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2019年,《轉基因科學議題》課程在2018級科學教育本科班順利開課。課程第五章的「對話轉基因科學家」實踐教學活動在11月實施,教學中要求學生課程學習小組代表收集小組成員想要問的問題,並凝練問題表達,通過郵件向轉基因作物研究科學家請教。本文是學生與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發者 林擁軍 教授郵件交流實錄。文本信息經過林教授審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將納入課程的教學內容。
李玉(其他小組成員為 熊致墨、汪聖英、尹紫馨):
林教授,從當前中國轉基因技術應用現實情況來看,實現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除了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是否還有很大的因素取決於輿論的變化?
您會如何向您周圍的反轉基因人士做轉基因知識科普?您的家人親戚對轉基因水稻的看法如何?謝謝!
林擁軍:
我同意你的意見,轉基因農作物特別是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還有待輿論環境的改善以及政府的重視。我們應加強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大眾對轉基因以及轉基因作物的認識。
我主要採用上課時間介紹,專程到各大高校對生物學專業師生和電視臺農業節目記者做科普報告,以及跟身邊的人介紹等方式做轉基因科普。我夫人和孩子都是學生物的,是我工作的堅定支持者。
祝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郭虹辰:(其他小組成員為 劉曉雯、唐珺):
林教授,我們在課程中獲悉,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抗蟲大米也獲得美國FDA的安全認可,為什麼卻在我國沒有批准商業化種植?謝謝!
林擁軍:
是的,我國的水稻以及轉基因抗蟲水稻研究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1月美國FDA已經完成對我們提供的抗蟲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的安全性檢測數據的審查,通過了他們的安全性確認,也就是說我們的抗蟲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及其衍生品種的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但至今沒有產業化有多方面的原因:水稻是我國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糧,雖然蟲害也造成水稻嚴重減產,推廣抗蟲水稻可以大幅度減少蟲害造成的損失以及減少殺蟲農藥的用量,但因其產業化牽涉的人群極大,因此人們極其關切;再則本世紀初出現了反轉基因的一群人,大肆製造和傳播謠言,嚴重醜化和妖魔化轉基因,給不明真相的大眾造成很大恐慌,而當時科普工作又沒及時跟進,因此現在還有些人談轉色變。轉基因作物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我當然相信轉基因水稻一定會產業化,但在其過程中需要我們科技工作者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努力以及政府的重視。
洪溪(其他小組成員為 袁敏、黃婕、王鑫):
林教授,現在市面上仍存在很多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的亂象,市民們也對轉基因食品多持有消極的觀點。您作為轉基因科學研究者對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必要性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呢?您作為科學家對那些不看好轉基因食品的市民們做過科普工作嗎? 謝謝!
林擁軍:
樸素理解,產品(包括食品)標識可以給予消費者知情權。在美國對轉基因產品是否標識採取公民投票決定,投票結果是絕大多數州不贊同對轉基因產品給予標識,原因是公民知道任何標識都是有消費代價的,對任何一個產品進行標識,就必須對每批次產品進行許多特徵性和非特徵性檢測,檢測費用肯定攤到產品成本,也即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增加消費者負擔。可能是美國人的科學素養比較高的原因吧,他們不願意為所謂的知情權而增加自己的生活成本。美國的有機產品是需要標識的,整個生產過程做到可追溯,產品成分和一些特徵性參數要檢測和標註,因此一般其價格是普通產品的10倍以上。
中國廣告法明確反對任何歧視性的負標識或反標識,比如過去出現過的「魯花花生油是非轉基因油」等歧視性不負責任的負標識嚴重破壞的市場規則,現已經被撤除。
我們幾乎每位研究工作者每年都會做不少有關轉基因技術和研發的科普,從效果來看,近1-2年輿論環境有很大好轉,真正了解轉基因技術的人群數量增加了,過去的一些有關轉基因的謠言明顯市場小了。
王玉潔:(其他小組成員為 胡璟鋒、周睿思、陳婷婷):
林教授,您在研究轉基因水稻時,有那些困難讓您記憶深刻?您認為目前我國發展轉基因行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謝謝!
林擁軍:
只在最開始建立轉化體系時遇到了較大困難,之後過程比較順利,記憶深得當然成功地喜悅。我國轉基因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待社會輿論環境的改善以及轉基因科普工作的加強。
李星毅(其他小組成員為董凌志、王孫安、張偉、邱偉航):
林教授,國家為什麼只同意了轉基因番木瓜的上市許可,而不同意轉基因水稻的上市?您估計依當下發展趨勢,轉基因抗蟲水稻稻米什麼時候可以上市?謝謝!
林擁軍:
番木瓜環斑病毒給番木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很大損失,有些地方甚至沒有收成,因此產業化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品種有急迫性;另一方面畢竟番木瓜是個小作物,不是大家天天都要吃的,不太受人們的重視,因此其產業化沒有遇到太大障礙。水稻是我國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糧,雖然蟲害也造成水稻嚴重減產,推廣抗蟲水稻可以大幅度減少蟲害造成的損失以及減少殺蟲農藥的用量,但若其產業化牽涉的人群極大,因此人們極其關切;再則本世紀初出現了反轉基因的一群人,大肆製造和傳播謠言,嚴重醜化和妖魔化轉基因,給不明真相的大眾造成很大恐慌,而當時科普工作又沒及時跟進,因此現在還有某些人談轉色變。轉基因作物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我當然相信轉基因水稻一定會產業化,但在其過程中需要我們科技工作者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努力以及政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