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營養VS傳統「補身」:是噱頭還是科學?

2020-12-22 證券之星

2018年全球精準營養市場價值約為72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15億美元。

在普遍亞健康狀態和慢性病多發的現代,傳統的營養補充方法顯然不再適應人們保持健康的需要。

近幾年,一種叫做「精準營養(Precision Nutrition)」的個性化營養幹預方案成為新潮流。

「我們原來長期盲目地吃營養素,一吃什麼就全民吃什麼,不管你到底缺不缺,要不要補,這樣對你是不是一定有好處呢?」解放軍301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教授認為,傳統「補身」的觀念有很大弊端,讓營養素在健康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與簡單粗暴的傳統「補身」相對應的,是通過基因的測定與分析,基於基因組和微生物組等大數據,制定個性化營養幹預方案的精準營養。

在實現健康、長壽的終極目的下,精準營養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它對現代人的健康管理又是否真的有效呢?

精準營養學VS傳統營養學

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據悉,我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僅佔總人口數的15%。同時,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15%的人處於疾病狀態。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有3億人存在因營養結構失衡引起的營養不良問題。長期的營養結構失衡可能引發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營養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機體的生存期,營養不良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大死亡原因。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國民健康理念由「疾病治療」轉向「疾病預防」,「精準醫學」的重點也將聚焦於「精準營養」。

21世紀經濟報導注意到,近幾年國家層面推進的「健康中國」戰略也旨在鼓勵發展健康體檢、諮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運用健康大數據提高大眾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良好的營養狀態是維持免疫力平衡的物質基礎,營養素廣泛參與免疫識別、抗體產生、炎症調節等免疫反應,維持正常的免疫力。

如果某些營養素缺乏,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例如,維生素C有助於維持皮膚屏障,促進抗體產生,缺乏維生素C容易被病原體感染,且感染後病程較長;鋅和硒參與免疫調節,控制氧化應激,缺乏則容易反覆感染;維生素D有助於炎症調節,缺乏則容易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而膳食營養是影響高血壓、糖尿病屬多基因遺傳病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營養失衡是誘發慢性疾病的最大原因之一。

除了遺傳因素,精準營養方法需要考慮年齡、性別、職業、氣候、飲食習慣、食物供應、膳食模式和食物攝入量,以及生活方式、體育活動、微生物群和代謝組分、腸道微生態等方面。

通過基因解碼,精準營養考察個體遺傳背景、生活特徵(膳食、運動、生活習慣等)、代謝指徵、腸道微生物特徵和生理狀態(營養素水平、疾病狀態等)等因素,從而根據差異設計個性化營養建議,選擇合理飲食、運動方案和科學補充營養補劑,以達到維持機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的目的。

相比之下,傳統營養幹預是「一刀切」的方式,往往是基於患者的既往病史、膳食攝取和生活方式等給出控制能量、低脂肪、粗細搭配等營養建議。

隨著營養遺傳學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個體在慢性病易感性及營養素的代謝利用方面存在遺傳差異,因此「一刀切」式的傳統營養幹預效果存在差異,影響慢性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

而精準營養幹預需要對患者的維生素、礦物質、常量營養素、功能性營養素等營養基因進行檢測,基於風險基因型作出個性化調整措施。例如,對檢測出C677T TT攜帶者的個體建議每天補充葉酸200-400μg。

據湯臣倍健科技中心總監張旭光介紹,從轉化應用方向來看,目前精準營養可以分為三個維度。一是飲食生活方式的表觀分析、常見的體檢等;二是新的檢測標誌物、檢測方法;三是基因型的分析和幹預,如以腸道宏基因檢測為主的腸道生態基因。

尚未打開的藍海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精準營養市場價值約為72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15億美元,2020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7.03%,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張旭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由於率先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到生活消費中,歐美的精準營養市場與中國相比發展較早、消費者認知較成熟,目前呈現出明顯的市場份額增長趨勢。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者認知的提升,他相信,中國的精準營養市場在未來幾年將會快速發展。

「從當初開始的時候,我們只關心有沒有營養,營養素攝入夠不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夠不夠。然後慢慢發展到慢性病、健康老齡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這些年營養學一直在演變,從單純的營養素逐漸轉化到研究人、環境和營養的交互作用。

近幾年,湯臣倍健、艾蘭得等保健品企業紛紛在精準營養這一細分領域展開布局。今年11月,艾蘭得在進博會上展出其個性化營養產品,湯臣倍健則發布其基於幹血斑檢測的精準營養解決方案。

目前,精準營養已經被用於降糖、葉酸、維生素等營養產品的研發和運用中。據張旭光透露,精準營養研究轉化涉及到的科研項目,如穩態研究項目、抗衰老項目都達到了千萬級別的投資。

