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高考的孩子,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做?孩子不需要和別人攀比

2020-12-14 教育思享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高三家長的手記,其內容主要表達自己對於自己孩子的學習焦慮,孩子的成績一直在下降,而孩子卻像沒事人一樣,覺得孩子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沒有理解,心思不在學習上。其實這種現象是普遍高三家長的「通病」,總是自己比孩子還有壓力,卻沒有想到其實自己的焦慮在無形間也會影響到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高三後都會擺出一股「如臨大敵」的陣勢,認為高考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怕孩子情緒不好影響複習,怕孩子成績下降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整日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家長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孩子在高三階段的一舉一動,殊不知,家長在孩子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孩子的真正壓力竟來自於家長。

面對即將高考的孩子,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做?

作為考生的家長,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證自己情緒的穩定,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保持相對樂觀的心態,盡力減少孩子在備考過程中緊張的情緒。孩子備考時的環境也格外重要,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在一旁因瑣事爭吵,孩子難道還可以在一旁安然自若地學習?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備考。

從前一個老師做過一個調查,要考試了問孩子,「你最喜歡家長說的一句話和最喜歡家長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大多數的孩子回答是:「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做」。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每次臨近考試時,家長們總會過度關心,在孩子學習時輕手輕腳地走進房間,一會送牛奶,一會送水果,但實際上這種行為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無論你的心裡有多麼的急迫,請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要對孩子過多的關注,不要去主動地過問,環境氛圍不需要反差的太多,否則孩子也會有所不適應,會起到與期望相反的結果。

在孩子高考這個重要階段,多數家長及其看重分數帶給孩子的名次起伏,有些家長甚至不惜請名師一對一給孩子開小灶,但實際上這樣會擠佔孩子消化複習的時間,使孩子得不到有效的理解,既浪費了金錢,也浪費了孩子寶貴的時間。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家長不要急於找老師進行補習,而是應該坐下來陪孩子一起查找原因,是知識點沒有掌握,還是過於緊張而導致的錯誤,對症下藥才是關鍵,否則病急亂投醫不僅不會有所幫助,只能是盲目地浪費精力。

家長們不要對於孩子期望值過高,有期望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期望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有些家長整天把考試掛在耳邊,以名校為孩子的奮鬥目標,但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能力;總是將「要為父母爭口氣」,但卻忘記了這是孩子的人生;總是講述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卻沒有看到自己孩子也在努力奮鬥。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只是一味地去比較,去嘮叨,我們應該做的是激勵,孩子不需要和任何人攀比,孩子只需要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進步。當孩子成績進步時,你的一句「你真棒」會成為孩子繼續努力的動力,當孩子成績下降時,你的一句「不要氣餒,相信下次一定會進步」會成為孩子堅持下去的理由。

當然,在孩子備考期間,與孩子的溝通就顯得極其重要,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存在各類困難,各種不理想的情況,這就需要家長的心理疏導,去鼓勵孩子,畢竟心理的疏導極為重要。

各位家長們,希望在孩子高考的最後關鍵時刻,對孩子適度地關心,適度地理解,希望我們成為孩子高考路上的減壓者,而不是施壓者!

