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提前撤離,加拿大經濟大跌63%,加國破產人數飆升,事情進展

2020-12-15 BWC中文網

加拿大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加拿大經濟增速放緩至1.3%。該局表示,相比之下,第二季度的修訂年化增長率為3.5%。這意味著,今年第三季度,加拿大經濟大跌2.2%,跌幅約63%。

對於加拿大經濟大跌過半的景象,華爾街日報隨即報導稱,加拿大的經濟增長已由此前在七國集團中增長最快後,在第三季度顯著放緩,這是由於出口下降等因素造成的。

與此同時,加拿大債務危機的風險還在不斷加劇。加拿大議會的預算監督機構警告說,加拿大更艱難的經濟水域將意味著更嚴重的聯邦赤字。加拿大議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加國經濟放緩將使平均年度赤字平均增加16億美元,到2020年3月本財政年度結束時將產生211億美元的赤字,隨後的12個月將產生233億美元的赤字期。

而在加拿大家庭層面,債務危機的風險就更加嚴重。加拿大的家庭債務目前已達到其GDP的約179%,加拿大人每增加1美元的可支配收入,債務就會達到1.79美元,為發達國家最高。高企的債務水平,及人們提前消費、欠債上癮的習慣也導致加拿大破產人數不斷飆升。

事情的又一個新進展是,據加拿大廣播公司不久前援引加拿大破產與重組專業人士協會(CAIRP)報導,加拿大破產人數飆升。截至2019年9月的12個月中,有133,923名加拿大消費者破產,而上年同期為123,391,增長8.5%。 同時,截至2019年9月的12個月中,有3,719起企業破產,較去年同期的3,571起增加了4.1%。

加破產申請,利率和失業率的關聯

經濟放緩導致加拿大破產破產率在近二十年來首次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以艾伯塔省為例,CAIRP的另一組據顯示,艾伯塔省在截至9月的12個月間,16181個消費者申請破產,比上年同期增長15.2%。同時,該省還是三個在2019年申請破產的企業百分比雙位數增長的地區之一。 截至2019年9月,紐芬蘭省的企業破產申請增長為71%,卑詩省23%和艾伯塔省約10%。

加拿大的企業破產情況開始呈上升趨勢

對於加拿大經濟正在出現的破產潮,加拿大破產與重組專業人士協會的董事會成員David Lewis表示,我認為這根本不會令人感到震驚。我們(加拿大)的經濟仍然處於困境之中。服務業,運輸業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掙扎是增長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David Lewis此前還曾表示,加拿大經濟陷入破產潮的原因還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全球投資者提前大幅從加拿大樓市撤離的結果。比如,艾伯特大學報告顯示,中國人對加拿大的投資額從2017年的84億加元下降到2018年底的44億加元。而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外國投資減少已經使得加拿大經濟每年損失近100億美元。

不僅如此,大溫哥華房地產委員會警告稱,由於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外國買家提前缺席市場,導致加拿大可供出售的房屋數量猛增(一年增長40.7%)。2018年時,加拿大多地高端獨立物業銷售就出現了急速下行,多倫多在全球住房排名中從第1位已跌至第137位。

華爾街日報也曾報導稱,中國買家將持續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樓市中撤離。這或許是高度依賴外國投資者的加拿大的一場經濟「災難」。眾所周知,高度依賴外國人投資樓市已成為加拿大發展經濟的重要模式,因此,在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全球投資者撤離進程中,加拿大樓市和經濟受到重創則不可避免。這就進一步解釋了,本文前面提及的,加拿大人和加拿大企業陷入破產潮的另一個原因。

而這背後與加拿大經濟不斷打破市場規律,以及高度依賴債務和外資息息相關。依然以債務為例,根據金融服務公司Manulife一項對加拿大全國2,000多名家庭年收入為40,000美元的人進行的調查顯示,40%的調查者(近半)認為他們永遠也無法逃避債務。與此同時,有94%的受訪者同意普通家庭的債務過多,而有負債的人中有67%認為其他人也是如此。

另據信用監控服務機構Equifax的數據,加拿大平均每個人的債務為71,979加元,遠高於5年前的57,000 加元。該信貸機構警告稱,拖欠率上升(意味著加拿大人破產或申請破產)將是普遍現象。多倫多道明銀行財務長Riaz Ahmed曾表示,破產是加拿大經濟問題的一部分。

