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日本動漫的密碼:為什麼那麼多「卡哇伊」?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今年4月中旬,日本上映了《蠟筆小新》第18部劇場版《超時空!呼風喚雨之我的新娘》,該劇中小新首次以成年人形象出現,一些「小新迷」頗感失落:「小新也有新娘了,不好玩。」身為讀者的我們有沒有深想:為什麼5歲的小新更讓人喜歡?為什麼17歲的柯南始終是7歲的模樣?

  經常看日本動漫的朋友最熟悉的一個詞或許就是「卡哇伊」了,它的中文意思是「可愛」。這個詞就像日本動漫的一張名片,經常在動畫片裡出現,片中的角色面對小玩具、小飾品、小孩子或喜歡的人時,就脫口而出這三個字,以至於後來當你看到一個可愛的人或物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喊出這三個字。為什麼日本動漫裡會有這麼多「卡哇伊」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日本人的生活。其實,不光是動畫片,日本人在現實生活裡也充滿「卡哇伊」情結:拿到一款心愛的手機,日本人會說「卡哇伊」;看到桌上擺著一份小巧玲瓏的壽司,會說「卡哇伊」;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會說「卡哇伊」……「卡哇伊」就是這樣無處不在。雖然不能據此認為「卡哇伊」就是好和喜歡的代名詞,但至少有一點很清楚,日本人總能從一件事物中發現「卡哇伊」的一面並如痴如醉地欣賞它。

  因此,說「卡哇伊」在日本具有深厚的審美文化背景也不為過。曾經有件事讓「卡哇伊」成為一個文化話題,引起了全日本的關注:昭和天皇去世後,一份女性雜誌刊出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寫道:「天皇意外地『卡哇伊』呢。」此言一出,立刻引起整個日本社會的反省:到底什麼是「卡哇伊」,人們慣常理解的「卡哇伊」的概念是否已經發生了轉變?因為,以前很少有人用「可愛」來形容老人,更沒有人敢用「可愛」來形容天皇。最終,在表面的大不敬背後,日本人讀出了另一番韻味:這是一種日本獨特的認識事物和對事物進行審美的方式。

  日本存在兩種最主要的審美傾向:一種是欣賞事物最華美的那一刻,此後即使它迅速衰敗也沒有關係——櫻花盛開的美與武士剖腹自盡的美都屬於這一種。另一種是欣賞未成熟而有潛質的事物——阿童木是一個典型的日式英雄,它具有的是童體,而不是美國動畫英雄那樣成熟的男性或女性身體。所謂「卡哇伊」文化,正是後一種審美傾向的反映,小的、未成熟的事物往往被冠以「可愛」之名。

  那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柯南被設定為一個小學生並且永遠停留在這個年齡上,為什麼蠟筆小新總是只有5歲。從某種意義上說,漫畫家並不是為了劇情所需做如此設定,而是內心中的「卡哇伊」式審美傾向使然。《龍珠》中的悟空,長大前比長大後有更多人氣,也是這個緣故——小悟空的身上有一種未成熟的美,他充滿了希望與潛力,非常「卡哇伊」,但這些元素在長大後的悟空身上就無從體現了。《口袋妖怪》裡的每種小精靈都可以進化成威力更大的寵物,而皮卡丘卻總是以它最初始、等級最低的姿態出現,顯然也與「卡哇伊」三個字有關。

  在近些年的日本動漫中,「萌」漸成一種主流特徵,其實這也是「卡哇伊」文化的一部分。萌,本身是「萌芽」之意,當然也是不成熟的、有發展潛力的。可以說,沒有對「卡哇伊」的欣賞與眷戀,日本就不會誕生「萌」。現在很多的中國年輕觀眾都迷戀日本動漫的「萌」,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日本人那樣欣賞到「萌」中的美呢?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塑造一方人,如果我們在沒有理解日本人對「萌」心生愛憐的文化背景時就盲目迷戀與效仿它,那是不會有什麼益處和價值的。

  日本動漫能在亞洲國家風靡,可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首先,日語並不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除日本以外亞洲其他國家並不講日語;其次,「二戰」中日本曾給亞洲國家留下難以磨滅的侵略和殖民統治記憶,這很有可能引發對日本動漫的自發抵制,然而事實正相反——日本動漫佔領了亞洲市場的大半。究其原因,「卡哇伊」文化功不可沒:可愛是任何人都懂得欣賞的,它是發自人們內心的一種心理需要,不受其本國國別與種族的影響。試想,如果日本動漫刻意強調民族性,突出其本國特色,那它絕對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卡哇伊」的日本動漫在全球也獲得了相當大的影響。任天堂的《口袋妖怪》已經在全球賣出了近400億元人民幣的衍生產品;《千與千尋》在柏林獲得金熊獎後,法國巴黎的一個畫廊專門舉行了以「卡哇伊」為題的日本動畫人物展;在日本「卡哇伊」文化的引領下,美國也出現了不少以可愛的孩童角色為主人公的動畫片,而不再限於超人、蝙蝠俠、希曼、忍者神龜等成人化卡通英雄……可以說,當你理解了「卡哇伊」,你也就理解了日本動漫。   

