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選組是怎麼滅亡的?新選組又是什麼組織?

2021-01-17 騰訊網

大家都是知道,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在古代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則是武士道最昌盛的時期。到了19世紀,幕府在樹本的統治已經接近了尾聲,日本在接受外界新事物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反幕府統治的人。為了保持治安,當時幕府便組織了新選組,這個由武士組織起來的組織便誕生了。

新選組是日本幕末時期一個親幕府的武士組織,也是幕府末期浪人的武裝團體。主要在京都活動,負責維持當地治安,對付反幕府人士。他們在戊辰戰爭中協助幕府一方作戰,1869年戰敗投降後解散。

新選組,外號「壬生狼」,在成立初期得到當時擔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並納入會津藩編制。新選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創了京都內提倡尊王攘夷的激進派。新選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有「誠」字隊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圖案的獨特羽織(一種外衣)、嚴厲的「局中法度」(為維持組織紀律而採用的嚴厲規條)等。

新選組是民間與幕府聯合的組織,為時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所支持。日本幕末時期,反幕府浪士常在京都刺殺幕府官員及親幕府人士。因此,出現了新選組內部的主流派——「試衛館派」不斷肅清反對派。

文久二年(1862年),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茂上京之際,清河八郎提議募集浪士組成將軍警護,得到幕府採納。江戶幕府採取懷柔政策控制浪人,特組織浪士組。

文久三年(1863年)二月(日本舊曆,下同),200多名浪士到達京都。清河與勤王勢力私通,企圖把那些浪士作為天皇配置下的兵力。計劃敗露後,清河及200餘人離開京都,向江戶進發。以近藤勇、土方歲三為中心的試衛館派及以芹澤鴨為中心的水戶浪士留在京都。

同年三月,近藤勇、芹澤鴨等人成立新選組的前身「壬生浪士組」(又名「精忠浪士組」),從此新選組又被稱為「壬生狼」。他們在壬生村招募新成員,組成了36人的隊伍。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委派他們維持京都市內治安,對付倒幕派的浪士們。因領導人之一清河八郎與尊攘派串通而分裂,清河回江戶不久被暗殺。留在京都的近藤勇、芹澤鴨等歸屬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支配,組成新撰組。

同年八月十八日,政變發生,壬生浪士組協助幕府勢力有功,得到朝廷賜名「新選組」(另有說法是松平容保賜名「新選組」)。

文久三年(1863年)九月,近藤派肅清了芹澤派。衝田總司,土方歲三,山南敬助,原田左之助等人暗殺芹澤,近藤勇控制了新選組,成為領導人(稱為「局長」)。近藤勇、土方歲三掌握實權,全力鎮壓尊攘、討幕派。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新選組在池田屋事件中重創了京都倒幕派的力量。新選組在七月的禁門之變中,協助幕府擊退長州藩的倒幕派進攻。這兩次事件使新選組得到朝廷、幕府和會津藩賞賜二百多兩黃金。

同年九月,新選組進行第二次招募隊員,隊員增至超過二百人,駐地從壬生村遷移到西本願寺(京都市下京區)。

慶應三年(1867年)三月,新選組的伊東甲子太郎、藤堂平助一派受命成為孝明天皇的御陵衛士,脫離新選組,同年十一月被新選組肅清。

相關焦點

  • 一刀齋夢錄:聽傳奇老人講述幕末幻夢,揭開日本新選組的神秘面紗
    但凡熟悉日本武士歷史之人,必定對新選組毫不陌生。作為日本幕末時期親幕府的武士組織,它以「誠」字隊旗、袖口擁有山形圖案的羽織,以及嚴厲的「局中法度」為世人所熟知,而講述其傳奇經歷的作品也有不少,像是天狗文庫此前出版的、由司馬遼太郎創作的《新選組血風錄》便是其中的代表。
  • 新選組最強的是誰?衝田總司和齋藤一很強嗎?
    因為是為了保護京都而募集的組織。都是有本領的浪士的匯集。對了,在那之中最強是誰呢?衝田總司和齋藤一的名字很有名。果然,這兩個人很強吧?這兩個人對決的話,誰贏了?即使是現役的運動選手,預想實力伯仲的人們的勝負也是很難的。仔細看看吧。看看各部門的最強,那麼,雖說是最強也有很多。新選組的強度不僅僅是劍。各有專家的隊員。首先來看看各個部門的「最強」吧。說起來,這個人對。
  • 日本動漫無處不在的「新選組」究竟是啥?
    前言前些日子因為疫情,也不能出門,一開始宅得還算開心,然後漸漸地就沒事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消磨時間呢?那當然是學(看)習(老)歷(番)史啦。這個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武士組織留給流行文化的不僅有他們自身,還有他們的刀劍。《刀劍亂舞》裡面許多刀劍的原型,就是新選組成員當年所佩帶的武器,如"加州清光""和收泉兼定""大和守安定"等,不過這裡面有些不確定是史實中確實由新選組成員佩戴的……"新選組"的歷史原型——新選組為何如此受到二次元文化的青睞?
  • 跟著當地人遊玩日本京都,探索京都隱藏版景點
    來日本自由行的最大好處是,不論什麼季節來都能看到不同的樣貌,而且除了熱門觀光景點之外,許多還不為人知的隱藏景點,才是深度自由行的樂趣所在!「樂吃購!日本」要帶大家從大阪梅田出發,來去京都探索當地人才知道的隱藏版景點!
  • 日本幕末維新的風起雲湧:「新選組」會津若松歷史巡禮 - 樂吃購日本
    當時西方列強以武力叩關,日本局勢動蕩不安,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奉命招募日本有志之士,維護京都治安。以近藤勇為首、土方歲三、衝田總司、齋藤一等八人跟隨上京。歷經歷史上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之後,幕府賜名為「新選組」。但隨後幕府將軍大正奉還,在局長近藤勇被斬首之後,仍然由副長土方帶領,繼續貫徹初衷,輾轉來到會津若松,展開了戊辰戰爭中最激烈的「會津戰爭」,持續與新政府抗戰。這裡也是決定新選組命運的分歧點!
  • 日本東北怎麼玩最舒坦?用「會津二日卡」來一次歷史與美景小旅行
    日本東北範圍廣大,交通複雜多樣,選擇適合自己行程的交通票券才能玩得愉快又划算。如果想專程來福島會津附近,可以選擇「會津ぐるっとカード」(會津GURUTTO CARD),是一張以福島會津地區為中心的會津二日卡,這張二日卡可以在兩日內乘坐會津地區的各種巴士、電車。
  • 胡文輝 | 這可是和新選組土方歲三並肩戰鬥過的榎本武揚啊
    關於榎本政權始末,以我所見,至少在近代這一時段的中國文獻中,仍以《日本國志》所記最為周詳。(《清代海外竹枝詞》,第367頁)      此外,檢康有為《日本變政考》(1898),發現至少有四處提及榎本。其中卷六載明治七年(1874)十一月五日事:      頒《千島樺太交換條約》。先是,以海軍中將榎本武揚為駐紮俄國公使,至比特羅堡交換訂約,割與樺太及其島內房屋於俄國,俄以千島歸日本。至是公布條約。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
    其實,如果將視野從朝鮮半島一隅放大到整個域外「漢字文化圈」的話,真正的問題反而會是:為什麼日本沒有廢除漢字?漢字進入日本古代東亞,曾經存在過一個「書同文」的漢字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越南與日本(及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