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公眾號博主、網店店主、電子競技工作者……最近,教育部最新的就業指標統計標準裡,這些都被納入自由職業的範圍,這意味著以往這些「不務正業」的活計,現在已經被「認證」為正兒八經的職業了。 實際上,在這些職業「轉正」前,已經憑藉著大量的就業機會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投身其中,積極打拼。對於這些「新潮」的職業高校畢業生們怎麼看?
新職業,新潮流
鍾琦凡現在是光譜電競俱樂部的一名電競教育員,作為南京傳媒學院電競學院成立後第一批學生,雖然還沒有到真正的畢業季,但是鍾琦凡已經早早地找好了工作,完成了就業合同的籤訂。目前,帶領一群青訓生進行日常訓練和學習是鍾琦凡工作的主要內容。 「這些孩子們早上訓練,下午我就給他們上藝考課程,現在開設電競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電競也變成國家承認的體育項目之一了,孩子們除了日常練習外,也可以像同齡人一樣正常地走進大學課堂。」鍾琦凡說。除此之外,下午四點他還要帶孩子們進行體育鍛鍊,一天的工作到傍晚6點寫完反饋總結才算結束。「俱樂部裡最小的孩子不過13歲,最大的也才剛剛18歲,正是思想建樹和建立社會認識的關鍵期,我覺得我的責任還是很重的。」 與此同時,在傳統專業也有一幫年輕人脫離專業的限制,前往新職業的領域尋找機遇,而白雨薇就是其中一員。 起床、洗臉化妝、對接廣告客戶、拍片子剪片子……這些步驟構成了白雨薇的一天。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白雨薇在這個畢業季顯得格外悠閒,不同於同學們頻繁地在各個招聘會之間奔走,白雨薇早早就定下了她的就業方向。「我現在是一名自媒體從業者,拍視頻剪片子就是我工作的主要部分。」 白雨薇從大學開始從事自媒體行業。「剛開始是我導師給的建議,讓我去微博上開直播,後來我也喜歡上了這個職業。」從最開始的微博到後來轉戰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白雨薇逐漸體會出這個職業的樂趣。不用應對工作中複雜的人情管理,也不用遵循刻板的上班時間……「我只需要對接好客戶,工作時間和方式都可以自己決定。」 選擇從事新職業是個案還是畢業生的新潮流?微信公布的數據顯示,近400萬年輕人(18-25歲)成為公眾號創作者,正在靠才華賺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從事新職業,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沈菲深感認同,「從我們學院的數據來看,近年選擇做公眾號、頭條號和抖音直播自媒體的同學越來越多了。」
新職業同時也是新挑戰
新就業形態發展迅猛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成長的煩惱」。 新職業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近日對2000名18-35周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8%的受訪青年認為新職業需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67.9%的受訪青年建議對新職業從業者開展業務素質培訓,56.7%的受訪青年希望設立恰當的準入門檻。 行業標準不完善是白雨薇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我是沒辦法交的,自媒體人除非掛靠公司不然這些社會保障都無法享受。」但是掛靠公司同樣面對風險,白雨薇坦言:「一些公司看你經驗不足就會欺負你,由於相關法律還不完善,自媒體個人目前維權很難。」 鍾琦凡同樣也遇到了麻煩。作為這個專業的第一代實踐者,鍾琦凡的工作大多需要自己摸索完成。「自從國家承認電競是正規職業後,光譜電競俱樂部來的青訓生越來越多了,這些孩子們早上訓練,下午我就給他們上藝考課程。」 現在開設電競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電競也變成國家承認的體育項目之一,但從另一方面而言,由於電競行業發展快速迅猛,相關的人才目前都處於急需狀態。「中國電競的未來不可能在網吧裡,青訓生們除了日常練習外,同樣需要走進大學課堂,學校的系統培訓會讓他們走的更遠。」目前,建立電競行業準入門檻和培訓系統是鍾琦凡最大的心願,「現在電競各個方面都缺人,特別是基礎教育方面,電競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快,需要一個系統的教育體系來幫助它更好的成長。」
多元就業帶來社會變化
教育部此次出臺的新政策讓沈菲覺得十分驚喜。「我覺得這些新職業特別好。無論是電商還是自媒體,或是其他的新職業,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就業的機會。新政策可以促進就業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就業方式讓社會也變得更加多元。」 教育部頒發新的就業統計指標也讓從事新職業的畢業生們鬆了一口氣。 白雨薇坦言,在新政策之前,由於就業選項單一,學校計算就業率的時候只能把像白雨薇這樣的新職業從業者算在未就業裡。而這不光對選擇這些職業的畢業生們有影響,也影響了學校的整體就業情況。 除此之外,這次對新職業的正名也讓不少父母感到如釋重負。新政發布後,來自安徽的吳女士第一時間在多個家庭微信群中轉發了相關信息,兒子王俊在今年畢業後沒有選擇大公司的offer而是開了一家網店,吳女士在支持兒子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對於我們這輩人來說,『金飯碗、鐵飯碗』的觀念早就根深蒂固了,親戚朋友以前都覺得王俊是無業游民。現在新政出來了,我趕緊轉發給大家看看!」 對此,白雨薇也有同感,「自媒體這份工作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是難以理解的,總有人覺得你是不務正業。這次教育被部承認後,我終於能挺起腰板向親戚們介紹我的職業啦。」 新職業創造多元社會不僅帶來對固有就業觀念的衝擊,從長遠看,一個全新職業的發芽也將帶來相關產專業的多元發展。 近年以來,在高校裡雨後春筍般生長的不僅是電競專業,如電商直播專業也在揚州、義烏等地的高職院校相繼成立。此外,在人社部的統一部署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了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截至6月初,平臺已完成首批數位化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無人機駕駛員等13個新職業在線培訓資源上線工作,可基本滿足學習者需求。 交匯點記者 陳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