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十大常見騙局

2021-01-17 健康一線視頻網

7月5日,由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無錫市人民政府主辦,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政府、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承辦的2019年江蘇省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正式啟動。通訊員滕志銘成昌濤揚子晚報/揚眼記者薛玲

此次活動以「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為主題,通過主題劇表演、動漫視頻、宣傳展板、現場諮詢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參與人員宣傳普及保健食品安全知識。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樊路宏介紹,此次江蘇省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將從即日起持續至今年12月底,為期半年的活動期間將針對不同消費者,組織開展社區護老、知識下鄉、校園護苗、網絡課堂、商超諮詢臺等活動,通過參觀企業、專家講座、現場諮詢、消費體驗、主題班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保健食品知識,促進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提升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及自我防護意識,構建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科普宣傳網絡,切實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以優異成績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明白理性放心消費

活動現場,江蘇省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協會郭桂珍會長帶領部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代表,共同宣讀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倡議書》,承諾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保健食品。

啟動儀式後,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圍繞「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物」的核心理念,通過製作微視頻等宣傳素材,播放公益廣告,組建專業科普知識宣講團隊,在官網、微信公眾號設置活動專欄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將全省保健食品「五進」科普宣傳活動進一步推向高潮。

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

今年1月8日以來,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民政廳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周密組織部署,全面摸排案源,創新檢査方式。針對「保健」市場中虛假宣傳、違法會銷等違規違法問題,綜合運用檢查抽檢、約談警告、曝光公示、行政處罰、行刑銜接等手段,打組合拳、出連環招。截至4月18日,全省共立案961件,罰沒款6367.73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64.33萬元。

現場

科普

保健食品不是藥

一直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都在通過大力科普保健食品知識,提升公眾對保健食品的科學認知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普通食品的標籤不得標示保健功能。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可以調節機體的某些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根據2015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註冊或備案。目前,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批准註冊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類,依法備案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為補充維生素、礦物質。

保健食品的形態特徵

保健食品無特定形態特徵,但必須是經一定的生產加工工藝製成的工業製成品,且必須是經口攝入,經胃腸道消化系統吸收的食品,主要有片劑、丸劑、酒劑、顆粒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多種劑型,其他如某某貼劑、噴劑、擦劑、氣霧劑,以及一些天然的物品(及其切片),如靈芝、人參、鹿茸等中藥材均不屬於保健食品。

選購保健食品認準「藍帽子」

保健食品如何選?一定要認準「藍帽子」。保健食品產品外包裝上有藍色草帽樣標誌,標誌下方為批准文號和批准部門。每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如果消費者在市場上發現一個批准文號對應多個產品的情況,務必謹慎。目前市場上存在原衛生部(1996年11月至2003年7月)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2003年10月之後)批准的保健食品產品。原衛生部批准的國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年代號)+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衛進食健字+(年代號)+順序號」或「衛食健進字+(年代號)+順序號」,下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准」字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國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下面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字樣。2016年7月1日以後,保健食品實行註冊、備案雙軌管理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註冊的國產保健食品為「國食健注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國食健注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實行備案管理的品種,國產保健食品備案號格式為:「食健備G+4位年代號+2位省級行政區域代碼+6位順序編號」,進口保健食品備案號格式為「食健備J+4位年代號+00+6位順序編號」。

舉報熱線要記牢

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僅限於其外包裝上標稱的保健功能,任何超出其標示範圍的功能宣稱,特別是「治療」、「防治」均是虛假誇大宣傳,不可信。世上沒有「萬能藥」,保健食品根本不是藥品,更不可能「包治百病」。身體有疾病,請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如果消費者對所購買的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有疑問,或發現身邊有保健食品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非法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請及時撥打全國統一的投訴舉報熱線12315。

延伸

保健食品十大常見騙局

(一)免費陷阱

(1)免費體檢。保健食品推銷員經常利用老年人不愛上醫院的心理,裝扮成「義診醫生」,像模像樣地進行一些血壓、血脂常規檢查後,拿著檢測結果煞有介事地指出消費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後開始推薦保健產品。

(2)免費試用。在經過多次免費試用後,一些消費者出於心理作用感覺有效,或者多次試用後,人情難卻而購買了該產品,但買回家後才發現產品存在很多問題。

(3)免費聯歡。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慶、回報社會獻愛心之名,組織老人參加免費遊玩,並提供專車接送,免費午餐,但在遊玩過程中,推銷員會遊說老人購買產品。

