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青年
最近幾天,寒門學子讀大學的機會被頂替的事情不斷曝光,熱度上漲。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高考被頂替這件事情會引起社會這麼大的反響,首先大家都知道社會不公平,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教育上,覺得教育公平能夠改變命運。
可是頂替的事情讓教育神聖的光環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原來,央視主持人康輝當年也差點被人剝奪掉了去北廣讀書的機會,就差一步可能他和「央視一哥」就失之交臂。
康輝高考的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廣,領先第二名和第三名一大截。
可誰知道,一家人滿心歡喜的等待也沒有盼來北廣的錄取通知書,後來康輝的父親給北廣招生處打電話,對方竟然說沒有收到康輝的成績單。
康輝的父親一聽就著急了,自己的兒子前途就是完全寄托在這張成績單上面,怎麼北廣那邊會沒有收到呢?
後來才知道,康輝的競爭對手裡有一個人家裡是當地教育局的領導,他強行扣留了康輝的成績單,想要自己的女兒因此可以勝出。
不得不說,手段之卑鄙令人髮指。
好在康輝的父親不畏強權,帶著證據就上了北京,最後在父親的努力下總算沒有讓悲劇發生,這才有了康輝後面的精彩人生。
原來康輝一心只是想上廣播學院,後面的支援都是隨便填的,大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味道。
想起這件事,康輝至今仍舊心有餘悸,他說:
「如果沒有父親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寫。」
因為康輝的家裡條件普通,假如他沒有考上北廣,他永遠也無法實現自己的主持夢想,也許康輝也會成為打工大軍裡面的一員,背著行李背井離鄉。
也有可能若干年後康輝依舊會嘆息自己命運不濟,理想抱負都不能實現,鬱郁不得志。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來自於自身的經濟實力,並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沒有家境背景的他,註定要被某些掌握權力的人所壓迫。
我們常常說: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後的公平。
可如果這道底線也失守了,那麼寒門子弟想要翻身可真的是上天無門。
我們都知道有個定律叫做二八定律,也叫「二八法則」,是指這個社會上20%的人掌握著世界上80%的資源,可教育不該成為有錢有權人士的工具。
說的難聽點,對於富家公子哥來說,學習讀書可能是一種興趣愛好,可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這可能就是他們唯一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轉折點。
讀不讀書,讀不讀大學,過的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窮人如果不讀書,拿什麼和命運做鬥爭?
我之前也寫過一篇關於讀名校究竟對人生有多大幫助的文章,具體可以看看《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人人都是追光少年:讀書,是寒門學子逆襲的唯一出路!》。
不少讀者在後臺來反駁我說寒門學子怎麼有可能讀名校,現在名校裡面有多少人是「寒門」出身?或者來diss我說讀名校也沒有用,出來還不是打工?
這裡,我想給大家看看後臺眾多留言裡的一條,這個小哥的話深深的打動了我們:
「以前我也覺得讀不讀書沒所謂,甚至名校畢業出來還不是打工,也賺不到錢。只要自己有本事,就算不讀書也能出人頭地,所以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了。
我在武漢的工地做過搬磚,每天裝水泥的車幾點到我們就要幾點起,在寒冷的冬天我們經常都是凌晨兩點就起床。
後來去工廠上班,一站就是一個晚上,從晚上8點到早上8點,半夜12點的夜宵就是一包幹吃的方便麵,夥食也很差。
上廁所也要籤字,不批准就不給去,每次上廁所都不能超過5分鐘。
為什麼我會去做這些事?因為我沒有讀過大學,不是沒有文憑。」
很多人都知道,這次疫情期間張文宏教授在網絡上爆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張文宏教授就是我們口中的「寒門學子」,他出身卑微,就是靠著讀書才能在上海定居下來。
他的父母都是農村的貧苦農民,張文宏通過高考進入了上海醫科大學,後來又在復旦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醫學權威教授。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如果你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你可能連飽飯都吃不起,這樣的寒門人士,如果我們不靠努力讀書來改變命運,我們還有什麼本錢?
我們都說窮人多數有仇富心理,是因為富人他們不但有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資源和機會的壟斷,讓很多「寒門學子」都失去了向上的機會。
聽過一句讓人覺得很心酸的話:窮人奮鬥一輩子,也許才能和富人坐在一起喝杯咖啡。
可你不知道的是,能夠和富人一起喝杯咖啡的窮人,卻是風毛菱角的數量,而且他們都是通過讀書走這條路拼殺出來。
為什麼說人一定要讀大學?
因為讀大學是你能夠接觸到更高層次圈子所付出的最低成本,在那裡你甚至可以免費獲取到信息、資源和人脈。如果你沒有這種志向,敢於平凡,那當我沒說。
起點的確不等於終點,但是它可以讓你無限接近於終點,要知道很多人奮鬥一生都未必能夠抵達終點。
所以,人生這張僅有彩券,如果你不能把握住,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這麼好的翻身機會。
網絡上有過一張時間表,瞬間走紅:
1:00:賣水果的婆婆準備收攤了
1:30:外賣小哥還在給加班的白領送去夜宵
2:00:飯局上應酬的中年人才剛到家
3:00:值班的護工正在全力配合搶救剛送來的病人
3:30:貨車司機已經整裝待發
4:30:賣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過逼仄的弄堂
5:00:喚醒城市的環衛工走上蕭瑟的街頭
這世上最殘酷的真相,就是不吃學習的苦的人,就要吃生活的苦。
之前在網絡上有一張照片,號稱國內頂級的飯局,桌上的隨意一人都是大佬:
騰訊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
美團王興,畢業於清華大學。
聯想楊元慶,畢業於上海交大。
今日頭條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
小米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
如果你想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討生活,那你就得用盡全力向上爬,不然只能在艱難中委屈,在社會的谷底裡辛酸掙扎。
《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有句臺詞:
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要我說,讀書的過程就是如此,你求學的前面幾年,實際上就是你為將來買單。
讀書,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張入場券,他可以讓你去一個更高級的場所,有機會去結識一些優秀的人才,和那些出身比你好的人交際,甚至是同臺競爭。
有些人也會抱怨,讀書這麼辛苦,將來出來還不是打工,而且讀書要花不少錢。
讀書的確很辛苦,而且也無法立刻變現。有些人會說讀書很貴,可相比之下,你未來要吃的苦,這筆錢難道不是最低的成本嗎?
再者,現在九年義務教育普及,那些說讀書貴的人,無非都是各種補習班的費用,這些都是因人而異,你願意讓孩子去報,自然費用就高,但也未必報了補習班就一定有效果。
可你在讀書階段所付出的辛苦,在未來的某天,也許會讓你感激自己曾經讀書吃過的苦,如今終於開花結果。
還是好好上學,因為那是你去看世界最近的路。
小青年,一個混跡職場的自媒體人。
現代人「機不離手」,長期沉迷於短視頻,刷朋友圈,接收無效信息轟炸,會讓我們的成長停滯。
關注我,每天與你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