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天,是欣賞花鳥的好時節

2020-12-13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陳培華《梅蘭竹菊》

場景展示圖

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豔清貞。古人云:「琴棋書畫養心,梅蘭竹菊寄情」正是因為有這樣清雅淡泊的品質,所以一直為世人所鍾愛,被人們稱之為「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鍾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

曹述和《春滿乾坤》

人們之所以喜歡牡丹,是因為牡丹花開之時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其美麗花姿讓無數人為之傾倒;其雍容典雅、富貴祥和的形象代表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程爍《和氣滿堂》

荷花以高潔著稱於世,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被譽為花中之君子。

單耀宗《富貴大吉》

牡丹「冠絕群芳」、「萬花一品」、「國色天香」,真乃「花中之王」,身份無比尊貴!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把牡丹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推崇到極致!

朱琳《和喜自在》

畫面清新淡雅,內容寓意高尚,顯示了和諧美滿之景象。

何江熊《三十六天罡降吉圖》

一幅精美的花鳥畫,可使人百看不厭,印象深刻,正如一曲美好的音樂,使人產生:餘音繞梁、數日不覺之感。

張富康《貓趣》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種有五穀,而貓善捕鼠,有護糧之功且又馴良可愛故受人世人喜愛。中國人愛貓養貓古已有之。成為入畫的好題材。

杜先亮《喜報富貴》

一叢牡丹,花朵碩大,競相怒放。畫家以寫意的筆法,細膩地描繪出牡丹花的情態,觀賞此畫,領略牡丹的芳姿,似有花香從紙面飄然而出,令人回味。作品清新雅麗、怡情悅目,令觀者心情豁然開朗。

範永兵《母子情深》
葛建亮《碩果纍纍》
李海元《鴻運當頭》

與畫朝夕相對,可使人不斷從中有新的發現,並使人感覺到,它不是靜止的,而是躍出紙面的,好像在早晚不同的時間,都在千姿百態的變化著。

蘇林《梅》

冬季,萬木蕭疏,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迎寒風,頂霜雪,傲骨錚錚,獨領群芳,傲然開放,向世間散發清香,先花木而花,先天下而春,喜報春訊,梅花,不畏嚴寒,凌雪傲霜的高貴品質,成為中華民族精種的像徵與人格的寫照。

徐煥春《風順》

畫風細膩委婉,生動逼真,淳樸清新,寓巧於拙,簡介明快,畫雖簡欲灼眾之目,以其藝術家的敏感和靈性,給作品賦予生命力,其作品在明豔燦爛中流露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氣質,形成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

歐陽暉《蝦舞長河》
顧奇峰《荷韻》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它縱使是在汙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

