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一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二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心境狀態;三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主要內容;四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藝術魅力。 我先談第一個問題,毛澤東在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一個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
-
黨史一葉:長徵,鄧小平跟著走
艱苦卓絕的長徵,孕育了不屈的長徵精神,鑄就了不朽的豐碑。長徵路上的點點滴滴,匯成黨史上的段段佳話,賡續傳承至今。在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推出長徵專題,一起追憶長徵,重溫那段光榮的歲月。 ——編者 「長徵的時候你都幹了些什麼工作?」鄧小平的女兒毛毛曾好奇地問父親。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一、毛澤東在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一個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在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創作了氣吞山河的宏偉史詩。 毛澤東自幼酷愛詩詞,一生都在進行詩詞的研究和創作。
-
小學語文教案:《長徵》
小學語文教案:《長徵》 一、詞語積累 1.遠徵:指二萬五千裡長徵。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從1934年10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徵。 2.萬水千山: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徵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如:紅軍跨越了萬水千山,終於勝利到達了陝北。
-
《長徵》練習題與答案
請你以對聯的形式結合《七律 長徵》寫出如下對聯的下聯。 上聯:騰越五嶺跨烏蒙,千山踏破 下聯: 4.誇張的巧用,是這首詩顯著特點之一。"細浪""泥丸"把巍峨綿延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寫得高大無比。這種藝術化的縮小或誇大,不僅僅是技巧,更是詩人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胸懷、英雄的氣魄及奇特想像的自然流露。
-
隨中央紅軍長徵的五位文化名人
「詩人、戰士、共產主義者」——馮雪峰 馮雪峰(1903—1976),浙江義烏人,1921年加入文學團體晨光社。1922年與應修人、潘漠華等友人組成湖畔詩社。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
-
統編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知識點(5《七律 長徵》)
1.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艱難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開頭作為總起,總領全詩,其中「遠徵難」一詞概括寫出了紅軍長徵途中經歷的種種困難。
-
長徵精神的哲學內涵與時代意義
作者: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貴陽孔學堂入駐學者 魯紹臣 偉大的詩人海涅在《還鄉曲》中說,當我們回顧故鄉、叩問初心、追述生命的起點時,我們的內心往往完全和大海一樣,「有潮汐也有風雨,並且在它的深處,蘊藏著許多明珠」。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這次會議宣告了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結束。毛澤東的《七律·長徵》大體作於這一時期。 郭思敏在《毛澤東詩詞辨析》中說: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紅軍來到甘肅通渭,在全軍副排長以上幹部會議上,毛澤東講了長徵的意義並充滿激情地朗誦了《七律·長徵》這首詩。 丁正梁在《挑戰者之歌》一文中說:1935年10月初,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徵來到甘肅通渭。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七律·長徵》練習題
《七律·長徵》練習題一、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A.七律(lù) 雲崖(yá) 等閒(xián)B.逶迤(yí) 鐵索(suǒ) 泥丸(wán)C.長徵(zhēng) 磅礴(páng) 磅秤(páng)D.岷山(mín) 矇騙(méng) 烏蒙(méng)二、比一比,再組詞。
-
毛澤東詩詞記憶:第一首正式發表作品為《長徵》
一 據多種資料表明,毛澤東第一次口頭和書面發表的都是同一首詩——《七律·長徵》。1935年10月初,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翻過六盤山來到甘肅通渭,在城東一所小學校裡召開副排長以上幹部會,毛澤東在會上講解了長徵的意義之後,興致頗高地朗誦了這首詩。
-
山西新絳:長徵夏令營長徵精神在傳承
2020年8月2日,山西新絳:長徵夏令營長徵精神在傳承。當日,暑假和八一建軍節期間,在革命老區山西晉南運城市新絳縣峪口伏擊戰舊址附近澤掌鎮吳嶺莊村,由青年農民楊富榮創辦的富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紅色革命藏品展館舉辦的「長徵夏令營不忘初心追尋強國強軍夢」紀念八一建軍節紅色暑假活動, 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和家長前往參觀學習,在弘揚長徵精神,鑄就民族輝煌,不忘初心追尋強國強軍中國夢中傳承紅色基因,度過意義深遠的暑假。
-
浙江省東陽中學語文教師用湖南話恭讀毛主席詩詞《七律•長徵》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徵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徵》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
銘記長徵史詩 傳承長徵精神
銘記長徵史詩 傳承長徵精神 ——雅安紅色文化旅遊點位推薦 時間:2018-06-07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七律•長徵》課前預習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 《七律•長徵》課前預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粉碎敵人的進攻,於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的長徵。他們一路上跋山涉水,衝過四道封鎖線,翻過逶迤的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越岷山,完成了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毛澤東主席在回首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不禁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
草鞋走出的長徵——「畫說長徵」之一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于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徵集結出發地。從他記事起,母親反覆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後,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製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徵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 「母親就是用這套草鞋耙給紅軍打草鞋的。
-
國際風雲中的詩人毛澤東:詩詞是內心抗爭的火花
國際風雲中的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這位從山溝裡走出來的詩人,早在其革命生涯的初期,就引起了世界的興趣和評價,成為有幸接觸到他的各國記者、政治家的常談。 在外國人看來,中國舊體詩詞和革命這兩個概念並不相干。那麼,他們是如何看待毛澤東的詩詞和他的詩人身份的?
-
《長徵書簡》收藏長徵途中珍貴書信
為繼承紅軍傳統,弘揚長徵精神,廣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長徵書簡——重溫我們先輩的長徵》(簡稱「《長徵書簡》」)一書,呈現並銘記波瀾壯闊的長徵歷史,緬懷革命英雄與先烈,弘揚愛國主義、長徵精神,向長徵勝利80
-
「清清的手寫筆記」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第5課《七律·長徵》筆記
六年級上冊第5課《七律·長徵》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紅軍長徵即將勝利之即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對詩的行數和字數,對平仄、對仗、押韻都有固定的要求。這首律詩把紅軍在長徵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進行了高度低概況,也寫出了長徵途中的典型事件,藉助比喻、誇張等手法,高度讚揚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
【東山中學:我驕傲】東中的校友詩人
此言精警,容我續貂,推介幾位較突出的校友詩人。愛國詩人黃遵憲與元帥詩人葉劍英東中的辦學基礎東山書院,原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教育家和愛國詩人黃遵憲創建、主持的東山初級師範學堂,葉劍英曾視之為「講學聖地,遺風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