精準營養的實現總體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精準化衡量與數據採集。通過精確的檢測技術,包括基因組測序、分子標記物、血液指標測試(血漿、血清、紅細胞等)、組織水平營養狀態的監測,對個體的遺傳代謝、生理狀態、生活方式等指標進行精準化衡量,建立個體的「健康營養數字檔案」。

第二步是數據分析與營養評價。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的應用開發,對上述數據結合現代營養組學進行系統分析、應用算法開發、建立評價標準模型,將人體的健康營養映射為「營養代謝數字模型」。

第三步是營養幹預。在生理病理的數據分析結果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的營養幹預方案,包括功能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等。

「技術突破是實現精準營養的最大難題。」湯臣倍健副董事長梁水生認為,在目前檢測技術逐漸完善的情況下,進一步幹預、再檢測以形成營養方案的良性循環是技術研發麵臨的最大挑戰。

在他看來,精準營養需要多個學科參與。據悉,目前該公司首先選擇從營養素切入,「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東西相對容易切入,也比較好檢測。每個人的缺乏表現症狀都非常容易檢測到。」他說。

據了解,對於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及併發症預防,精準營養極具優勢,可以從遺傳因素探究與疾病相關的內因因素,針對風險基因型採取針對性措施,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和治療率。

精準營養是傳統營養的進步,可以突破現有慢性病「一刀切式」營養幹預的局限性。現有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實現基因分型及解讀,可以從基因水平探究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內因因素,以制定個性化膳食營養幹預方案,減少慢性病的發生率,預防慢性病患者的併發症,提高慢性病的控制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認為:「人群營養是基礎,而精準營養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他特別指出,身體活動對代謝的改變巨大而不是簡單的能量消耗,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將身體不活動(physical inactivity)列為全球第4大死亡原因。因此,脫離身體活動去談精準營養的應用是空中樓閣。

補什麼?怎麼補?

在中國,保健食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功能性保健食品,另一類是營養素補充劑,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其中,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之一或其中幾種功能的保健食品。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 非營養素補充劑(2020年版)(徵求意見稿)》及配套文件將保健食品功能由27種縮減成24個,同時對保留的24項保健功能均配有功能解釋及科學性的提示。

24種功能包括:增強免疫力、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緩解視覺疲勞、清咽潤喉、改善睡眠、緩解體力疲勞、耐缺氧、調節體內脂肪、改善骨密度、改善缺鐵性貧血、改善痤瘡、改善黃褐斑、改善皮膚水份狀況、調節腸道菌群、消化、潤腸通便、輔助保護胃黏膜、維持血脂健康水平(膽固醇/甘油三酯)、維持血糖健康水平、維持血壓健康水平、輔助保護化學性肝損傷、輔助保護電離輻射危害、排鉛。

而營養素補充劑,是指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而不以提供能量為目的的產品,此類產品須進行備案。其作用是補充膳食供給的不足,預防營養缺乏和降低發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險性。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將微量營養素補充納入預防和治療指導建議,專家也建議公眾在保持合理膳食和規律作息的基礎上,適當服用營養素補充劑,增強抵抗力。

根據國人的體質和代謝情況,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列出了國人維生素的每日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簡稱RNI)。每日推薦攝入量代表著若維生素攝入達到這個量,就能保障身體新陳代謝各種功能的正常和各種機能的實現。

其中,國人較易缺乏的維生素是為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1及葉酸。

維生素E多來源於魚貝類、黃綠色蔬菜、堅果等食物;豬肉和鰻魚富含維生素B1;米、面類主食種含有較多的葉酸;維生素C則可以通過食用橘子、橙子、獼猴桃等水果進行補充。

膳食指南中列出了脂溶性維生素和部分水溶性維生素每日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只要每日攝入量低於UL量,對身體就不會產生傷害。

可以看出,營養素每日攝入耐受量一般為推薦攝入量的(UL/RNI)幾倍到幾十倍之間。市面上大部分消費級膳食補充維生素產品的每日建議使用量一般等於或低於RNI每日推薦攝入量,遠未達到每日耐受量的劑量。因此消費者一般可以放心選購膳食補充劑。

當然,要追求健康首先還是應通過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調節來實現,每日均衡攝入魚、肉、蛋、奶、蔬、果是補充營養素的最佳選擇,如若不足再使用營養補充劑。

(作者:葉碧華,吳君瑤 編輯:李欣夷)

