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擁軍:我國抗蟲轉基因水稻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2020-12-20 騰訊網

按語:

2019年,《基因科學議題》課程在2018級科學教育本科班順利開課。課程第五章的「對話轉基因科學家」實踐教學活動在11月實施,教學中要求學生課程學習小組代表收集小組成員想要問的問題,並凝練問題表達,通過郵件向轉基因作物研究科學家請教。本文是學生與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發者 林擁軍 教授郵件交流實錄。文本信息經過林教授審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將納入課程的教學內容。

(其他小組成員為 熊致墨、汪聖英、尹紫馨)

林教授,從當前中國轉基因技術應用現實情況來看,實現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除了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是否還有很大的因素取決於輿論的變化?

您會如何向您周圍的反轉基因人士做轉基因知識科普?您的家人親戚對轉基因水稻的看法如何?謝謝!

林擁軍

我同意你的意見,轉基因農作物特別是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還有待輿論環境的改善以及政府的重視。我們應加強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大眾對轉基因以及轉基因作物的認識。

我主要採用上課時間介紹,專程到各大高校對生物學專業師生和電視臺農業節目記者做科普報告,以及跟身邊的人介紹等方式做轉基因科普。我夫人和孩子都是學生物的,是我工作的堅定支持者。

祝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郭虹辰:其他小組成員為 劉曉雯、唐珺

林教授,我們在課程中獲悉,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抗蟲大米也獲得美國FDA的安全認可,為什麼卻在我國沒有批准商業化種植?謝謝!

林擁軍:

是的,我國的水稻以及轉基因抗蟲水稻研究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1月美國FDA已經完成對我們提供的抗蟲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的安全性檢測數據的審查,通過了他們的安全性確認,也就是說我們的抗蟲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及其衍生品種的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但至今沒有產業化有多方面的原因:水稻是我國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糧,雖然蟲害也造成水稻嚴重減產,推廣抗蟲水稻可以大幅度減少蟲害造成的損失以及減少殺蟲農藥的用量,但因其產業化牽涉的人群極大,因此人們極其關切;再則本世紀初出現了反轉基因的一群人,大肆製造和傳播謠言,嚴重醜化和妖魔化轉基因,給不明真相的大眾造成很大恐慌,而當時科普工作又沒及時跟進,因此現在還有些人談轉色變。轉基因作物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我當然相信轉基因水稻一定會產業化,但在其過程中需要我們科技工作者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努力以及政府的重視。

其他小組成員為 袁敏、黃婕、王鑫):

林教授,現在市面上仍存在很多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的亂象,市民們也對轉基因食品多持有消極的觀點。您作為轉基因科學研究者對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必要性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呢?您作為科學家對那些不看好轉基因食品的市民們做過科普工作嗎? 謝謝!

林擁軍:

樸素理解,產品(包括食品)標識可以給予消費者知情權。在美國對轉基因產品是否標識採取公民投票決定,投票結果是絕大多數州不贊同對轉基因產品給予標識,原因是公民知道任何標識都是有消費代價的,對任何一個產品進行標識,就必須對每批次產品進行許多特徵性和非特徵性檢測,檢測費用肯定攤到產品成本,也即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增加消費者負擔。可能是美國人的科學素養比較高的原因吧,他們不願意為所謂的知情權而增加自己的生活成本。美國的有機產品是需要標識的,整個生產過程做到可追溯,產品成分和一些特徵性參數要檢測和標註,因此一般其價格是普通產品的10倍以上。

中國廣告法明確反對任何歧視性的負標識或反標識,比如過去出現過的「魯花花生油是非轉基因油」等歧視性不負責任的負標識嚴重破壞的市場規則,現已經被撤除。

我們幾乎每位研究工作者每年都會做不少有關轉基因技術和研發的科普,從效果來看,近1-2年輿論環境有很大好轉,真正了解轉基因技術的人群數量增加了,過去的一些有關轉基因的謠言明顯市場小了。

王玉潔其他小組成員為 胡璟鋒、周睿思、陳婷婷):

林教授,您在研究轉基因水稻時,有那些困難讓您記憶深刻?您認為目前我國發展轉基因行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謝謝!

林擁軍:

只在最開始建立轉化體系時遇到了較大困難,之後過程比較順利,記憶深得當然成功地喜悅。我國轉基因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待社會輿論環境的改善以及轉基因科普工作的加強。

李星毅其他小組成員為董凌志、王孫安、張偉、邱偉航):

林教授,國家為什麼只同意了轉基因番木瓜的上市許可,而不同意轉基因水稻的上市?您估計依當下發展趨勢,轉基因抗蟲水稻稻米什麼時候可以上市?謝謝!