相關焦點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家長應該怎樣引導?
    攀比心人人都有,不僅僅是大人,就連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也會和別的小朋友進行攀比,看到別人有的東西便希望自己也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提高,家長也更願意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滿足,這反而讓攀比的行為在孩子之間越來越嚴重。
  • 孩子攀比心重,家長勞神傷財,解讀「負性攀比」,幫孩子早日糾正
    攀比是指人們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地與高標準進行比較的一種行為。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攀比心理。然而,成年人的攀比心理可以通過自我的調節來進行緩解消除,當攀比心理出現在孩子身上時,卻令家長感到頭疼。 同事阿文和老公平時很溺愛自己的女兒朵朵,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 「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聰明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不少家長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看見別的孩子有什麼東西都想要,不給就發脾氣,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熱衷攀比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其實,攀比是孩子的本能,孩子想要獲得別人的關注和羨慕,本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事事都要一爭高下,為了攀比而攀比,那就應該做出改變了。那麼,面對孩子的攀比行為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孩子經常要求買名牌衣服、鞋子,說同學們都有,作為家長,該不該滿足呢?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開的車太普通,鬧情緒不願意上學;有的孩子過生日為了面子,拿著家裡的錢大肆揮霍請客;甚至有的孩子偷拿了父母的錢去買東西,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孩子有了攀比之心呢?
  • 怎樣讓孩子遠離攀比?以下這幾點,家長們都應該知道
    孩子們一生中會經歷很多個不同的階段,而初高中時期的孩子正是人格形成發展的時期,也是自尊心最強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他們往往非常注重外界對他們的看法和評價,同樣的 他們也很關注身邊不同的人。關注他們的穿衣打扮,所用的東西的品牌,然後一味地去追逐和效仿,生怕自己和他人有什麼不一樣而顯得格格不入。漸漸的,他們這種對物質的渴求就會萌生出一種與周邊人的攀比心理。
  • 「別人有的,我都要!」面對孩子的攀比心,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為什麼會有攀比心 我們要弄懂孩子攀比的背後原因,再加以引導。 1、想在孩子中更合群: 孩子分不清想要和需要,他們往往覺得想要就是需要。
  • 追問"孩子愛攀比",家長怎麼辦
    很多時候,孩子都會因為別人的東西比我們的好看而生氣。孩子們已經逐漸意識到自己要比別人的好,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許多家長為此也很苦惱,孩子愛攀比,如何對待孩子的愛攀比?這是一個值得父母深思的問題。孩子的攀比其實是家長的攀比孩子像一張白紙,可塑性非常強,後來喜歡和別人攀比,實際上是因為父母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 「不買名牌鞋,我就不上學了」,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該怎麼做
    媽媽非常吃驚,她沒想到孩子的攀比心理已經這麼嚴重了。他年齡還這麼小,如果滿足他,下次還會不會變本加厲,要求更多呢?媽媽思緒萬千,一直想不通到底要不要給他買。 面對孩子攀比,家長應該怎麼做?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孩子之間攀比是需要家庭經濟進行支撐的,好的家庭經濟水平能夠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供孩子去進行攀比。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消費水平也比以前大有提高。很多家長因為自身年幼時期經濟條件不允許,過得比較艱苦,但在如今經濟條件的允許下對孩子便十分大方,加之也不願意自家的孩子吃的、用的、穿的比別人家孩子差,自然就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
  • 家長經常攀比孩子學習成績,那孩子可以攀比家長的收入嗎?
    相信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別人家的孩子」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家長經常會和孩子說:XXX這次又考了班級第一,你看XXX沒事的時候總會幫家裡做家務。家長們之所以對孩子這樣說,也是為了激勵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不足。想用這種方式促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且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不少家長把謙遜作為美好品德,以驕傲為恥。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很少誇獎孩子。
  • 別人家的孩子:江蘇數學滿分學霸,究竟是怎樣學習的?
    別人家的孩子:江蘇數學滿分學霸,究竟是怎樣學習的?牽動萬家的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江蘇無錫天一中學的時鵬揚同學強勢奪得江蘇理科第一名。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在於有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很多時候孩子看似非常努力了,但是他們沒有正確的方法作為根本,往往考不出理想的成績。那麼家長們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呢?不妨看看這3點。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孩子每一個看似不恰當的行為背後,不僅有一個未被理解的需求,還有一個需要被肯定的正出發點。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每一次要求買東西的背後,她的需求和動機(出發點),家長如何引導。只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準確表達出這些信息,所以採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孩子愛美喜歡美的事物,這個有什麼問題嗎?沒有。那麼這個出發點是值得被肯定的。孩子要買好吃的零食分享,出發點是回報同學的分享,增進同學關係(正常社交),也說明孩子知恩。這都是應該被看見被肯定的。如果大家都在分享,而孩子卻從沒有,會不會被同學說小氣或者被疏遠?
  • 幼兒園裡出現「新型攀比」,讓家長苦不堪言,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
    當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去上幼兒園了,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這件事,因為幼兒園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在裡面除了會學到知識,更會養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但是現在的幼兒園和過去的幼兒園有很大的不同,一種「新型攀比」正在蔓延,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而且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條件。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
  • 面對孩子在物質上跟別人攀比,我不是迴避,而是選擇正確引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對話,媽媽,我也要一個裙子,上面帶艾莎的,我要那個公主的高跟鞋,孩子還會說,媽媽,我也要坐路虎,可以坐在後備箱裡面玩,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要怎麼回答孩子,是批評孩子,還是正確的引導?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孩子和孩子之間,固然有天賦的差異,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後天的努力,所以,不要把別人的孩子都看成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些人在困境來臨時,不停地抱怨,聲稱「倒黴」「運氣不好」;有些人在困境中會迷失方向,進而一蹶不振;有些人積極應對,以樂觀的心態面對遇到的挫折……這些面對困境的態度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何其相似。在2017年兒子高考那一年,為了照顧高齡的老母親,我決定全職,可是,僅僅全職幾個月,在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的時候,我的母親因為腦梗住院。
  • 知愈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都是家長惹的禍?
    現在的家庭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在物質上儘量的滿足孩子。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以為這樣才是足夠愛孩子的表現,誰知道這也造成了孩子之間物質攀比的結果。就像朋友的女兒貝貝一樣,一旦認為這是應該的時候,這種物質的攀比就會升級到只要是別的小朋友有的,自己沒有就是不對。
  • 孩子喜歡攀比,家長怎麼辦?
    孩子們總是愛和家長說,同學有新玩具了了,小朋友有新玩具了,為什麼我就沒有,大人們開始苦惱,為什麼孩子會有攀比心理,會跟別人比較,別人有的,他也要有。​其實孩子有攀比心理往往跟家長脫離不了關係,很多時候,家長內心也存在著攀比心理,比如以下三種:1、別人有的我孩子也要有除了別人買我也買的情況,別人的孩子所擁有的一切好的物質條件
  • 穿名牌上幼兒園反被排擠,攀比的焦慮來自孩子還是家長?
    父親王先生在家長群裡質問此事,得到了如下回應:小朋友穿著這麼貴的衣服,萬一自己孩子和她打鬧時不小心弄髒還要賠償,不如離她遠一些避免風險。學校的老師也覺得這裡不過是普通學校,富養孩子會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還有家長認為給孩子買那麼貴的衣服是炫富行為,不應該提倡。家境優渥原本是優勢,卻也讓王先生的女兒成為同學眼中的異類。難道有錢也是錯嗎?
  • 孩子愛慕虛榮愛攀比?父母這樣做才智慧
    孩子愛慕虛榮愛攀比?父母這樣做才智慧現在的孩子們基本都生活在物質的社會裡面,小時候還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開始變得虛榮起來,喜歡和別人攀比,這時候家長就很無奈,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麼孩子虛榮心強怎麼辦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