相關焦點

  • 米精華vs.傳統米粉大PK,愛的營養大師告訴你該如何抉擇?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大多數媽咪會選擇好消化、致敏性低的輔食,那麼問題來了,傳統米粉好還是米精華好呢愛的營養大師帶您一起大解析,了解米精華與傳統米粉的差異性,給媽咪輕鬆挑選適合自家寶寶的輔食。精湛工藝締造優質好輔食米精華與傳統米粉製作方式不同,使得在粉質、性狀、味道及顏色上都略顯差異。
  • 營養有國策,尚養三品緊隨國民營養計劃大趨勢
    營養有國策  《計劃》部署了七項實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標實現。其中包括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加快營養化轉型;大力發展傳統食養服務,充分發揮我國傳統食養在現代營養學中的作用,引導國民養成符合我國不同地區飲食特點的食養習慣。  同時,《計劃》提出六項重大行動提高人群營養健康水平。
  • 萬齡國藥草本小黑袋,無負擔更營養
    傳統「滴雞精」vs現代「滴雞精」那麼,與市面上其他產品相比,小黑袋的「不簡單」與珍貴,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露生百草、取天地精華,雞食百草、祛毒淬鍊生津「,在優質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土雞,科學的孕育加之足夠的運動和日曬,飲山泉、食百草,把這樣的土雞作為原材料,自然滴滴營養更精純。2、10小時滴制,更精萃更營養我們喝進去的只有60ml,可這60ml卻要足足滴夠10多個小時。
  • 11月到了,記得讓家人多吃「五穀雜糧」,應季補身,營養更健康
    步入11月,預示著冬季即將到來,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過後,秋燥感愈發強烈,早晚溫差大,平常沒吃啥東西,也會對大魚大肉沒有了胃口,俗話說「不時不食」,秋季不僅要吃點肉類滋潤五臟,也要適當多吃五穀雜糧,應季補身,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降秋燥,暖心胃,
  • 母雞VS公雞 哪個更有營養?
    母雞VS公雞 哪個更有營養?時間:2016-01-25 13: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母雞VS公雞 哪個更有營養? 雞湯最是美味的滋補品之一。大家說到補身子都知道用雞來煲湯,因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等功效,是寒冬補身的佳品。
  • 黑豆茶為何是女性活血補身養生的首選
    黑豆茶 為何是女性活血補身養生的首選。黑豆營養價值與黃豆相當,藥用價值卻高於黃豆。是豆類家族的明星!女性常喝黑豆茶,可活血補身、抗衰老,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黑豆茶 為何是女性活血補身的首選  黑豆是防老抗衰黑武士。《本草綱目》中有入藥記載的黑豆,對防老抗衰、治腰膝疼痛,及烏髮、補腎有顯著效果。下面一起來看看黑豆茶的製作方法吧。
  • 黑豆茶為何是女性活血補身首選
    黑豆茶是女性活血補身養生的首選。黑豆營養價值與黃豆相當,藥用價值卻高於黃豆。是豆類家族的明星!女性常喝黑豆茶,可活血補身、抗衰老,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黑豆是防老抗衰黑武士。《本草綱目》中有入藥記載的黑豆,對防老抗衰、治腰膝疼痛,及烏髮、補腎有顯著效果。下面一起來看看黑豆茶的製作方法吧。
  • 黑豆茶能幫女人活血補身
    黑豆茶能幫女人活血補身 黑豆茶能幫女人活血補身 黑豆茶是女性活血補身養生的首眩黑豆營養價值與黃豆相當,藥用價值卻高於黃豆。是豆類家族的明星!女性常喝黑豆茶,可活血補身、抗衰老,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黑豆是防老抗衰黑武士。《本草綱目》中有入藥記載的黑豆,對防老抗衰、治腰膝疼痛,及烏髮、補腎有顯著效果。下面一起來看看黑豆茶的製作方法吧。 黑豆茶材料:黑豆100克,蘇木10克,紅糖適量,水700ml。 黑豆茶作法:1、黑豆以水略洗,瀝乾備用。
  • 負離子空氣淨化器是噱頭還是真實的?
    2019年以來市場開始出現新型的空氣淨化器,這些產品號稱有負離子淨化的作用,這些是噱頭還是真實的?本期就來說說到底什麼是負離子空氣淨化器?他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到底是噱頭還是真實的?關於負離子淨化器的具體作用負離子淨化器聽起來是非常玄妙的東西,但是它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此類淨化器能夠將空氣中的氧氣以科學的方式形成負氧離子,負氧離子可以醒腦,消除疲勞,也被稱為空氣維生素。從此處看負離子淨化器也有被需求真追捧的優勢。
  • "零冷水"熱水器VS傳統熱水器
    今天,我們將用"零冷水"熱水器和傳統熱水器進行場景對比,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讀,一次性回答大家所關心的問題。1、零冷水vs出冷水——傳統熱水器。洗澡前放水會先出冷水,水溫忽冷忽熱,對水溫不好把控,等了好幾分鐘才加熱到適合的溫度。
