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學好古詩,發現春天的美
本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這四篇課文體裁各異,有古詩,有散文,有童話故事,還有記敘文。課文展現了春天景色的美麗、孩子們找春天的快樂、禮物花籽的神奇和美好,以及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意在引導學生發現、感受春天裡大自然的美好、人物內心的美好。
一、《古詩二首》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行寫景,再現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圖」;後兩行寫人,刻畫了兒童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樂春圖」,景人合一,相映成趣。清新明麗的景,興致勃勃的人,饒富樂趣的事,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的一首詠物詩。詠柳,即歌詠柳樹。前兩行寫詩人看到的,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後兩行寫詩人想到的,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春風比作剪刀,賦予巧妙的想像,生動地刻畫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二、《找春天》
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描寫了孩子們在春天來臨時到田野去尋找春天,並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讚美之情。課題中的「找」字既點明了時間是早春時節,又是行文的線索。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畫面中小女孩彎腰探尋,呼朋引伴,小男孩興高採烈,循聲而來,這一呼一應之中,尋找的樂趣和發現的美好撲面而來,藉助插圖可以激發學生尋找春天的美好願望。
三、《開滿鮮花的小路》
為一篇饒有趣味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鼴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請教長頸鹿大叔寄來的顆粒是什麼,卻不小心將它們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原來,長頸鹿大叔寄來的小顆粒是花籽。花籽,這是一份多麼美好的禮物啊,它給大家帶來了快樂與美好。本課插圖色彩鮮豔,小動物們的形象活潑可愛,拉近了學生與故事的距離,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文中的人物角色,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有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習得把握故事內容的方法,又可以幫助學生想像一路花開的絢麗景色,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感受「禮物」的神奇與美好。
四、《鄧小平爺爺植樹》
是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1987年4月5日,83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情景。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點明植樹的時間。第2至4自然段寫鄧小平爺爺前往天壇公園植樹,詳細地寫了他手握鐵鍬,栽種柏樹苗的場景,表現了鄧爺爺做事認真的態度。第5自然段講長大後的柏樹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本文插圖是鄧小平爺爺和一個小女孩一起植樹的照片,畫面中鄧小平爺爺正和小女孩拎著水桶,細緻地給小樹澆水。插圖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五、語文園地一
《語文園地一》安排了5個板塊的內容。
「識字加油站」編排了一幅公園導覽圖,藉助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識記10個生字。
「字詞句運用」編排了兩項內容。第一項是給短語補充合適的詞語,並仿照例句說出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和感受;第二項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提問讀出句子的重音。
「書寫提示」編排了兩組半包圍結構的字,「左上包圍」和「左下包圍」。引導學生發現包圍部分撇、捺的書寫特點,並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
「日積月累」編排的是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引導學生在讀背的同時,感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我愛閱讀」編排的是擬人體童話《筍芽兒》。課文形象地講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春天是美的,語文也是美的,學習語文需要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