黃少林《》

【 復聖軒字畫網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相關焦點

  • 又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又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哈哈,雖然我和兒子去攝影的地方不在韓愈古詩中的皇城古都,但是也是綠柳滿城,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看著這個季節路上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滿園香,不用特意去景點裡找,走到那裡都是美不勝收的春意,忍不住教兒子攝影,順便欣賞自熱的美景。孩子一天天長大,正如芳草萋萋,百花爭鳴。各種興趣隨性而來,看著你擺弄什麼都要上來試試,這不我昨天擺弄相機時,孩子看到了,非纏著我教他拍攝。
  • 2020,春天已來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關鍵是灌木、喬木已經放出嫩綠的葉子,加上煙柳和花瓣隨風散落,望過去,一片生意盎然。2020年的春天卻遲遲不來。疫情肆虐,停工停產,足不出戶,居家抗疫。從開始的緊張與惶恐,到最後的堅持與等待。好像,2020年與春天無關。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直到今天,當女兒說今天是五一,可以去渾河邊騎自行車,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心中期盼已久的春天已經來到了,而且,可以身臨其境。
  • 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遊一次春多不容易?出遊時又會由誰相伴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出遊,心情大好這首詩言語質樸,清新平淡,但韻味深長,從「小雨」、「草色」兩樣常見事物,來寫早春獨特之景。「草色遙看」似有還無,本來冬日剛過,春天並不明顯,然而一夜小雨過後,長安城外草兒冒出芽來,朦朦朧朧,色澤青青。
  • 韓愈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在一年四季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自古以來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便比比皆是。白居易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賀知章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朱熹說:「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好雨知時節」!今日雨水,我在手機裡感受到福州的春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今天12時56分, 我國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二個節氣「雨水」。
  • 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誦讀知識點梳理(2020春)
    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10句觸動人心靈的寫柳詩詞,你最欣賞哪句呢?
    而代表離別的植物是柳,只因柳,諧音「留」,有挽留之意。那麼,作為離別之物的柳,在古人筆下是怎麼樣的呢?1.隋朝佚名人曰:「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人眼中,青青的柳條已折盡,在空中紛亂飛舞楊花也飛絕。請問遠行人何時復歸來?2.唐人鄭谷曰:「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 [春的詩句]描寫春天景色的詞語和句子
    進入到陽光明媚的3月,春天就來臨了,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它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刻。小編匯總了一些列有關春天的詩句、優美現代句子、作文等資料,和大家分享。   描寫春天景色的詞語和句子   1 、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國畫配詩,春天在大師筆下嫋嫋生香
    來源:國學魅力▲ 吳冠中《春》三月,是春天的季節,一息一動在人們眼中都擁有動人的詩意▲ 吳冠中《春》大師筆下的春天,鋪紙舒眉,落筆妍笑,希冀在這一份閒適的閱讀中,能尋獲一絲半縷的靈感,感受到盎然的春趣。
  • 春色滿園關不住,關於春天,你脫口而出的是哪句古詩?
    春天正在隨著柳枝的嫩芽,舞動的小草款款而來,走在街上,看著初生的桃花,你脫口而出的是哪句古詩?下面就一起進入詩人絕美的意境裡,去感受春天吧!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歡愉的心情來欣賞這美麗的春色,西湖,鶯燕,花草,絕美的春景,讀罷仿佛都聞到了一股春暖花開的氣息,好不快樂!
  • 韓愈兩首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其中一首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春雪》,描寫的是春天的雪花,顯然寫的是早春的景色。過了新年了,但是鮮花還沒有開放。春天怎麼來的如此之晚?一直到了二月的時候,「初驚見草芽」,才驚奇的發現地上有小草長出了新芽。經過了一個春天的一個冬天的冰凍,都在期盼著春天的到來,但是這個春天姍姍來遲。
  • 跟著古詩來感受春的氣息
    馬上進入三月份,春的氣息也是逐漸的越來越濃,古人有大量描寫春的詩句,讓我們跟著這些詩句一起來感受下春天到來時的氣息吧。「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一首《春曉》生動的將春天的景象展現個了我們。
  • 韓愈想讓友人出門賞春,寫了一首誇讚春天的詩,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詩人看似不經意的隨口吟誦,其實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靈感,都是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得到的。有時候無意的隨手一寫,就誕生了千古傳誦的經典名篇。而且許多名篇是來自於詩人們的書信往來和彼此掛念,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碰撞出思想的詩意火花。
  • 詩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春雨絲絲,帶來春的氣息。在詩人的眼中,春雨又有著怎樣的意味呢?下面十首春雨詩詞,可能會給你答案。絕句【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這個春天時節,為你精心準備十首詩,做個口吐錦繡的人!
    暮春時節,花開花落,景色最美,也最易抒發情感。當你漫步林間小道,看花瓣散落、當你濱湖而遊,看碧波蕩漾、當你鍾情山水,看北雁南飛......當你此情此景卻只能說一句:我X,好美。我要即興朗誦詩一首,奈何沒有儲備!會背這十首詩,讓你做一個口吐錦繡的人,出口成章到盛夏!
  • 十首春遊詩:春天到了,一起去賞春,約嗎?
    正值大好春光,又是賞春踏青的好時節,約上三兩好友,「走,賞春去」。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騎馬遊春,妻子卻怪他老是出去玩。白居易自有一套說辭:時間如白駒過隙呀,要及時行樂。而且我今天六十五了,再不去玩,沒幾年玩頭了。最後,白居易總結性地說:春天都不出去遊玩的人,莫不是個傻子吧!
  • 最是一年「夏」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翻翻朋友圈,回顧你手機中或自拍、或截圖、或點讚過的京城美景,從己亥秋到庚子夏,而今的北京,美成永恆的月月、季季、年年,點點、片片、層層的秋、冬、春、夏。愛美的網友隨手拍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樹、一角一牆一巷一街的即情即景,驚詫了故人們對深秋北京美的讚嘆。
  • 日本吟詠春天的古詩,寫的也不錯,值得欣賞一下!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楊萬裡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