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年的早春,是韓愈從兵部侍郎升遷到吏部侍郎的第一個早春,時年56歲的他剛剛立一個大功,官職也得到了升遷,內心的喜悅完全不亞於連續三年落榜之後,考中進士的心情。
為了抒發內心的喜悅,他特地邀請自己的學生兼好友張籍去長安城外踏春,張籍當時是水部員外郎,這其中還有韓愈的一份功勞。可是面對老師的邀約,張籍以公務繁忙拒絕了,韓愈當然不至於因為拒絕就生氣,但心裡還是有點不痛快的,因此寫下兩首七絕,來調侃和引誘張籍,一首成為了七絕名篇,選進了語文課本。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兩首七絕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首,而且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這首詩是一首純粹的寫景詩,極力描寫了長安早春時的景色,可以說,這首詩一出來,再也沒有寫長安城早春的詩歌了。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將早春細雨的溫潤表現的淋漓盡致,而「草色遙看近卻無」更是傳神。韓愈七絕的功力在這首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但第一首詩和第二首詩放在一起,再加上韓愈和張籍的故事,這首詩的意味完全變了。
這兩首詩的背景是韓愈官位升遷,然後邀請張籍來踏春,可是張籍沒有來,因此寫下了這兩首詩。也就是說,這兩首詩的催生完全是因為張籍沒有應邀前來,才出現的,這個在第二首詩就可以看出來。張籍以公務繁忙而推脫,韓愈就說:
不要說自己公務繁忙,年齡大了,就沒有年少時追逐春天的心情了,不信你去江頭看一看,看看如今的柳色深還是不深。
從第二首詩中,完全可以讀出一股調侃的意味,如果再加上韓愈的年齡,時年56歲,年近花甲,就可以讀出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而再聯繫第一首,就完全可以明白,韓愈為什麼要將長安城的早春寫的那麼美了,完全就是想讓張籍羨慕,仿佛就是說——你看著春天多美啊,小雨潤如酥,你看那草色,遠了是還可以看見,近了就看不見了,這樣的景色可比六月煙柳滿城的時候漂亮多了。而沒有說出來的話是:張籍,你不看可就虧了。
而第二首語氣一轉,也徹底變成了一種過來人對後輩的勸告了,也就是不想讓張籍太過忙於公務,丟失了少年時的心性。韓愈和張籍可是有著一層老師的關係存在的,貞元十四年,韓愈三次科舉不中,成為了宣武節度使的幕僚,擔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結識了張籍。兩人說起年齡來,還是張籍大,要比韓愈大兩歲,但架不住韓愈出道早,而且文採還好啊!韓愈雖然三次科舉都沒有考中,但人家是五歲讀書,十三歲寫文章,這是張籍比不了的。
所以張籍年齡雖大,卻還是韓愈的學生,貞元十四年是兩人的第一次碰面,不久之後,兩人就走上了各自的仕途,而韓愈是有機會就提攜張籍,兩人的關係是越來越好。821年,韓愈諫迎佛骨被貶潮州的第二個年頭,升遷到了兵部,擔任兵部侍郎。這邊韓愈剛剛升遷,另一邊就舉薦張籍為國子博士,也正是韓愈的這次舉薦,讓張籍不久之後就升遷為水部員外郎了。
也在舉薦張籍的同年,鎮州發生叛亂,身為兵部侍郎的韓愈被派出宣撫叛軍,實際上就是去詔安。這一趟是九死一生的,就連皇帝都擔心韓愈的安危,讓韓愈先不要直接去接觸叛軍,現在外面看看形式,可韓信認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直接就去見叛軍了,好在叛軍也不是真的想叛亂,接受了詔安。
鬼門關前走了一回的韓愈,內心是越發豁達了,加上幾次科舉失敗,以及兩次被貶,823年的韓愈心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了一種看透一切才有得率真氣。因此在邀約張籍踏春,張籍不來的情況下,寫下來這兩首詩,特別是第一首,已經到了無我的境界,平平淡淡地將長安早春寫的如詩如畫,成就了一篇千古七絕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