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的黑船事件與炮艦外交,對日本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

2020-12-23 歷史皇太后

1853年6月3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長官,馬修·佩裡率領四艘軍艦抵達了日本的浦賀港。佩裡此行是被時任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總統授予了讓日本"開國"的任務,其目的是在於為美國未來的在日利益。而佩裡的到來也確實為閉關的日本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一場變革就在不經意間展開了。

一、黑船來航

佩裡選擇進入浦賀港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很清楚浦賀在日本自古便是一個良港,同時經由位於"外海"的浦賀港的浦賀水道,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四艘軍艦可以由此進入"內海",也就是江戶灣之中(如今的東京灣)。而佩裡知道幕府在這裡設立了關卡,由所謂的"浦賀奉行"直接管理(負責城下町內行政和司法等事務,當地的為一名町奉行),凡是進入"內海"的船隻都要接受審查。但佩裡本人並不打算遵守幕府的規矩,他打算強行進入江戶灣。

按照19世紀的國際法規定,距離海灣入口11公裡以內的狹長水域,被視為海灣所有國的領土範圍,他國船隻抵達時,應遵守該國的領土權利,並接受其法律引導。但佩裡有意要挑戰幕府的權威,因此他在第二日就命令艦隊經浦賀水道進入了江戶灣,這本身就是一種挑釁行為。事實上,佩裡要做的不僅僅是如此,他還在第三天命令測量船對江戶灣的進行測量,以確認當地的水文數據。

佩裡此舉自然是對日本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進行踐踏,幕府局曾派人與佩裡進行交涉,前往交涉的人是浦賀奉行的"與力"中島三郎助和一名荷蘭通事(與力:捕吏,是奉行的下屬。通事:等同翻譯)。當時二人登上了佩裡艦隊中的薩斯凱哈那號與佩裡進行了交涉,對於佩裡的種種行為進行了抗議。可狡猾的佩裡聲稱,自己攜帶了美國總統的親筆信,堅稱要將此信轉交給幕府高層,並要求進行外交會晤。

這種要求肯定是極端無禮的,尤其是佩裡在此後幾天的種種行為,就更是無禮和野蠻。但是中島三郎助則認為無法與佩裡進行對抗,因為他發現了佩裡的軍艦十分先進,並且配備有當時遠勝於幕府舊式火炮,射程在6公裡的"佩克桑艦炮"。另考慮到的佩裡的軍艦多為大型軍艦,而幕府這邊僅有排水量不過150噸,船員僅20人的非武裝船"千石船",無力與美國艦隊對抗。那麼,雙方的戰力差距十分明顯,縱然日本方面有什麼不滿,如今也只能忍著了。

二、幕府與美國的初次談判

幕府很快得到了有關美國東印度艦隊的情報,這種情報證明了幕府無法擊敗佩裡,因為就連江戶城都在對方的艦炮範圍內。現在幕府就算是採取武力驅逐的行為,只會招致一次慘痛的失敗。這種未戰則敗的局面,對於日本武士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屈辱。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對佩裡的行為進行抗議,但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任何的價值。可以說,佩裡的到來讓閉關鎖國多年的日本,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和世界強國間的差距。

此時,幕府不得不接受美國總統的親筆信,畢竟這已經是涉及到兩國的外交事務了。然而在交涉地點上,雙方又一次發生了矛盾。幕府是打算雙方在長崎進行交涉,畢竟這裡是幕府與別國進行外交會晤的傳統地點。可佩裡表示美國總統要求在江戶進行,因為這裡是德川幕府的大本營。最後德川幕府和佩裡各讓一步,在浦賀南部的"久裡濱"進行會晤。(今橫須賀市)雖然乍一看是佩裡做了讓步,但實際上卻是幕府讓步居多,畢竟這並非是在長崎進行的。

而且這封親筆信本身也帶來了許多的麻煩,因為它實際上是要求幕府打開國門,與美國進行貿易通商。考慮到日本的國策是以"閉關鎖國"為國策的,所以美國的要求無疑是動搖幕府統治的根基。但是佩裡的武力十分強大,幕府唯恐一昧拒絕會招致戰爭,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最終幕府選擇了尋求各路大名的意見。這在德川幕府的統治歷史中,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然而49家大名中,只有31家做出了答覆,認為應當果斷拒絕的只有14家,其餘的大名態度都很模糊。歸根到底,是因為各大名深知在絕對的實力差距下,幕府不可能正面拒絕美國的要求,遲早要妥協的。幸好此時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病重,所以幕府"家中"阿部正弘就以此為藉口(幕府將軍直屬的最高政務官員),表示需要得到孝明天皇的批准,方可以籤訂條約。故此,佩裡只能選擇先返回美國,並與幕府約定隔年籤訂條約。