    宋 磊

相關焦點

  • 日本華媒:看日本如何將「卡哇伊」進行到底
    日本多個縣市的創意之舉,再次讓人們領略了日本誓將「卡哇伊」進行到底的決心。在創作過程中,也刺激了日本人發明創造的靈感,帶動了相關產品市場的飛速發展,此外,愉悅了日本民眾的心情,創造了無限的歡樂。  文章摘編如下:  9月3日,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生會,隆重慶祝日本人氣動漫形象哆啦A夢「負100歲生日」,並宣布將哆啦A夢登記為該市的「特別居民」。
  • 日本推出"卡哇伊"大使宣傳日本流行文化
    日文單詞「卡哇伊」的意思是「可愛」。提到這個詞,國內年輕人不難聯想到東京街頭活力四射的校服女生、公主裝扮的精緻女生或時尚的俏皮女生。日前,3名符合「卡哇伊」形象的少女被日本外務省任命為向海外傳播日本流行文化的大使。
  • 令和卡哇伊制服排名:十有八九是JK校服,而且與大小成正比?
    日本令和年從去年5月開始,也就是說至今已經過去一年了,去年大家還是盤點各種平成年的作品與角色,現在那麼快就有各種動漫媒體看上令和,即便令和才剛開始,但也有一年的時間,相當於在回顧這一年的時間裡有哪些作品與角色讓人印象深刻,是不是能夠比平成更加厲害,還是衰退。
  • 為什麼日本女生都那麼卡哇伊?髮型和妝容中藏著什麼秘密?
    「卡哇伊~~」這應該是日本人對女生稱讚時,用的最多的形容詞了。而且「可愛」在日本,算是最高程度的誇獎了。雖然寫作可愛,但它還表達了「發自內心的喜歡」。▼對於嬌小玲瓏的事物也用它,就連對男生也同樣使用。▼在「可愛既是正義」的日本,女生尤其愛追求可愛感。明明有著御姐的臉,也要努力的變可愛。▼明明可以很妖嬈,也要打扮的可愛一點兒。▼除了特別有風格和氣質特別出眾的,幾乎所有人都在向可愛靠攏。▼她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最根本的遵循定律是什麼?
  • 灌籃高手、棒球英豪……為什麼日本的體育動漫能影響那麼多人?
    本 文 約 4000 字閱 讀 需 要 11 min《灌籃高手》《足球小子》《棋魂》《黑子的籃球》《頭文字D》《排球小將》……日本的體育動漫很多,影響力又很大,這是為什麼?日本的動漫品種極其豐富,分類極其繁多,可以多到幾十種:比如有戰爭、冒險、格鬥、魔法、歷史、寵物、青春、生活、懸疑推理等等等等。
  • 「卡哇伊文化」創意:揭秘可愛的魅力
    這一概念作為一種獨特的日本文化潮流,很快就演變成今天的全球現象,在現代生活的許多方面傳播,包括藝術、時尚、科技,甚至食物。歷史日本的卡哇伊文化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十幾歲的青少年發展出了自己孩子般的書法。
  • 日本卡哇伊文化的另一面
    今年年初,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幹細胞研究論文,這讓媒體很震驚——不過並不是因為她的論文。小保方晴子身上那條日本傳統家庭主婦圍裙取代實驗室白大褂,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小保方晴子的著裝選擇是明智的。這條代表著家庭生活的圍裙使她的聰明才智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 日媒:日本妹子腿彎牙不齊才是「卡哇伊」
    日媒:日本妹子腿彎牙不齊才是「卡哇伊」 2014-10-20 15:08: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0月20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0日刊文稱,走在日本繁華的街頭,漂亮的妹子實在不算多。
  • 巨大娘的卡哇伊排名:巨人阿尼第7名,八尺大人在哪裡?
    對於許多宅男來說喜歡嬌小萌妹比較普遍的態度,哪怕是身高比自己高些的御姐也不太在意,畢竟最在意的當然是現實中不存在這些動漫萌妹,更不用說像輕小說主人公那樣遭遇各種殺必死待遇。而相對於身高比自己稍微高一些或的御姐,有一種角色則是更加巨大,能夠徹底蒙蔽你的雙眼,甚至整個人都顯得塵埃般微小,大家不要想多,小編指的依然是身高比例,這種角色就是巨大娘,也可以稱之為女巨人。
  • 「卡哇伊」的女人,男人都喜歡,這是為什麼
    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容貌漂亮身材高挑的女人,只是有人欣賞卻沒幾個人去追求,可是那些身材嬌小,「卡哇伊」類型的女人身邊卻總是不會缺少男人,為什麼男人都喜歡「卡哇伊」類型的女人呢,下面小編就為朋友們來解除疑惑。
  • 當「卡哇伊」變得消極 時尚能否「拯救」日本人觀念
    無論是龐大的機動戰士,撲閃著大眼睛的女學生,還是無處不在的萌貓,日本流行文化早已輸出世界各地。從1970年代起,東京也始終是日本造型風格的中心,廣為人知的「卡哇伊」風格最早也誕生在東京的街頭後巷。儘管這種美學風格影響力不小,但除了通常聯想到的蕾絲抽褶或粉嫩色調,「卡哇伊」有著更加複雜與顛覆的一面。
