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看《大護法》就有被驚豔到,從情節到概念,暗黑奇幻的風格,在國產動畫中獨樹一幟。
而同出一脈的《妙先生》在保留《大護法》風格的基礎上,世界觀更宏大,人性更複雜,要承載的東西卻也難免太多太滿,有跑偏之嫌。
《大護法》講了大護法這個人在去尋找太子的路上,路過一個詭異的小鎮,順手揭開小鎮秘密的故事,還帶了很強的現實批判和社會隱喻。
《妙先生》說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有彼岸花的周圍,人心就會墮落,民不聊生。
只有收集十二朵金色彼岸花和崑崙劍,去千佛窟的地下,才能尋找答案,也可以理解為解救蒼生的辦法。
而金色彼岸花卻又寄宿在善良純淨的人身上,只有這些人自願放棄生命,才能取出花朵。
「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電影開場尋跡者丁果就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為整個故事鋪下凝重的基調。
在尋找宿主的過程中,幾個小故事向大家呈現了一個暗黑腐朽的世界。
為了獨佔能換取一月口糧的火蟬蛻,哥哥對弟弟下殺手。
養子自我犧牲,前一秒還痛惜不已的養父轉眼就被彼岸花吸引,許下有錢長生的願望,一口吞食了花朵,變成了鴨子。
女子為維持家用做暗娼,結果還是被青梅竹馬的賭徒丈夫遺棄並賣給了賭場。
這些善良的人,遭受重重苦難,反而成了彼岸花宿主,結局竟然是還要犧牲自己去救周圍的人。
紅衣俠女殷鳳也是追蹤宿主而來,她的方法是直接殺掉宿主,殺幾個人救大多數人,為別人犧牲是否值得?生命能否用數量來決定?
這是通過二人談話丟出來的第二個倫理問題。
經歷重重險阻,三人終於進入了千佛窟地下,彼岸花的秘密到底是什麼,怎麼樣才能阻止彼岸花?
原來只有火蟬可以吃掉彼岸花的孢子,為了賺錢,人們下水採集冰紈玉而得了苦寒症,苦寒症需要火蟬蛻救治,為了治病,人們又抓捕火蟬導致後者數量減少,彼岸花得以繁殖,人類就會更貪婪。
這種相互制衡的生態鏈設定,幾乎要懷疑這是個環保題材的故事了。
聚焦的還是人心,因為對錢財的貪婪,村民去採玉,因為對虛榮的貪婪,富人們要玉。
秘密解了,根源找到了,可人天性中的貪婪怎麼解決呢?因為妙先生只創造了彼岸花,可沒有創造火蟬和冰紈玉,這是第三個問題。
還沒有算上那個黑化笑人的理想,要建立一個只有好人的世界,跟滅霸有得一比。
這個電影,豈止是在討論人性,還提出了哲學倫理的話題,
如此宏偉深邃的拷問,還一下子問了三個,連主角們也都一直處在困惑思考之中,而電影就更不知道要表達哪一個主題,只是留下一堆堆的問題。
故事最後也圓上了,我不記得那些問題與道理,只記得他們也非常糾結。
電影沒有說答案嗎,其實電影有說,妙先生說:「這是拯救世界的辦法,沒有道理,只有選擇。」
救人還是不救人,生還是死,都只是個體自己的選擇。
這個就有點糊弄人了,不太能說得過去。
妙先生,大地的管理者,彼岸花的創造者,規則的設計者。
妙先生為什麼要創造彼岸花,從結尾得知,妙先生也是在懲罰人類,所以用了一個火上澆油的辦法,還是周期性的懲罰。
還真沒覺得妙先生和笑人的理念差別在哪裡,要說就是後者太極端。
但是笑人難道不是受害者嗎?那些善良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為了別人的錯誤奉獻了自己,為了幕後BOSS的設計成了被最先吃掉的棋子。
這,算什麼道理。。。
我是來踩這個電影的嗎,不,正相反,我還是喜歡這種面向成人的製作。
但面向成人,並不代表就非要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