三、黑船事件對日本的影響

事實上,當時各路大名對於"黑船來航"事件的反應不一,堅定拒絕者有,贊成通商者亦有。其中明確要求拒絕的,是前水戶藩的藩主德川齊昭。按照德川齊昭的觀點,日本此時無力與美國進行抗爭,與美國的外交交涉也確實必須小心。但這絕對不是應對美國妥協的理由,日本應該採取拖延手段,儘可能的進行拖延。同時就日本的體制問題,應該做出有效的改革,建立"舉國一致"的體制,並且達成富國強兵的目標,確保能夠在軍事上能與美國抗爭。

而彥根藩的藩主井伊直弼則不是這麼想,雖然說他也曾經主張拒絕美國,可在7月18日,俄國使節普提雅廷也來到了長崎,要求幕府採取"開國通商"的政策。這一情況讓井伊直弼立刻醒悟了過來,井伊直弼很清楚,美國絕不是唯一一個覬覦日本的人,在這之後必然會有其它國家陸續來要求通商。即便如今以妥協戰術搪塞了美國和俄國,那之後如英法等國又該如何應對呢?也因此,井伊直弼迅速放棄了原本的想法,轉而開始支持開國通商。

按照井伊直弼的想法,目前的重點還是在於開國通商,這的確會有損於幕府如今的統治,甚至可能會動搖根基。但是如果不能開國通商的話,那麼日本必然陷入落後之中。為今之計,應該妥善利用開國通商這一前提條件,主動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貿易,並將所獲利潤用於壯大日本自身。當然,井伊直弼也認同了德川齊昭的看法,認為將日本上下的人心統一,達成"舉國一致"是日本現今最好的策略。

至於在幕府的幕臣之中,唯有勝海舟一人支持了井伊直弼的觀點。勝海舟本人是一個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人,他認為如果日本要確保國家安全,建立海防制度是必然實施的措施這就需要日本購置新型軍艦和火炮,並獲取相關的技術。只不過建立海防所需的資金甚多,如不採取開國通商的策略,那麼日本必然無法湊足所需的海防建設經費。而與之相關的軍制、政治的方面的改革也必須一併進行,否則日本也沒有未來可言。

結語

最終,就開國與否的問題,在佩裡重返日本之前,幕府上下與諸多大名始終沒有達成一致。但如德川齊昭和井伊直弼都認同了"舉國一致"的必要性,並且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支持。而勝海舟的言論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可以說,恰恰是"黑船來航"讓日本從美夢中驚醒,意識到了自己和世界的差距。然而,這宛如噩夢一般的開局,到底都以為這些什麼,就都還是一個未知數了。