  • 「卡哇伊」竟然不是可愛的意思,日本人醜的竟也寫「可愛」
    就算沒有學過日文,一定也知道「卡哇伊」這個字!「かわいいkawaii」日文又寫作「可愛い」,中文常常翻作「可愛」,但其實「かわいい」意思可不只是可愛而已。日本人口中的可愛,中文還能翻成漂亮、小巧精緻、很醜……,聽到日本人說「卡哇伊」,他不一定是在稱讚可愛喔!
  • 別人家的父母也沒有那麼好,日本家長會正在扼殺動漫產業
    如果有關注日本動漫,特別是一些正規出版社出版刊物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最近這幾年日本動漫的發展其實是遇到了一定阻力的,其中特別是關於作品的尺度以及出現的血腥暴力鏡頭等等,更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審查攔截。
  • 動漫裡的說法靠譜嗎?
    在動畫裡,我們能夠聽到一些日本人誇讚女生的褒獎之詞,這些詞彙在現實世界裡可以對日本人用嗎?這一次的日語小學堂來說說如何用日文誇讚(日本)女性。其實日本的文化和國內的情況還是比較接近的,都比較注重禮儀,不過也略微有一些區別。要根據場合來區分。萬用的「哇卡伊」「可愛い」也就是音譯的「卡哇伊」是日文裡相當泛用的褒獎詞彙。
  • 齋藤飛鳥,一個擁有蘿莉氣質和娃娃臉的日本女星,太卡哇伊了!
    齋藤飛鳥,1998年8月1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的成員、歌手、模特,身高158cm,長相非常可愛呆萌,如果生活中真有「小蘿莉」的存在,那我想就是齋藤飛鳥這個樣子吧!肉嘟嘟的五官簡直就是人畜無害,親和力爆棚。
  • 日本動漫為什麼那麼強?看了這些逼真的場景還原,我服!
    說起動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動漫,代表著全世界最頂尖水平的日漫,無論在劇情,人設還是其他方方面面都有著超一流的水準;其中很多日本動漫中的背景更是常被人津津樂道:從顏色到筆觸再到每一個細節都細膩到「令人髮指」,那麼到底有多細膩呢?
  • 日本小姐姐實在是太可愛了,原因竟然是這樣……
    那麼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日語可愛怎麼說嗎沒錯啦,就是卡哇伊啦。相信沒學過日語的小白都知道,你可能在看日劇的時候看到、看動漫的時候了解到。當然還會在某些講究學問,技巧、兩性話題上面學習到。(想什麼呢,我說的是日本深夜訪談綜藝節目)無論你是在哪裡學到,你是不是和我一樣一度有一種錯覺,日本人是不是詞窮啊,誇女孩子的話就這一句。原來啊,日本喜歡這個詞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看到妹子可以誇她卡哇伊,看到動物可以誇卡哇伊,看到隨便一個東東也可以誇卡哇伊。
  • 為什麼現在國內電視臺基本看不到日本動漫了呢?
    但是,如果你現在再打開電視的話,雖然能收到的頻道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基本再也找不到日本動漫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九十年代,對於中日兩國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蜜月期」。後來,中日關係開始轉冷,對於日本動畫的引進開始不是那麼熱衷了,一方面廣電總局對引進的審查嚴了,這份《通知》源於地方衛視播放充斥著暴力場面的日本動畫《北鬥神拳》,在沒有動畫分級制的中國內地,一刀切式的禁令,讓日本動畫開始逐漸遠離了內地電視螢屏。
  • 動漫常見道具之手帕,日本人為何對手帕情有獨鍾?
    感謝你與東靈聊動漫的這次相遇,本篇繼續聊動漫裡的常用道具手帕,聊聊手帕被用來塑造人物性格,聊聊日本人為什麼還在用手帕。上篇舉了幾個例子,動漫中經常用手帕來作為友誼的橋梁,為劇情的起承轉合發揮作用。日本的手帕男女有別,男性用的手帕小,女性用的手帕大,而且大不少。為什么女性的手帕大,因為她們使用的場景多,比如穿短裙時要預防色狼偷窺,坐在餐廳裡用餐時她們會把手帕展開來蓋在膝蓋上,既能遮擋別人的視線,又能防止食物掉落弄髒衣裙。長頭髮的女性有時候會用手帕來當髮帶。還有在打掃衛生時她們會用手帕來當頭巾。
  • 日本動漫為什麼那麼強?看了這些逼真的場景還原,我服_鳳凰網
    說起動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動漫,代表著全世界最頂尖水平的日漫,無論在劇情,人設還是其他方方面面都有著超一流的水準;其中很多日本動漫中的背景更是常被人津津樂道:從顏色到筆觸再到每一個細節都細膩到「令人髮指」,那麼到底有多細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