林擁軍:

番木瓜環斑病毒給番木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很大損失,有些地方甚至沒有收成,因此產業化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品種有急迫性;另一方面畢竟番木瓜是個小作物,不是大家天天都要吃的,不太受人們的重視,因此其產業化沒有遇到太大障礙。水稻是我國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糧,雖然蟲害也造成水稻嚴重減產,推廣抗蟲水稻可以大幅度減少蟲害造成的損失以及減少殺蟲農藥的用量,但若其產業化牽涉的人群極大,因此人們極其關切;再則本世紀初出現了反轉基因的一群人,大肆製造和傳播謠言,嚴重醜化和妖魔化轉基因,給不明真相的大眾造成很大恐慌,而當時科普工作又沒及時跟進,因此現在還有某些人談轉色變。轉基因作物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我當然相信轉基因水稻一定會產業化,但在其過程中需要我們科技工作者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努力以及政府的重視。

相關焦點

  • 歐盟就我國米製品中的轉基因大米成分出臺緊急措施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網站消息,6月14日歐盟發布2013/287/EU號委員會決議,修訂2011/884/EU號實施決議,就我國出口米製品中的轉基因大米成分出臺緊急措施。    歐盟最新決議規定,中國輸歐米製品需附帶檢驗報告,以及由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出具的衛生證書,否則將被退運或者銷毀。
  • 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你才會懂轉基因技術
    幾年以後,美國和加拿大用大西洋鮭魚(三文魚)開展了類似的工作,2015年,美國政府監管部門證實批准轉基因大西洋鮭與非轉基因大西洋鮭一樣安全可以食用,有關研發機構用了20年的時間向政府安全主管部門申請,最後得到了批准。
  • 央視調查:武漢隨機買5袋米3袋轉基因
    轉基因水稻抗蟲效果顯著。 Bt63轉基因抗蟲稻項目帶頭人張啟發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今年4月,記者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5袋不同品種的大米,隨後送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令人吃驚,在這5種大米中,有3種含有轉基因成分。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從沒有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大米的商業化種植,也沒有批准轉基因大米的進口,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出現的轉基因大米和米製品都是非法的,而這些非法的轉基因產品正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
  • 「轉基因大米晚宴」舉行 支持者攜家人參加(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在會上直言,轉基因技術產業化步伐緩慢將是中國的巨大損失。目前,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生產的條件是否成熟?我國對轉基因的政策如何定位?  在「轉基因晚宴」品嘗會現場,一種轉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餅、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黃金大米」則被熬成米粥,供與會者食用。
  • 農業部駁央視轉基因水稻報導
    但農業部目前未批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此前也有反轉人士質疑,中國已經成為轉基因作物濫種最嚴重的國家。情況到底怎樣?答:應該說不存在「濫種」問題。「濫種」可以理解為已經泛濫。央視調查中,提到在湖北買5袋大米,3袋檢測出轉基因。按這個結論往回推,市場銷售的水稻種子中起碼有五分之三為轉基因品種,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節目中記者調查時還要打電話找「熟人」購買,說明量很少,屬於「地下」交易。
  • 美國讓吃、中國還沒讓種轉基因大米之思考
    據科技日報報導, 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華恢1號水稻轉基因大米在美國通過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商業化許可,可以在美國上市。但是在產業化,也就是種植方面,中國轉基因水稻被置於玉米和大豆之後,並沒有列入「十三五」期間轉基因產業化作物名單。也是因為如此,華中農業大學研發團隊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並得了美國FDA的批准。「FDA給出的結論是:相較於源自商業化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來源於華恢1號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在營養成分、安全性和其他相關參數上與其無實質性差異。」
  • 專家稱轉基因大米最遲5年上老百姓餐桌(圖)
    華中實驗室回複本報記者稱:「近年來,我們的科研人員一直在食用轉基因大米,他們健康狀況良好。」「轉基因水稻一旦被批准商業化種植,我們研究者的米缸裡肯定都是轉基因大米。」「水稻是中國的主糧,我國科學家研發轉基因水稻從一開始就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國家為我校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發放安全證書也是慎之又慎。」除了安全,人們也好奇大米的口感。
  • 食品安全:我國一批出口大米製品被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遭退運
