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2020-12-15 學予明天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本單元圍繞「大自然的秘密」這個主題編排課文,側重於體現大自然的一些科學知識。學生通過閱讀知曉其中的變化規律和科學道理後,會更加喜愛大自然,更想去仔細觀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學奧秘。

本單元在每一課的課後題與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中,都安排了相應的練習,引導學生感受這些動詞給人帶來的真實感、生動感,並通過用動詞說句子,把閱讀中學到的詞語與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聯繫,在運用中發展思維與語言能力。藉助圖片,了解課文的內容。3 篇課文都配有多幅插圖,畫面色彩鮮豔,形象活潑生動,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導學生藉助圖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內容,藉助圖片來講述、背誦課文。

一、《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其巧妙之處在於將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蘊含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充滿了童趣與溫情,伴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小蝌蚪發育成長為幼蛙的變化過程被有序地呈現出來,青蛙的樣子也被清晰地勾畫出來。

二、《我是什麼》

《我是什麼》是一篇寓水的知識於趣味故事中的科學童話,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文中始終不點明 「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描述水的種種變化、狀態和與人類的關係,讓讀者去猜,更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中的科學知識清晰完整。重點講了「水」被太陽一曬變成「汽」。「汽」升到天空變 成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變成「雲」。「雲」降溫後變成「雨」或「冰雹」或「雪」從 天而降。「雨」「冰雹」「雪」變回「水」匯入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裡。

三、《植物媽媽有辦法》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講述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富有韻律感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發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的願望,培養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四、語文園地一

口語交際話題聚焦「有趣的動物」,要求學生向別人介紹有趣的動物,說清楚動物有趣的地方,讓別人聽明白。「說清楚」,首先解決「說什麼」的問題,外形、生活習性、獨特的功能等;其次要解決「怎麼說」的問題:說的是哪種動物?它最有趣的特點是什麼?想清楚了 再說。「聽明白」,要求既能認真聽,還能做到禮貌。

「識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組與戶外活動有關的詞語,拓寬在生活中識字的途徑,聯繫生活,識字學詞。

「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二是把閱讀中學到的詞語與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聯繫,在遷移運用中發展表達能力。

「日積月累」安排了古詩《梅花》,詩句要求學生背誦積累。

「我愛閱讀」安排了童話故事《企鵝寄冰》,講南極企鵝給住在非洲的獅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紹了非洲炎熱、南極寒冷的氣候特點,以及冰遇熱變水、水遇冷變冰的科學常識。

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也是人類的老師!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