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生活在嚴冬中的人們對春天總是有著強烈的企盼。那麼春天到底是誰先發現的呢?李白說是柳樹,他說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蘇冬坡說是鴨子,他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而白居易說是新燕,他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其實都是大文人們通過獨特的觀察角度去描寫春天到來的蹤跡。
那被後世稱作「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學家韓愈,又是怎麼發現春的呢?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沒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中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小學生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寫這首詩當天,韓愈還寫了首詩,這一首才是他的本意,為了約朋友一起春遊他當真是滿滿的套路。
1. 先來讀一讀第一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詩是韓愈在當吏部侍郎是所寫,當時想要邀請張籍一起去春遊,但是被張籍以各種藉口給拒絕了,於是想出了用寫詩來吸引張籍和他一起去踏春。
一二句,寫京城街道上的濛濛細雨,使得街道就像酥油一樣光滑,遠看綠茸茸的小草,近看卻不然。這兩句很清新直接得描寫了春天的景象,十分鮮明表現出了細雨和嫩草的特點,也側面表現了春的生機勃勃。三四句,也是很直接的讚美了一年中春天的景物,都勝過了皇都中的晚春之景。運用了對比的描寫手法,更加烘託了初春的美,讓人無法拒絕。
這首詩看似平淡,讀來卻很美,所以廣為流傳,但是當天韓愈還做了一首,很少人知道,卻同樣寫得很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第一首詩主要是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寫,想藉此來感染張籍,第二首則主要是抒情,通過簡單的表達,來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真誠的勸告和請求。全詩通熟易懂,明如白話,娓娓道來。
第一二句,寫到希望張籍能不以官場的事務繁忙來加以推辭,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失去了年少的時追逐春天的童心。詩人用「莫道」和「既無」相對,言辭懇切,意味深長。而「年少逐春心」,更是用一個動作表達了年少時光的美好,以引起友人對春天的無限嚮往。三四兩句,用一個「柳色如今深未深」的場景設問,引起朋友的好奇,可謂滿滿的套路。
這組七絕,第一首以細緻的觀察著稱,是流傳千年的經典;第二首雖不如第一首那麼經典,卻也是約人詩的佳作。合在一起讀,別有一番風趣,大家覺得呢?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