  • 精準教學雲端論壇 | 腦科學與精準教學
    論壇通過匯聚和傳播領域專家和優秀實踐者成功經驗,真正助力教師精準地「教」,學生精準地「學」,讓老師們深切感受精準教學魅力並運用到自身日常教研教學工作中。推薦理由當提到「精準教學」時,總會習慣性地認為這項工作是在為傳統教學「錦上添花」,或者是與傳統教學相輔相成。
  • 活血補身喝黑豆茶 7款冬季養生茶配方
    不斷革新的今天,保健養生也在不斷研發創新出新的方法,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一、活血補身養生茶配方  材料:黑豆100克、蘇木10克、紅糖適量、清水700ml。  方法:  1、將黑豆用清水洗一下,瀝乾水分後備用。  2、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蘇木和黑豆,將黑豆煮熟後取出蘇木和黑豆。  3、之後再加入適量紅糖,將其攪拌融化後即可食用。
  • 3D列印食品端上餐桌 是科技還是噱頭?
    13D列印食品上餐桌 是科技還是噱頭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似乎每一天,3D列印世界裡都有突破性的進展,從幫助分離一對連體嬰兒,到為整形手術建模「預覽」效果,3D列印的理念始終散發著神秘的誘惑力,但是這個理念可以經久不衰嗎
  • 養生:活血補身喝黑豆茶 7款冬季養生茶配方
    不斷革新的今天,保健養生也在不斷研發創新出新的方法,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一、活血補身養生茶配方  材料:黑豆100克、蘇木10克、紅糖適量、清水700ml。  方法:  1、將黑豆用清水洗一下,瀝乾水分後備用。  2、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蘇木和黑豆,將黑豆煮熟後取出蘇木和黑豆。  3、之後再加入適量紅糖,將其攪拌融化後即可食用。
  • 意想不到 醋泡洋蔥補身有特效
    意想不到 醋泡洋蔥補身有特效(東方IC供圖) 過了50歲以後,有些人手、臂、面頰等位置,就開始出現老年斑,有關專家指出,這是人體內臟衰老的象徵。洋蔥中含有硫質和大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消除體內廢物,使體內器官氧化衰老速度減慢。老年人最好每周吃2—3次洋蔥。洋蔥生吃效果最好,適量加點醋,效果還會增強。具體做法是:新鮮洋蔥1個,切絲,浸泡在涼開水裡20分鐘,瀝乾水後,把洋蔥絲放入盤內,倒入醋,陳醋、水果醋均可,至完全沒過洋蔥絲,攪拌,食用即可。 此外,老人還可多吃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如植物油、穀類、豆類以及肝、蛋、奶等。
  • 弄點"野味」補身治病?郴州森警呼籲:既犯法也沒科學根據
    野味補身不可取男子非法狩獵被查 10月11日晚11時許,汝城森警在文明瑤族鄉巡邏時,途經磨形組發現路邊有一可疑男子。民警盤查發現,該男子隨身攜帶的白色蛇皮袋內裝有14隻類似石蛙的野生動物。
  • 新祥旭:考研保過,是噱頭還是真有效果?
    新祥旭:考研保過,是噱頭還是真有效果?現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每年考研的人數都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學校招收研究生名額就那麼多,僧多粥少,那麼就有了考研市場,但是考研機構何其多,該如何選擇呢?很多考研機構都有保過協議班,考不上退錢之類的,但是往往這種保過班價格都比較高,那這種保過班是真有效果還是僅僅吸引眼球呢?
  • 量子富氫杯是科學還是噱頭?
    量子富氫杯是高科技還是概念炒作?量子民間應用真的已經普及?記者進行了調查。    「最接近神」的量子科技    一隻貓被關在一個紙箱裡,如果你對著紙箱開槍,只有打開箱子,你才可能知道這隻貓的死活,而在沒有打開之前,這隻貓處於「半死半活」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薛丁格的貓」,闡述了量子的「態疊加」。    什麼是量子?
  • 「功能水」有營養保健功能?實為騙子噱頭,長期飲用有害
    首先,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世間沒有能醫治百病的藥,那就更不會有能治百病的水;其次,這些「功能水」都會提及「優質健康水」的概念,再過渡到所謂營養保健功能等等神效。最後,還需特別說明的是,這些打著各種新技術旗號的「功能水」,為突出其所謂特效「功能」的噱頭,會對水進行部分電解、強氧化、調節酸鹼度等操作,導致由其製得的「功能水」偏離了飲用水安全指標範圍,長期飲用有可能對口腔及胃腸黏膜造成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 果谷生物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度研發「個性化營養」
    本次國際研討會,各位專家教授從胺基酸需求、微量元素研究、脂肪酸需求、鐵代謝、中國群體營養狀況、華人配方的依據、精準營養、基因差異與維生素D代謝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全方位圍靈芝食品營養的主題,作了精彩的學術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