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些日子因為疫情,也不能出門,一開始宅得還算開心,然後漸漸地就沒事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消磨時間呢?那當然是學(看)習(老)歷(番)史啦。
日本的老動畫、漫畫有些挺長的,想要一次性補完是不大可能的,只是圖新鮮看個幾集十集,了解一下相關的東西,其中有關日本歷史題材的動畫引起了我的一些興趣。日本人因為一些獨特歷史觀的緣故,非常喜歡亂世的背景,這些歷史題材的作品一半發生在"戰國",另一部分發生在"幕末"。
而只要是以 "幕末"為背景的故事中,又有一個名字,如幽魂般,迷離、悽豔又揮之不去,令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那就是"新選組",又名"新撰組"。
動漫中的"新選組"
"新選組"有多被偏愛呢?無數你所喜愛的作品中都有新選組的影子。比如銀魂中的"真選組"就是惡搞自新選組,其中人名"近藤勳""土方十四郎""衝田總悟"等名字更是明著惡搞歷史上新選組的真實成員,即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和傳說為劍術天才的"衝田總司"。
不但在《銀魂》中被惡搞,上世紀90年代的名作《浪客劍心》中,也有新選組的身影;
——只有男性讀者對新選組感興趣嗎?大錯特錯!宅女們對於新選組的愛好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女漫畫家黑乃奈奈繪(這名字真夠拗口的)創作的《新撰組異聞錄》:
不過因為獨特的女性情懷,很多歷史故事講著講著路子就野了起來。比如以新選組為題材的乙女遊戲(也就是女性向的戀愛遊戲),訴說無法逆轉的幕末歷史中的悽婉戀歌的《薄櫻鬼》:
本以為《銀魂》和《薄櫻鬼》路子已經夠野了,但是一山還比一山高。這個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武士組織留給流行文化的不僅有他們自身,還有他們的刀劍。《刀劍亂舞》裡面許多刀劍的原型,就是新選組成員當年所佩帶的武器,如"加州清光""和收泉兼定""大和守安定"等,不過這裡面有些不確定是史實中確實由新選組成員佩戴的……
"新選組"的歷史原型
——新選組為何如此受到二次元文化的青睞?為了了解這一情結的形成過程,就必須先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新選組和其歷史背景"幕末"。
近代以前日本的權力體系比較獨特,天皇是名義上的統治者,而實質上的統治者卻是幕府將軍。隨著西方對東方的侵略,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來到日本,"黑船事件"爆發,日本被迫向歐美開國。"黑船"之後,幕府的統治權威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關於日本未來的去向,國內爆發了不同的聲音,由此,便開始了各方志士對"尊皇攘夷"的聲援和幕府對這些力量的殘酷鎮壓……直到明治時代完全來臨之前,這個混亂血腥的年代,便是"幕末"。
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按照中國人的讀史習慣,在歷史故事中被歌頌的,往往是順應了歷史的人或者捨身為民的悲劇英雄。已知,被日本人認為是奠定了日本近代史的坂本龍馬屬於幕末志士,那麼你猜"新選組"屬於"幕末志士"還是"幕府爪牙"呢?
——很不幸,是後者。這是讓我大跌眼鏡的一點。隨著倒幕運動的愈演愈烈,幕府一反以往的森嚴封建等級,不問身份的募集武藝高強的流浪武士,成為了"壬生浪士組",隨後"壬生浪士組"內部進行了暗殺和肅清,最終以近藤勇為局長成立了新選組。
在與長州志士爆發激烈衝突的"池田屋事件"之後,新選組一戰成名;隨後在內部的肅清中,於"油小路事變"刺殺了離隊的尊皇派前新選組成員伊東甲子太郎;再後來,舊幕府軍戰敗,"新選組"徹底變成了非法組織,成員除了個別得以善終基本死絕,能活到四十歲就算你走運,最終新選組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始至終,新選組的立場都是站在舊幕府的一邊,捕殺當時的先進分子。立場上新選組逆歷史潮流,行動上以暗殺和肅清為主,對敵人狠對自己人更狠,絕非善類。當時的百姓對於這群身著獨特羽織、出現即可能帶來血氣的壬生狼大概是沒什麼好感的(薄櫻鬼裡也顯示,一旦新選組路過,百姓皆閉門閉戶),對明治政府來說他們更是上一個時代的敵人。
但是新選組的某些屬性,顯然是和日本人的歷史口味相符合的;他們全部都是在舊幕府出身卑微卻出類拔萃的人,"平民出身的傳奇人生"符合日本老百姓的口味;與舊幕府並不存在身份上的依附關係,但是卻盡忠到了最後一刻,而且死的時候都非常年輕……說的難聽點叫工具人、炮灰,但是說得好聽點叫"高貴的武士精神""如櫻花般盛開和消逝",非常的日式浪漫(不過從這裡也看出來尊皇攘夷志士沒有團結老百姓,老百姓沒有立場啊)……
再加上新選組的傳說和成員實在是自帶人設感,從網上能夠找到的土方歲三、近藤勇的照片來看,的確是相貌堂堂,所以很多當事人對於衝田總司、藤堂平助等人的"相貌俊美"描述也顯得非常可信,新選組在很多作品印象裡也成了理所當然帥哥雲集的地點。
("鬼之副長"土方歲三)
而"身為劍術天才卻在26歲時因為肺結核不甘地去世""鬼之副長"與藍白花紋的羽織交織在一起,像歷史之上一道斑斕的傷痕,不止一個人覺得太有內味了,其中就包括日本文學家司馬遼太郎。也正是從司馬遼太郎的《新選組血風錄》開始,新選組在其消失的半個世紀乃至一個世紀後,仍然在被不斷地傳頌……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