(4)免費健康諮詢。開設「健康免費諮詢熱線」,只要消費者打進電話諮詢,對方都會推薦所謂「包治百病」的同種保健食品。

(二)溫情麻痺

推銷者抓住老人渴望親情、害怕孤獨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問候或帶點小禮品上門拜訪,噓寒問暖拉家常,組織老人參加集體聯歡,營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圍。老人們往往會逐步放鬆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購買那些功效不明、價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三)人際遊說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納一批社交網絡龐大的業務員,讓他們對身邊熟悉的老年親戚、朋友、同事等進行遊說、推銷。老年人有時礙於情面,有時則因輕信親近的人而盲目購買。

(四)附贈誘惑

老人一般深受勤儉節約的傳統思想影響,熱衷於接受商家免費、額外贈送的禮品。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會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要設置購物附贈禮品,一些老人就是在這些禮品的誘惑下盲目購買了商家推銷的保健食品。

(五)品牌誤導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於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擴張,鋪天蓋地片面宣揚「名廠名牌」,使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產生一種誤解,認為「這類產品一定是因為療效顯著,才能有如此名氣,購買這種產品準沒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老年人容易陷入迷信名牌的誤區,沒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正確、合理地選購產品。

(六)僱託迷惑

僱託是不法商家慣用的手段,請來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在公開場合介紹該產品的「特殊療效」和發布「權威檢測報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義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療效;或在銷售現場製造搶購產品,製造購買者甚眾、爭先恐後的假象等。在這些具有迷惑性質的行為面前,老年人往往缺乏辨明真相的能力,最終選擇購買無用的產品。

(七)回報承諾

推銷者以「購買產品即可成為會員,而後推薦別人購買可獲報酬,推薦越多報酬越高」的方式招攬生意,拓寬銷路,這對已經失去穩定經濟來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誘惑力,老人們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購買產品成為會員,甚至落入非法傳銷的圈套。

(八)虛誇療效

商家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洋產品」的旗號,宣稱其產品是「包治百病、治病於無形」的靈丹妙藥,片面誇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藥品使用,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同時,商家對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適用對象隻字不提,極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

(九)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產企業見利忘義,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違禁藥品成分,消費者食用後短時間可能起到緩解病痛症狀的作用,進而對該保健食品產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賴,長期使用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都將構成極大威脅。

(十)流動設點

部分保健食品經銷商採用租賃臨時經營活動場所,設立流動攤點或者上門推銷等方式開展活動,一旦發生重大糾紛或者被執法部門查禁,馬上轉移藏匿,另起爐灶,逃避責任,產品的售後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相關焦點