英國經濟學家James Pomeroy曾預測,到2045年加拿大的家庭債務或將達到GDP的252%。在不斷爆表的債務壓力面前,加拿大經濟如果長期得不到全球主要投資者的支持,並且石油等商品出口一旦長期減少或受阻,加拿大經濟或將進入無人買單的空心狀態。無獨有偶,加拿大公共政策智庫弗雷澤研究所曾認為,未來幾年內,加拿大經濟進入蕭條期或不可避免。(完)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破產人數再度飆升,中國買家提前從加國撤離後,事情有新進展
    而在兩年前,加拿大的家庭債務與收入比為101%,再比較最新179%的數據,顯而易見,加拿大人欠債上癮的習慣正持續爆表,加拿大經濟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非常高。近期的跡象表明,這樣的景象或正在發生。從加拿大破產人數和家庭不斷飆升就可以說明問題。
  • 中國買家提前撤離,美國和加拿大的經濟或雙輸,低估大買家能力了
    相比於美國經濟對全球買家的依賴,加拿大經濟同樣也非常離不開全球買家的青睞。不過,目前來看,加拿大賴以運轉的靠外國人投資樓市而發展經濟的模式或正在終結。加拿大房地產協會數據顯示,亞洲買家在溫哥華的投資在2018年降至近3.5億美元。而前兩年每年超過10億美元。也就是說,亞洲買家在加拿大一個地區的投資就大跌了近70%。
  • 中國買家從加拿大撤出後,事情有進展,IMF:加國經濟不會倖免於衰退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表示,加拿大不會倖免於經濟增長低於預期。也就是說,加拿大不會倖免於經濟衰退。IMF對加拿大經濟增長的預測同樣從1.9%降至1.5%。我們注意到,一些跡象表明,加拿大正在向經濟蕭條的景象邁進。首先來自於就業市場,加拿大經濟連續六個月創造就業機會結束。
  • 420萬加拿大人或破產,外媒:破產是加拿大經濟一部分,想到中國製造
    事情的一個新變化是,據溫哥華太陽報日前報導,420萬加拿大成年人認為,除非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有所改善,否則他們認為自己將在未來三個月內走向破產。而這一數值高於加拿大總人口的10%(3700多萬)以上。那麼,為什麼加拿大人可能會陷入破產潮的困境呢?首先,來自於高度依賴債務。
  • 130萬以上加拿大人很快或將破產,中國人在加購房大幅減少,有進展
    過去數十年間,全球多個發達市場一直高度依賴債務而發展經濟,一些經濟體也由此養成了提前消費、養尊處優的習慣。以加拿大經濟為例,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加拿大統計局當地時間6月1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加拿大家庭債務比率升從175.6%上升至176.9%。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或面臨困境,中國買家撤資後,外媒:期待恢復投資
    多年以來,一些經濟體憑藉地廣人稀的特點,長期吸取全球買家的資金,通過樓市等相關資產而發展經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就非常明顯。然而,這一景象勢必建立在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資產保值升值潛力較大,以及經濟全球化前提之上的。
  • 中國買家提前撤離,巴菲特帶頭拋售,美聯儲印出的盛宴真相或被揭開
    億萬富翁對衝基金投資者萊昂·庫珀曼(Leon Cooperman)日前警告稱,美聯儲創造了「投機性泡沫」,使美國債務水平超出了美國經濟所能支持的水平。截至8月26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高達近27萬億美元。然而,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跡象表明,儘管美聯儲持續「服軟」,但不斷喪失「美金」價值的美元,反而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負擔不起生活費用,甚至無力償債。
  • 加拿大大多區國際留學生秋季入學人數銳減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9月3日電據加拿大《明報》報導,受疫情影響﹐加拿大大多倫多區各教育局接收的秋季入學的國際留學生人數大幅減少﹐有教育局註冊入學國際學生人數比常年大跌50%。位於烈治文山市的佳音國際教育諮詢公司主席、移民顧問倪雪穎(Ni Xueying﹐音譯)說:「由於旅行限制、擔心感染疫情以及個人原因﹐許多中國留學生取消了前往加國學習的計劃。」德化林-皮爾區天主教教育局表示﹐9月新學期只有60名國際學生註冊入學﹐而去年9月這個數字為116人。加國最大的教育局多倫多公校教育局沒有公布具體的9月國際留學生註冊入學人數﹐但表示比往年明顯減少。
  • 美國蕭條景象將持續至2027年,中國買家拋售美國房產,26萬億或撤離
    儘管,對新冠疫苗的新進展和樂觀情緒已經被媒體過度炒作,但美聯儲在12月10日發布的年度經濟褐皮書暗示,新冠病毒在美國的二次快速傳播引發的美國經濟放緩正在形成趨勢,報告顯示有美國四個地區的經濟基本上沒有增長。美國國稅局在二周前發布的報告中認為,數千萬美國人的失業現象,使得美國經濟復甦和消費前景十分悲觀,經濟蕭條景象將持續至2027年。
  • 受疫情影響 加拿大大多區國際留學生秋季入學人數銳減
    中國僑網9月3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受疫情影響﹐加拿大大多倫多區各教育局接收的秋季入學的國際留學生人數大幅減少﹐有教育局註冊入學國際學生人數比常年大跌50%。位於烈治文山市的佳音國際教育諮詢公司主席、移民顧問倪雪穎(Ni Xueying﹐音譯)說:「由於旅行限制、擔心感染疫情以及個人原因﹐許多中國留學生取消了前往加國學習的計劃。」德化林-皮爾區天主教教育局表示﹐9月新學期只有60名國際學生註冊入學﹐而去年9月這個數字為116人。加國最大的教育局多倫多公校教育局沒有公布具體的9月國際留學生註冊入學人數﹐但表示比往年明顯減少。
