費者期望在宣傳益生菌時可以基於科學證據,不要誇大功效。另外,消費者也希望益生菌產品的價格更加合理、親民。
益生菌消費常見誤區
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場日益活躍,但公眾的認知誤區較多。6月12日,上述交流中心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報告,對部分誤區進行澄清和解讀。
該報告指出,益生菌在臨床上已有一些應用,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在調節免疫、預防和降低兒童腹瀉風險和縮短持續時間、改善便秘、減輕腸炎症狀、改善過敏等方面。但並非所有益生菌作用都一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報告中特別指出,老百姓對益生菌的健康益處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異性」是消費者真正需要多關注的。
《科學認識益生菌》報告還指出,益生元不是益生菌,但它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從而促進人體健康,因此通常情況下,益生菌和益生元合理搭配使用效果會更好。
益生菌成健康新風口
食品、醫藥企業加碼布局
事實上,此次四大專業機構對益生菌及相關食品認知誤區進行科普,也從側面反映當前該行業在蓬勃發展。
記者獲悉,近年來雀巢、合生元、君樂寶、湯臣倍健以及藥企華潤江中、廣藥集團等均在加碼布局該領域。
6月12日,健合集團旗下合生元推出四大新品,其中一款為益生菌白金版。至此,該品牌旗下的益生菌產品包括兒童益生菌粉、益生菌衝劑(兒童型)及益生菌滴劑等六大矩陣,覆蓋不同階層的消費群。
益生菌成大健康產業新風口,企業加碼布局
「在疫情刺激下,人們對益生菌與免疫功能的關注,使益生菌成為母嬰市場中新的突破口。」來自健合集團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3個月,該集團益生菌補充劑需求顯著增加,益生菌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36.3%。
健合集團BNC中國區執行總裁朱定平表示:「受疫情影響,當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形態發生巨大改變,為更好地迎戰市場變革,我們在渠道布局和營銷推廣上將投入更多資源,一方面整合線上線下渠道拉動產品銷售,另一方面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品滲透率,加快布局營養品品類領域,率先布局、全品類精細化佔領母嬰營養品市場。」
上個月初,雀巢旗下品牌「GardeofLife」也推出了含有900億活菌的博士系列鉑金款免疫益生菌。雀巢中國公司方面宣稱,「目前在雀巢其他產品例如奶粉中,也會適量加入益生菌。」
達能旗下香港版愛他美升級白金版3、白金版低敏3和澳洲版愛他美白金版3均添加有短雙歧桿菌M-16V,並已通過跨境購渠道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澳優也有添加益生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及成人奶粉以及益生菌營養品等。據悉,該公司已併購專門做菌種研發和生產的錦旗生物,進入前端益生菌研究、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領域。
此外,藥企華潤江中藥業、白雲山星群、白雲山維一實業,以及廣東湯臣倍健等也推出了江中利活益生菌固體飲料。
業界認為,作為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益生菌市場成為下一個大健康風口。據歐睿國際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價值約400億歐元。「中國的益生菌市場發展速度也極快,平均每年增速約15%,預計2020年將達到85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業界:大企業進入有利促進行業規範
不過,隨著行業迅速發展,不規範行為也時有出現。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國內益生菌市場存在亂象較多,隨著越來越多大企業進入,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可促進中國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認為:「未來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益生菌產品也會隨之創新發展。但要真正讓消費者和行業雙贏,必須以科學為基礎開展消費者教育。」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範志紅指出,未來還需要加強益生菌的科學傳播,比如如何區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
【記者】歐志葵
【作者】 歐志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