參考文獻:《從幕末到明治1853——1890》

《日本近代史》

《幕末大全》

相關焦點

  • 美國黑船叩開日本國門 這個16歲的少年記錄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之命來到日本的時候,船上年紀最小,只有16歲的船員威廉·斯佩登目睹了這一改變未來世界大國格局的事件。這次航行帶著金融投機與建立外交的目的,卻以數艘炮艦作為後盾。儘管美國「黑船」的武器裝備令人生畏,但與幕府的談判直到次年3月才結束。經過了幾個世紀的孤立後,日本不情願地打開了國門,5年內,陸續籤署了與英國、俄國和法國等國的貿易條約。
  • 他是浪客劍心的原型,也是日本幕末的武士縮影
    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技,而幕末的日本就籠罩這種殺人技的陰影下。諸多傳奇被演化成黑白的線條,在另外的次元空間講著不同而又神似的故事。這裡有愛彈三味線的高杉晉作,也有擅長逃跑的桂,有拔刀飲血的新選組,也有來自不吐槽會死星的萬事屋。
  • 幕末時期的傳奇之人,為明治維新指明方向的日本奇才——坂本龍馬
    不過與之相比,幕末的奇人坂本龍馬則更為神奇——他生前或許默默無聞,卻寫下了引領日本明治維新舉措的「船中八策」,也為薩摩藩和長州藩這兩個宿敵冤家奠定了聯盟的基礎,並形成了日後戰勝幕府的薩長聯盟,甚至於在其死後數十年揚名於日本。那麼究竟這位幕末奇人是怎樣的存在?他又有什麼傳奇之事呢?
  • 在江戶時代開始,漢學與漢譯西籍對日本蘭學有何影響?
    如果說漢學對蘭學發展是「素養"和「媒體」的話,從清朝,尤其是晚清輸人的漢籍對幕末的蘭學來說,無疑起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史學家井上清斷言漢譯西籍和從荷蘭語譯出的典籍- -起成為日本近代知識的兩個源頭:「幕府末期的日本學者文化人等,經由中國文獻所學到的西學情形與一般近代文化,並不比經過荷蘭所學到的有何遜色。」
  • 日本風雲:從幕府統治到明治維新,倒幕運動是如何影響了日本的?
    在1852年「黑船事件」後,日本迫於美國武力威脅被迫開國,結束了日本長達200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在這次事件後,日本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幕府的統治開始慢慢瓦解,隨後各地陸續爆發的「倒幕運動」,讓幕府統治日本千年的歷史徹底終結。
  • 甲午日本海軍近一半都是木頭殼子炮艦
    聯合艦隊包含帆船炮艦和商船炮艦日本海軍34艘戰艦隻8艘拿得出手一般而言,我們普遍認為,日本特別肯花錢,買了很多先進軍艦組成的聯合艦隊,結果在甲午戰爭,全部先進軍艦的日本艦隊打敗了不肯花錢,全部是舊船的北洋水師
  • 漫步京都伏見,親身體驗日本幕末浪漫
    伏見區是澱川和宇治川的交界,也是大阪和京都間水路航運十分重要的樞紐,另外因為水質良好,此區也是日本酒著名的產地之一,加上在幕末歷史中所佔的重要位置,更豐富了這個「港町」的歷史文化內涵。來到伏見區不妨蕩舟於澱川之上,沿著歷史名人走過的軌跡,認識伏見的獨特之處。
  • 英國鬧了個大笑話,剛叫嚷「炮艦外交」,新航母就直接趴窩了
    第一軍情作者:君劍英國某些所謂的評論家,最近把「炮艦外交」的言論擺在了檯面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則笑話。但和這些「井底之蛙」相比,英國詹森政府的言行,居然也沒好到哪裡去。不久前日本媒體報導稱,詹森已經宣布將在明年向亞洲區域派遣英國新銳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這是一型排水量達到6萬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且裝備從「美國表弟」那裡拿到的F-35B短距起降隱形戰鬥機,針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到亞太刷存在感的計劃,英國似乎信心滿滿,仿佛「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尚未消失殆盡。
  • 近代日本崛起之路:一次「黑船事件」,竟在中國找到新出路,禍及了清王朝!
    近代歷史進程中,日本是最後一個搭上列強末班車的,我們都知道因為有「明治維新」改革,才走上興國之路。但是造成改革的發生,是一場「黑船事件」導致的,最後日本人被喚醒,卻在中國找到了出路,自從超越亞洲各國,走上強國!本文重點介紹日本這段歷史的起始,而同時代清朝卻走向衰亡之道。
  • 李永晶評《從幕末到明治》︱明治維新是古典精神的自我實現
    對中國讀者而言,理解鄰國史上的這一事件,幾乎在理解自身歷史時不可或缺——作為近代以來競爭、效仿、敵對、合作對象的日本,作為今日在很多人眼中依然是亦敵亦友、難以定位的日本,正是明治維新的產物。中日關係的這種狀況也會激發讀者去思考:這到底是為什麼?《劍橋日本史》不過,單純地這樣提問會讓人感到茫然無措。
  • 日本當年為發展經濟,喪心病狂賣女人,揭秘'南洋姐'的黑歷史
