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報導, 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華恢1號水稻轉基因大米在美國通過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商業化許可,可以在美國上市。
據介紹, 華恢1號轉基因水稻培育成功之後,在2009年就獲得中國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2014年證書到期後續申請獲批。但是在產業化,也就是種植方面,中國轉基因水稻被置於玉米和大豆之後,並沒有列入「十三五」期間轉基因產業化作物名單。也是因為如此,華中農業大學研發團隊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並得了美國FDA的批准。
「FDA給出的結論是:相較於源自商業化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來源於華恢1號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在營養成分、安全性和其他相關參數上與其無實質性差異。」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林擁軍接受採訪時說,「這意味著華恢1號稻米上市前無需經FDA的審查和批准。」
如此一來,華恢1號轉基因水稻將面臨「美國讓吃、我國還沒讓種」的尷尬局面。我們不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威,沒有能力判斷中美雙方的對與錯,是與非。但是中美雙方不同的市場特點,和市場管理決策還是耐人尋味的。
對於轉基因,在中國用「談虎色變」來形容一點不誇張,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沒有經過幾十年的觀察,不知道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但是也有人指出:雜交水稻,同樣沒有經過觀察。但是卻可以大行其道。這就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了。
轉基因和雜交水稻可以相提並論嗎?其實,他們有一些相同點,都是基因改變創造的新物種,區別在於技術手段的不同。應該說,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或者說現象,我們無意於分析其對錯。
同樣的,在數據存儲專業領域,也有類似的有趣的話題:例如前不久新華三收購Nimble之後,對外宣傳Nimble產品的特點是:全閃的性能,混閃的架構。這可能嗎?既然如此,要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做什麼?有意思的是,除了混閃之外,Nimble自己也在推全快閃記憶體架構,此外,新華三還有基於3Par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
問題其實出在:怎樣來理解這些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差別。
混閃和全閃還是有性能差距的,但二者相差不多。如何選擇,其實還是應該根據應用場景和預算進行選擇。
同樣的,傳統存儲和軟體定義存儲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二者差別在於架構不同,一個是集中式,一個是分布式。前者屬於專屬系統,價格相對比較高;後者基於通用x86存儲,在價格上有些優勢。
類似的還有超融合,所謂超融合不僅提供分布式存儲的功能,同時還可以承擔計算的任務,管理與運維更加簡單。
既然如此,同樣的功能實現,為什麼不選擇又便宜、又靈活的解決方案呢?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和上面的轉基因水稻有些類似,不能夠光看表面,還是有很多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才能夠得出結論。在華恢1號轉基因水稻上,FDA給出的結論是可以食用,至於美國消費者如何選擇,這就要看FDA的專業和權威性了。
中國在轉基因的問題上,也是要求明確標註,將選擇的權利交給消費者。消費者怎麼選擇呢?這就要根據對於技術的把握和了解了。同樣的,在系統的選型上,不同用戶也會有不同的選擇!但是不管怎麼選擇 ,搞清楚技術差異,還是非常必要的。
對於食品安全可以謹慎一點,那是因為除了轉基因之外,還有別的選擇!但是對於病人來說,在靶向藥物的選擇上,可能沒有更多的選擇!
總之,選擇沒有對和錯!情形不同,選擇也會有不同!這應該就是沒有結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