  • 訪談 | 陳君石院士:正確認知科學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圖/全景網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隨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如何正確食用也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到底什麼是保健食品?經相關部門批准認證的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嗎?如何科學安全選擇保健食品?
  • 陳君石:正確認知按需選擇 科學對待保健食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 日前,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羊城晚報推出的「科學認識保健食品」科普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院士對記者表示,保健食品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選擇時應首先了解自己需要,按需科學選擇。
  • 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的科學認知(四)
    當然,並不能排除某些個體因為患有某種疾病或少數特異性體質人員出現對某些益生菌不適應的個別現象,這些人群可以在諮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員後選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  22、長期食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會產生依賴性嗎?  眾所周知,所有保健食品均是針對適宜的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實現對機體免疫、腸道機能等的調節,主要用於腸道菌群紊亂和失衡的人群。
  • 如何識破保健食品欺詐騙局?昆明市市場監管局來支招
    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盤龍區金江路社區開展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讓廣大市民能夠快速辨別保健食品與藥品和普通食品的區別,不盲目聽信保健食品的虛假宣傳,不臆想通過服用保健品達到治療作用,要充分認識到只有通過合理、科學、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達到預防衰老、減少疾病的目的。
  • 《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報告》發布
    新食品安全法已於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即將於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解廣大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情況,提出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市場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16年2月組織開展了「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活動。
  • 陳君石院士教你科學選擇保健食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與如何正確使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院士對記者表示,保健食品有明確、特定的保健功能,選擇時應首先了解自己需要,按需科學選擇。
  • 開發區開展保健食品科普宣傳進老年大學活動
    為增強農村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保健消費觀念,引導農村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消費,近日,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區分局走進羅埠老年大學開展了一場警惕保健食品騙局的科普宣傳活動。該局以近期接到的普通洗腳器冒充醫療器械、保健品冒充藥品等消費投訴為典型案例,從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保健食品騙局常見的套路、受騙後的維權方式等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活潑生動的講解,加深了老年人科學認識保健食品,強化了老年人保健食品理性消費意識,切實提高老年人對保健食品詐騙的防範意識和辨別能力。
  • 海口市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啟幕
    李鑫 攝為促進廣大消費者科學認知保健食品,幫助廣大消費者切實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開展「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為主題的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
  • 浙江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課堂開進養老院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以前聽專家說好,我就信以為真,馬上拿錢去買,買了40多萬元,家裡半房子都是保健食品,吃也吃不完。今天,聽了你們的講課,以後我再也不買了。」浙江杭州市西湖區椿齡薈養老機構的老人王阿姨對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說。
  • 【食品安全】按需科學選擇保健食品,吃出健康
    維生素、鈣片、魚油……保健食品滲透在各類人群的日常生活中,通過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生活方式,隨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如何正確食用,也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到底什麼是保健食品?經相關部門批准認證的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嗎?如何科學安全地選擇保健食品?
  • 食藥科普:節日購買保健食品認清"藍帽子標識"
    節日送禮,購買保健食品需注意!元旦春節,不少市民都會選擇保健食品作為走親訪友的禮品。牢記選購保健食品應通過正規商家購買,不要盲目輕信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參與「免費講座、旅遊、座談會」等形式的推銷會,認清「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的批准文號及「藍帽子標識」。
  • 「保健食品不是藥物」標識要求明確 專家:保健食品企業需重視自身...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標籤專門區域醒目標示「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內容,財經網注意到,《指南》明確規定了警示區、面積大小以及印刷字體。
  • 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節前保健食品宣傳與監管
    ,那麼保健食品的選購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防範被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呢? 9月22日 ,濱湖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江南大學志願者來到河埒社區,為老人們開展「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的主題講座。宣傳中,志願者們向老人們仔細講解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聲稱、適用人群、標籤標識以及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的區別等知識,向他們強調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更不能替代藥品。
  • 警惕保健食品六大「消費陷阱」
    近日,由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州日報聯合主辦、海珠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辦的第二期食品安全大講堂邀請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學教授蔣卓勤帶大家科學認識保健食品,並就如何避開一些常見的「消費陷阱」,買對
  • 保健食品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專家共議保健食品宣傳方案
    央廣網北京12月21日消息(記者 申珅)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委託,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分會開展保健食品及其註冊與監督管理工作宣傳活動。12月17日,協會聯合健康報社組織召開了「貫徹實施《國民營養計劃》,科學、規範地著力發展保健食品」專家研討會。
  • 減肥控糖,選擇保健食品各有科學方案
    如何將保健食品納入科學的體重管理減肥方案中?有無高血糖人群專用的保健食品?在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羊城晚報》推出的《科學認識保健食品》科普訪談節目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廣東省營養學會營養教育與健康促進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超剛教授給出專業解答。減肥:規劃科學營養方案「肥胖是一個最易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 保健食品廣告新規7月1日出臺 封堵十大江湖騙術
    本報記者魯海燕報導 從今年7月1日起,根據我國《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祖傳秘方」、「無效退款」等保健食品常見廣告語都將被禁止。昨天,北京工商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張翔對此評價說,這些新規是對那些奸商過去常用的欺騙伎倆的有效反擊。
  •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權健事件的鍋保健食品不背
    劉學聰:其實,一直以來,消費者對整個保健食品行業的印象就不太好,這篇文章將大家對保健食品不太積極的聲音都激發出來了,產生了共鳴。而實際上,這個事件中的孩子使用的三款產品都不屬於保健食品。根據丁香醫生的文章,這個孩子使用的是一款紫草體用精油、一款粉末狀固體飲料、一袋沒有配方說明的中藥製劑。
  • 春節網購保健食品已成風氣,是騙局還是健康保障?
    春節歸鄉前,為了體現各自的孝心,在城市追夢的年輕人一改往常,他們中無數人都選擇往老家寄去「前沿、科學、健康」消費觀,更寄去自己的一片孝心。在上海工作、老家在廣西南寧的80後小菲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的她歸鄉前,在春節禮品的選擇上一改以往送牛奶、餅乾、化妝品的習慣,而是花費了半個月的工資,通過天貓平臺給父母寄去了兩盒蛋白質粉、兩盒多維片(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兩盒進口魚肝油。
  • 看見2021|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厲梁秋:保健食品行業需要更多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使得消費者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通過保健食品、鍛鍊、合理作息飲食等方式提高免疫力已經深入人心,保健食品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但同時行業也面臨著痛點和挑戰。過去的一年,保健食品行業受到疫情影響有多大?如何克服困難抓住發展機遇?保健食品行業未來走勢如何?   《看見2021》欄目特別採訪了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