    近日,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通報系統(RASFF)2020年第51周通報了我國產品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三種大米製品因含有未經批准的轉基因成分遭到進口國英國的退運處理。實際上,自2013年以來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米粉製品已經多次被檢測出轉基因成分,就在今年8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0701第1號通知,要求對我國產大米製品和木瓜產品實施進口轉基因檢查措施,檢查頻率為每次進口時都應保存和檢查貨物(詳見《大米製品漸成重災區:我國出口歐盟米粉再現轉基因成分被扣押 》)。
  • 山東大米製品時隔8年重返歐盟市場
    幾年前,歐盟揮舞技術壁壘的大棒,大幅度提高我國大米製品進入門檻。2012年2月1日起,歐盟要求出口商必須在出口前提交米製品檢測報告,證明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並制定了499項農藥檢測限量。青島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副處長徐海濤介紹,為應對此項要求,同時避免歐盟對我國出口的米及米製品全面封關,我國要求輸歐米及米製品生產企業必須建立自有原料種植基地並進行備案。由於缺少符合條件的種植基地,山東省8年來米製品對歐出口完全停滯。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此次修訂將決議的適用範圍調整擴大到未去殼米、糙米、米粉、大米澱粉等27大類產品,歐盟成員國還會對名單以外可能含有大米或用大米製成的食品隨機開展檢查。就是在水稻裡引入抗蟲基因,這個抗蟲基因讓水稻分泌一種叫做BT的玩意兒,是一種有毒蛋白,這種毒蛋白蟲子吃了之後會被毒死,但是這個問題就來了,蟲子吃不下去,人能吃的下去嗎?
  • 轉基因大米端上餐桌:還是先聽聽民意-搜狐評論
    中國出口轉基因大米將遇壁壘     中國是穀物淨出口國,其中水稻佔重要地位。,2009年1~10月,我國累計出口大米64.4萬噸,約佔我國糧食出口總量的1/4。一旦我國大面積種植傳基因水稻後,在出口時或將受到一些國家的牴觸。
  • 我國部分轉基因食品名單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夏曉倫)近日,媒體報導了「南方食品豆粉含轉基因成分」等轉基因系列事件,引起部分消費者的關注與討論。市面上流通的哪些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梳理,總結出部分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類型。
  • 時隔八年,山東米製品再度敲開歐盟市場大門
    在菏澤博勢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上趕製的都是歐盟國家的訂單。為他們敲開歐洲市場大門的,是出口到保加利亞的10.08噸葡萄葉大米包罐頭。菏澤博勢食品有限公司品管部經理袁廷耀說:「雖然這次出口量不大,但是各項檢驗數據標準全部符合歐盟出口要求,這給我們擴大歐盟出口增加了信心。」這份醞釀了整整8年的信心,來之不易。2012年,歐盟提升了對中國輸歐米製品的檢驗標準,山東企業對歐出口完全停滯。
  • 「中國農業新聞網」轉基因食品能吃嗎?
    轉基因好還是非轉基因好?這個問題爭議了近20年,但仍然阻止不了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去年12月,《科學》雜誌報導,一種轉基因黃金大米將面世,而孟加拉國有望成為首次嘗試種植黃金大米的國家。社會在發展,有些人的觀念卻停滯不前。
  • 義大利通報我國出口糯米糰檢出轉基因成分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18年3月14日,義大利通過RASFF通報我國出口糯米糰不合格。不合格原因為,檢出轉基因成分。糯米糰 2018.0688 檢出轉基因成分
  • 轉基因生物技術在爭議中前行
    使用轉基因的種子,例如水稻、玉米和菸葉,可以有效地抗蟲、抗病。這樣做既保證了農業生產,又可以減少環境汙染。        實際上,轉基因在大自然中一直存在,是可以自然發生的,今天我們見到的物種也是經過億萬年「物競天擇」演化而來的。我們吃的大部分農作物都是人類長期進行人工育種、轉基因的結果。
  • 61院士曾上書推廣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新聞—科學網
    轉基因大米晚宴」。 自今年5月以來,類似的轉基因大米試吃活動已在我國28個城市開展,都是華中農業大學為活動提供所需的轉基因大米。而這一次,還加入了剛剛收割不久的、由其自身研究種植的「黃金大米」。 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我國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61名院士在建議書中寫道,『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同時院士們指出農業部的不作為。」 為什麼轉基因水稻產業化會陷入困境?
  • 隆平高科旗下轉基因玉米獲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公告介紹稱,轉基因玉米瑞豐125是國內首批獲得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化事件,該玉米運用了基因融合技術將兩個Bt抗蟲基因整合到一起發揮作用,其抗除草劑基因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基因,目前已在中國和美國獲得了專利。
  • 用化學常識解釋轉基因
    其實,所有雜交品種都有局限性,而轉基因可以彌補雜交品種的局限性。比如,雜交品種不抗蟲,不抗病,不抗除草劑,轉基因以後就可以抗蟲,抗病,抗除草劑。雜交育種的局限性雜交育種是在同一物種內雜交,玉米與玉米雜交,小麥與小麥雜交,水稻與水稻雜交。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研發對象更加廣泛,已涵蓋了至少35個科,200多個種,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麥等重要農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等。研究目標更加多樣,由抗蟲和抗除草劑等傳統性狀向抗逆、抗病、品質改良、營養保健拓展。轉基因技術更加精準,基因編輯技術、定點重組技術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實現安全化、精準化。  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技術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