    近些年,日本政府屢次修改教科書,刻意美化並且隱瞞軍國主義罪行的事件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日本政府,在本國右翼分子勢力的推動下,屢次不顧中國政府的譴責,修改教科書,為日本軍國主義脫罪。本該寫入教科書的,應該是侵略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帶來的反思,還有那些無數被刻意隱瞞的黑歷史。我們要警惕日本美化戰爭記憶。
  • 日本動漫無處不在的「新選組」究竟是啥?
    日本的老動畫、漫畫有些挺長的,想要一次性補完是不大可能的,只是圖新鮮看個幾集十集,了解一下相關的東西,其中有關日本歷史題材的動畫引起了我的一些興趣。日本人因為一些獨特歷史觀的緣故,非常喜歡亂世的背景,這些歷史題材的作品一半發生在"戰國",另一部分發生在"幕末"。
  • 雪峰居士曰:日本史人物/事件簡評——「王政復古」政變
    王政復古,是指日本幕府時期,天皇從幕府手中重新奪取政權的活動。主要的有鎌倉幕府後期後醍醐天皇奪取政權的活動。但是先後被鎌倉幕府和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挫敗。此後幕府勢力步步做大。江戶時代後期,又一次爆發廢除江戶幕府、政權移交朝廷的政變,是明治維新的一個高潮。
  • 原來日本人早就試過洋務運動不行了
    日本的國法雖然規定了鎖國,但是對於一個島國而言,在四面環海,狹小的地域,貧瘠的資源的條件之下,絕對的鎖國是不太實際的。主觀的阻力來源於日本並非統一國家,在幕府統治邊緣,那些強大的藩在對外交流方面有不同的考量。為了調和主客觀矛盾,日本人實際上在長崎港通商。
  • 日本奇特的「黑船祭」,為何紀念美國佩裡將軍
    中國和日本雖然同屬亞洲,但是,中國和日本文化卻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日本在近代作為亞洲最聰明的學生,奉行「脫亞入歐」,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被殖民統治的危機。如今,日本橫須賀每年都有「黑船祭」活動,這個活動竟然將侵略者當做英雄一樣懷念,為他立碑,這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是難以理解的,想必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馬休佩裡這個人。馬休·佩裡出生在羅德島海軍家庭,父親和哥哥也是海軍將領。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領遠徵軍打開了日本的國門。
  • 英法還想對華搞炮艦外交?不要低估解放軍實力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英國海軍最快明年初向日本近海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而且可能是長期部署。該航母打擊群預計將與日本自衛隊、美軍舉行聯合演習,也會在包括衝繩群島的海域進行巡航。
  • 還想在中國家門口炮艦外交?英剛叫囂航母直闖南海,下一秒悲劇了
    圖為英國航母最近美國法國與日本計劃將於明年在亞太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活動,這次英國也沒有閒著,也打算趟渾水並且派出本國的航母前往亞太,就在英國剛剛叫囂航母將直闖南部海域之際,下一秒卻悲劇了,原來英國手中的兩艘航母還存在大大小小的毛病沒有解決,光一個漏水就夠英國頭疼的了,而且還無法給航母配齊護航戰艦,就這樣還想在中國家門口重演1840年的炮艦外交嗎?
  • 鄧小平「韜光養晦」被誤譯 給外交負面影響
    內容提示:中日關係因為釣魚島撞船事件日趨緊張,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國防大學教授熊光楷上將
  • 剛說來搞「炮艦外交」,艦隊還沒出港航母先漏水了
    英國著名嘴炮評論家格拉斯·穆雷更是在媒體上大聲疾呼,要讓英國重啟"炮艦外交"戰略,派遣航母戰鬥群到東亞進行震懾。說真的,英國人也不知道為啥,明明國內新冠疫情如此嚴重,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結果在議會討論來討論去,居然把英國2021年軍費預算增加到165億英鎊,大部分錢還是分給海軍造船。這是什麼操作?自己家沒錢了造槍造炮出去搶錢嘛?真當自己是19世紀的大英帝國了?
  • 幕末日本公卿的快速致富計劃,有些方法很下作
    1看過霍建華《鏢門》的朋友,應該還記得裡面有個沒落王族額爾赫,跟著老油條佟哈走南闖北,靠打秋風和碰瓷為生。在日本幕府時代,有些朝廷公卿幹的事,跟額爾赫有得一拼。3這是公卿三條實美的妻子,如果沒有美國人炮艦叩開日本國門,沒有尊王倒幕,沒有明治維新,很難想像,她能穿上如此華麗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