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今天給我們留下最精彩的文學作品,都是那些議論性散文。比如《馬說》、《師說》等等,在今天依然有很高的啟迪意義和審美價值。這樣的一個古代著名文學家,生活在唐朝時期,自然也會有不少的唐詩作品。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就是韓愈非常精彩的2首關於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其中有一首最為經典,曾經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首唐詩作品。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春雪》,描寫的是春天的雪花,顯然寫的是早春的景色。過了新年了,但是鮮花還沒有開放。春天怎麼來的如此之晚?一直到了二月的時候,「初驚見草芽」,才驚奇的發現地上有小草長出了新芽。
經過了一個春天的一個冬天的冰凍,都在期盼著春天的到來,但是這個春天姍姍來遲。小草在二月初才剛剛破土而出,鮮花什麼時候才能競相鬥豔?「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後兩句是這首古詩的點睛之筆,雪花也嫌春天來得實在是太晚了,所以故意的化作花朵在天空中飛揚。
一如春天凋落的花朵一般。
這首古詩的最後兩句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的雪花和春天盛開的花朵兩相對比,突出了春的熱烈,注入了春的氣息,有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但真正經典的還是這下下面的這首唐詩。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韓愈最為經典的唐詩作品之一,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教材,在當時要求全文背誦。
和前面那首古詩相反,這首古詩的精彩之處在於前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的小雨飄飄灑灑,是最肥的,是最滋潤世間萬物生長的,所以就潤滑如酥一般,帶給世界萬物無窮的生命力。
再這樣春雨的滋潤下,地上的小草紛紛破土而出。從遠處望去,草色一片蔥綠。但是走近了一看,卻也發現小草其實是稀疏疏的。這一句古詩所展開的圖畫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也很常見。
從遠處看這是一片蔥綠的草原,但也不過是立體化的小草形成了平面畫的圖案,所以才顯得視野當中一片嫩綠。但是真正等到走近了以後,發現每一棵小草並非那麼旺盛,只不過是剛剛破土而出,還沒有長成大氣候。
韓愈非常驚喜的發現了這一點,寫盡了唐詩之中,也博得了後人的讚許。在後來蘇軾的宋詞當中,甚至全文引用了這首古詩的兩句。
最後兩句更像是對著春天景色的總結。「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長安城之中一年最美的時候就是這此時春天的景色。雖然是早春,但是景色之美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暮春時節。
韓愈的唐詩中表達春天的古詩,這兩首是最為出色的。尤其是第二首作品,更是寫出了詩情畫意。對於詩歌當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我們踏青之時,不妨親自試驗一下,是否能夠還原這首古詩當中所表達的場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