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方舟子: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1994年創辦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網絡文學刊物《新語絲》,2000年創辦中文網上第一個學術打假網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學界、教育界、新聞界等領域的腐敗現象。先後在中央電視臺「面對面」、「人物」等節目和上海電視臺「七分之一」、福建電視臺「新聞啟示錄」等多家電視臺的多檔節目做過專訪。目前擔任《中國青年報》、《經濟觀察報》、《大眾健康》等媒體的專欄作者。有《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等多部著作。
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
方舟子:我現在很少讀中文書,一般是出版社或作者送的我才會翻翻。2010年讀的中文書中有比較好印象的只有袁越(即網上的土摩託)的《生命八卦》(三聯書店)。「生命八卦」是袁越在《三聯生活周刊》開的專欄,名稱雖然八卦,內容其實很嚴肅,是普及生命科學的一些比較有意思的進展。據袁越本人的介紹,他每天都要瀏覽國際頂尖的幾個科學雜誌、科普雜誌的網站和國外主流媒體的科學板塊,從中尋找與生命科學有關的最新報導作為寫作的素材。這雖然算不上是根據學術論文等一手資料寫作,但消息來源畢竟是比較可靠的。又由於袁越有多年學習、研究生命科學的專業背景,對素材能夠融會貫通,不像某些科技記者只會對外電報導進行一知半解的編譯,內容大體準確無誤是可以保證的。有些人見多了那種天馬行空似的科技報導、科普文章,讀到較為嚴謹的科普作品反而不習慣。把科普文章寫得通俗有趣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為了迎合讀者而犧牲嚴謹,把科普變成了純粹的娛樂,真的成了八卦,卻是本末倒置,喪失了科普的應有之意。在趣味與嚴謹之間的度,袁越把握得比較好。
鳳凰網讀書:您今年讀過的書裡,有沒有看完後覺得是浪費時間的?
方舟子:今年看了幾本唐駿寫的書,當然,是為了從中找批判材料的,如果不帶著這個目的,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讀這類書純粹是浪費時間。
鳳凰網讀書:迄今為止,對您最有影響的書是什麼?為什麼?
方舟子:《魯迅全集》吧。我以前這麼評過:對這套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在初中、高中、大學時代和現在不同的時候讀,總能有新的感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來讀,滋味也不會相同,所以也就可以時時、不停地讀下去。先生所教給我的,並非人生觀--我覺得人生觀是應該靠自己去領悟的,無人可教──而是更為實際的東西,教我為人,教我處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寫詩。我對現代詩歌的最初的感悟,就是在把《野草》反反覆覆讀了無數遍、自然而然地記住了其中的每一句話所以不必再讀以後所得來的。
鳳凰網讀書:您有在網絡或手機等手持設備上讀書的習慣嗎?如何看待閱讀紙質書及電子書的閱讀體驗?
方舟子:有。除了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看電子版的書,我有一個iPad,也用它來看書。對我來說讀紙質書和電子書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我現在更喜歡電子書,不佔地方,找起來方便,並且容易檢索。
鳳凰網讀書:您閱讀的書籍以哪類作品居多(如歷史、文學、文藝、生活、財經、科普。。。。。。)?
方舟子:現在讀的書以科學類的居多,主要是英文的著作。其他的書讀得很少了。
鳳凰網讀書:目前,書市上揭批黑惡勢力的「打黑」圖書已經自成一類,您是否考慮寫作「打假」圖書,以為讀者正視聽?為什麼?
方舟子:我以前已寫過兩本打假的書。一本是2001年出版的《潰瘍:直面中國學術腐敗》,是關於學術打假的。一本是2007年出的《科學成就健康》,是揭露醫療保健方面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