  • 中國買家十年首次淨賣出美國房產後,加速撤離,美多城房價或大跌
    BWC中文網多次強調,儘管美國經濟當前運行良好,但在很大程度上卻依賴於美國人借貸太多、太快,並且利率過低造成的,但在美聯儲加快加息後,正常利率就會扼殺這種由債務推動的經濟和樓市繁榮。疊加美國經濟優先舉措的持續,一些美國最受益於經濟全球化,靠外國資本大舉投資而出現商業繁榮的城市中,樓市將受到的衝擊將是非常大的。
  • 美國對加拿大舉起經濟「屠刀」,外媒:加拿大似乎正按大蕭條劇本發展
    據CIBC World Markets首席經濟學家在10月3日發表的報告中表示,預測加拿大2020年GDP將下降6%,新冠狀病毒造成的破壞以及第二次病毒造成的威脅意味著短期內經濟不會恢復正常。顯然,美國數周前對加拿大鋁加徵關稅後,則會加劇加拿大經濟困境和危機風險,與此同時,加拿大的經濟未來更有一些表現不好的細節。
  • 170萬億或從美撤離,美國大量富人上演出埃及記後,事情有新變化
    跡象表明,美國大量富人上演出埃及記的事情進一步升級。事情的新變化是,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12月14日報導,加利福尼亞的無情流亡仍在繼續:在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Splunk執行長道格·梅裡特(Doug Merritt)和喜劇演員喬·羅根(Joe Rogan)都離開加州遷移到德克薩斯州奧斯汀之後,甲骨文公司也決定撤離加州,同時,全球第11大最富有的人,甲骨文公司的老闆埃裡森(Ellison)宣布,我已經搬到了夏威夷的拉奈島
  • 中國人提前撤離加澳等國,數千位美國富人遷移,美國存在龐氏騙局
    自新冠狀病毒在美國大流行開始以來,美國的失業人數已經抹去了2008年以來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同時,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持續攀升,預計於5月8日公布的美國4月非農就業報告非農就業人口將減少2200萬,遠超大衰退期間的減少80萬人,失業率更是可能飆升至兩位數16%,或將打破1982年11月創下的10.8%的最高紀錄。
  • 美國房屋銷售跌至9年低點,中國買家淨拋售,16萬億美元或從美撤離
    首先來看美國樓市,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據美國金融網站5月21日報導,美國現有房屋銷售繼續跌至9年低點,4月份美國所有地區的現有房屋銷售均出現下滑,成屋銷售月度環比下降17.8%,這是2010年7月到期以來的最大跌幅(兩個月的跌幅約為SAAR的25%)。其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房屋銷售量較一個月前下降了25%。
  • 基辛格:若美國倒下誰也別好過,26萬億從美撤離,高房價騙局被揭開
    美國商會在12月7日給美國國會的新備忘錄中指出,如果不能制定救助措施,將帶來美國經濟「雙底衰退」風險,這將導致小型企業永久關閉,數百萬美國人失去經濟支持,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已經意外顯示初請失業金人數正在快速上升,創下四周新高,雖然,部分地區的裁員人數在減少,這是新冠病毒造成的經濟衰退在這些地區觸底的最新跡象
  • 美加澳三國經濟或由富變窮,外國人在這三國買房或被「沒收」,有進展
    過去數十年間,全球多個發達經濟體習慣了靠外國人投資樓市,以及發行債務等模式而運行經濟,並形成了養尊處優、提前消費,甚至欠債上癮的習慣。這樣一來,在全球經濟風險突然出現時,這些經濟體則無力應對,進而,一些不思進取,依賴債務的人們或將由富變窮。今天,這樣的景象,或正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經濟中上演。
  • 美聯儲10天放水4萬億後,再釋放大幅放水信號,證明美國經濟很糟糕
    我們知道,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其可以使美國經濟較為輕鬆地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寶貴的物質財富,久而久之,這也滋生了美國經濟「欠債上癮」的一個特徵,特別是美聯儲的每一次QE或寬鬆時期,往往也是美國經濟債務不斷飆升的時期,長此以往則就會醞釀金融風險,亦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誘發金融危機的景象。
  • 美國84個農場破產,一半農民虧損後,事情有進展,美農:面臨艱難時刻
    去年以來,一些美國農場紛紛陷入破產的困境,原因之一在於失去許多全球大客戶和買家。而最新的數據表明,美國農業經濟低迷持續,美國農場主們依然沒能走出困境,反而收入再下滑,破產的美國農民或越來越多。事情的最新進展是,路透社於當地時間5月9日報導,多數受訪銀行業人士表示,今年美國農業經濟依然面臨風險。根據聖路易斯和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周四公布的銀行業人士調查,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壓力未解、經濟不確定性與惡劣天氣,美國中西部與中南部2019年第一季農業收入再度下滑。
  • 蒙古國經濟負債纍纍,民眾捐黃金馬匹後,又看到希望,事情有進展
    而事情的最新進展是,蒙古國經濟又見到了新的希望。在國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飆升的情況下,金銀交易活躍的情況下,蒙古國經濟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長點。以黃金為例,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黃金ETF的總流入則達到734噸的紀錄新高。第二季度全球黃金ETF的流入加速,將上半年的全球總流入量提升至創紀錄的73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