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部分內容面對的是老師和家長朋友們,小朋友們也可以了解。
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和《鄧小平爺爺植樹》4篇課文。這4篇課文有古詩、散文、童話故事,體裁雖不一樣,但是都向我們呈現了春天裡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在課後習題、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中,都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了提示。「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對於「注意語氣」,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冊有學過,我們並不陌生。本單元除了要鞏固之前所學,更側重的是學習根據不同的角色讀出不同的語氣。「注意重音」是教材對我們的新要求,學習本單元時要有注意重音的意識,明顯可以讀重音的字詞。
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告訴我們要用恰當的語氣與別人交流,千萬要避免使用命令的語氣喲。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本單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待到「春暖花開」,再把「找春天」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語文園地》帶領我們藉助公園導覽圖識字,告訴我們生活中隨時都能認識很多字。我們在春天裡有什麼發現和感受,你能補充合適的詞語說一說嗎?你能根據提問,讀出句子的重音嗎?能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嗎?能根據提示,寫好左上包國和左下包國的字嗎?筍芽兒是怎樣成長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朋友們,快來學習1《古詩二首》吧!
★自學要點一
1.藉助拼音把古詩讀一讀。
2.點擊古詩朗讀錄音,聽聽,對照自己是否讀對了。
3.把古詩多讀了幾遍,讀到流利、有感情。
★自學要點二
把這些生字讀一讀,並說說它們的組詞。
鶯 拂 堤 柳 醉 詠 妝 絲 絛 栽 剪
★自學要點三
來看看,這古詩講了什麼。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景,再現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圖」;後兩句寫人,刻畫了兒童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樂春圖」,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輕快明麗的景,興致勃勃的人,饒富樂趣的事,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這兩句詩寫的是春天所見之景。「草長鶯飛二月天」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從土裡鑽出,自由地生長,黃鶯在天上縱情飛舞,歡快地鳴叫。「草長鶯飛」四個字,富有動感,湧動著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長出了嫩葉,柔軟而細長的枝條在春風中搖擺,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拂」「醉」二字,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楊柳的嬌姿、柔態和神韻。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效紙鳶。
這兩句寫的是春天所見之人。傍晚,鄉間的小孩子們放學後早早地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放風箏呢!詩句由物及人。將明蠟醉人的春景與生動活潑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襯。生機勃勃又充滿希望的春天盡現眼前。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的一首詠物詩。詠柳,卻歌詠柳樹。詩的前兩句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詩的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春風比作剪刀,賦予巧妙的想像,生動地刻畫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這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纖細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在這裡,詩人用「碧玉」來形容柳樹,是與它們的顏色有關。二是古代「碧玉」還代指少女,如成語「小家碧玉」。「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樹與俏皮可愛的少女聯繫起來了。故而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擺的枝葉就是她身上綠色的絲織裙帶。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三、四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裝扮了一樹的細細的葉子是誰的巧手裁出來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風,它猶如一把看不見的剪刀,將綠色絲帶隨心裁剪。這兩句描繪柳葉,一問一答,既讚美了柳葉,又歌頌帶來綠色的春天。用語自然流暢,加上比喻、擬人十分貼切,使這兩句詩成為名句。
★自學要點四
看看,想想,說說,寫寫。
附:
★自學要點五
試試把古詩著背出來。
這兩首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兩首詩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柳」。「柳」是我國古典詩詞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為春天新生的象徵。在這兩首詩中,以柳來寫春景、春意.呈現出一派輕柔旖、生機盎然的動人景象。
更多推薦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