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周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狀況報告》顯示,香港的貧困人口數量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增長了近10萬,有近150萬香港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創下11年來的最高水平。
香港當局將該問題歸因於「當地社會問題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對經濟帶來的雙重打擊」。該報告僅涵蓋了2019年,尚未反映冠狀病毒的影響。分析師警告說,由於受到疫情的衝擊,今年的形勢將更加悲觀。
根據報告,觀塘區的貧困率最高,為27.2%,僅在該區就有180300名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次是深水埗和葵青,兩者的貧困率均為24.7%。
儘管報告中的數據十分嚴峻,但一些官員認為,現實並不是那麼糟糕。在考慮了各種社會保障津貼和一次性政府救濟補貼之後,進一步的分析顯示,貧困率下降到僅為9.2%,即642000的人口。
報告表示,有一個趨勢釋放出不好的信號,即「 2019年貧困人口增長中有35%以上來自勞動家庭」。這與過去的趨勢相反,此前大部分貧困人口是因為無法勞動(老年或失業)造成的。
香港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表明,不佳的經濟環境和較少的就業機會將對在職窮人的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報告稱:「由於社會事件打擊了技術含量較低的消費和旅遊相關行業,基層家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不利的事態發展,再加上老齡化以及家庭規模的持續縮小,對貧困相關指標施加了前所未有的上升壓力。」
該報告還表示,政府在緩解貧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並引用了一些數字,例如社會福利方面的經常性支出,該支出在2020至2021年度達到939億港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根據慣例,香港將貧困線定為平均月收入中位數的50%。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19年,如果兩人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小於28900港元,四人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小於43500港元將被定位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