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用「雙向翻譯法」學一門新的外語?

2021-02-10 LEARN WITH JOHN

現在的區別是:

我在學的內容都是關於我自己的,我經常會需要用的語句。

我基本上創作個性化,只供我自己學習的雙向翻譯教材。

我在這篇文章(Link:如何免費的創作你自己的自學雅思課程)所解釋的方法要求學生去找適合自己水平的有雙語翻譯的教材。

我今天展示的這個方法是用學生自己寫的。

對的,我現在在學習我自己寫的印度尼西亞語教材!(是的,從去年10月份起我已經開始學習印度尼西亞語。)感興趣的人可以去bilibili上看我講關於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這門外語的視頻。

我知道這可能會聽上去外語學習歷史上的最笨的學習方法。

我知道你應該都有很多疑問:


如果我自己,一個印尼語初學者,寫自己在學習的教材,它不是只包含已經掌握好的語句?

不是,我用谷歌翻譯來幫自己寫。

天啊!谷歌翻譯!那文章還是會有很多錯誤,以及很多非自然的表述。會讀起來像人用印尼語的詞彙寫英語。

我不只用谷歌翻譯,我寫完後一直讓至少一個,有時候兩個印尼朋友批改。

印尼人會糾正錯,不過文章還是因為原來從英語翻譯過去,所以不太自然。

我儘量保證他們批改的時候把文章改成儘可能自然的印尼語。

有時候我不給他們看文章,而一句一句問他們你們會怎麼樣表達這個意思。

但是因為原來用來寫文章的思維是英文的,所以不可能生產十分自然的,像印尼母語人會寫的文章。

嗯,這個我承認,不過我的目的是儘可能地快學會表達我最經常會需要表達的,關於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生活,工作,愛好等的信息。

如果有更自然地,被母語人更常用的表達這些概念的說法,我以後通過我的聽力,閱讀以及和印尼朋友的口語練習後會發現。

通過在前一兩個月用雙向翻譯學習這些【個人化的文章】我學會許多我嘗嘗練口語時用到的語句。

相關焦點

  • 學術研討 l 語法翻譯法永不過時!
    今年上半年的4月9日,鄭新民教授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上外吳其堯教授的專稿《多讀多背是學好外語的不二法門》,吳教授主要回顧了他中學時的英語學習經歷,我讀後發了兩條評論,鄭教授可能覺得我很贊同他的觀點,對傳統的外語教學法表示認可。於是鄭教授立刻向我約寫一篇,要我談談自己是如何在傳統的教學法指導下開始學習英語的。
  • 英語學習方法論(1):為什麼「語法-翻譯法」難以學好外語?
    只要你學過英語,那麼99%的概率你用過「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語法-翻譯法)」:背記英文單詞的中文意思,語法用孤立的例句展示分析。
  • 運用母語教授外語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使用母語,是一個焦點問題。因為使用母語就意味著要在教學中使用翻譯法這一手段,而恰恰翻譯法又在近年來被認為是傳統、守舊的象徵,且被認為不「實用」了。翻譯法在上個世紀初就有了,實際上是廣泛使用的標準外語教法,整整用了一個世紀,又發展至今,後來幾乎所有教學法,都在反對,所以就沒人敢提了。
  • 用這種方法,她讓女兒3歲學會了寫作,5歲掌握了8門外語
    ,這種教不完整的話的方式也很不經濟,還不如一開始就教孩子準確而完整的語言省事省力。斯特娜遵循這個原則來教女兒說話,無論是教母語還是外語,使得女兒的語言學習能力超強,3歲的時候,她女兒就能用英文寫詩歌和散文,5歲就能用世界語寫劇本,而且還能用不同的外語跟不同國家的小朋友通信。
  • 同濟「外語哥」的新年總結:如何八年學會十門外語
    新年伊始,網上一篇總結自己8年來成功自學10門外語的日誌讓一位同濟大學生走紅網絡。這位被稱為「外語哥」的語言狂人對記者說,他的學習動力源自掌握一門語言後的成就感,而在談到自己的感悟時他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
  • 讀《六個月學會任何一門外語》聊聊外語學習
    《六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我一直對外語學習非常感興趣,但是因為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而且絕大多數的時間裡外語並不是我謀生的手段而是一門工具,所以我也並沒有專門的下功夫去研究它,以至於當有人問起我怎麼才行學好外語這個問題時我無從答起
  • 學外語有什麼用
    原標題:學外語有什麼用 ■黑駒酒館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在那篇廣為流傳的散文《論學習》(Of Studies)中分析了各門學問的用處,比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等等。但培根漏掉了一個關鍵性的學科:外語。
  • 「漢東省陳清泉」年過5旬,拼命「學外語」,補課後:想多學幾門!
    「漢東省陳清泉」年過5旬,拼命「學外語」,補課後:想多學幾門!漢東省陳清泉,是一位年過5旬的「老油條」。老則老矣,不愛其他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嗜好,尤好「學外語」。某次,他在拼命學習某門「外語」後,還主動去補課,而後意猶未盡道:想多學幾門!《人民的名義》中,並沒有交待陳清泉如何學外語,那麼他如何學「學外語」呢?陳清泉作為漢東省京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一直以來心思就不在工作上。他唯一做得出色的就是在山水集團和「大風廠」的股權糾紛中,不遺餘力的傾向於山水集團,並且判山水集團勝訴。
  • 我是如何在學第三門語言時,又不忘記第二門語言?
    原標題:我是如何在學第三門語言時,又不忘記第二門語言?有不少讀者私信問我:「請問如何才能把英語學好?」「請問你是如何學德語的同時,又不忘記英語的呢?」對於第一個問題,網絡上已經有很多現成的乾貨經驗分享帖,大家可以去搜尋引擎一下,會跳出很多答案,在此不做過多闡述。而對於第二個問題,由於每個人學習的語種不同、用的方法不同,很多人比我厲害也比我努力,在此僅以個人德語學習、英語複習的經驗為主,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 語言磨蝕 (Language Attrition)|自從學了幾門外語後,我沒法好好說話了
    除了英語以外,你有沒有在學其他外語?
  • 語言學習技巧:專家教你如何掌握一門新語言
    語言學習技巧:專家教你如何掌握一門新語言學習語言任何時候都可以。
  • 6個月學會任何一門外語?
    一言以蔽之,《6個月學會任何一門外語》這本書頗值一讀。 作者自己首先是一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作為一位母語是英語的紐西蘭人,卻用純中文寫成此書並在中國出版,本身就了不起。 作者龍飛虎(Chris Longsdale),在內地和香港均生活多年。從中文媒體對他的訪談中,可以看出他普通話和粵語都相當流利,令人印象深刻。
  • 用「母語習得法」學外語
    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學習的年齡門檻在不斷降低,有個朋友講他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學《新概念英語》,還跟我講孩子已經會寫多少個單詞,「掌握」了多少個常見句型,有些詞組搭配也有感覺。朋友很欣慰,我卻有些擔心,我不知道那麼小的孩子,用這種枯燥的方法學外語,能堅持多久。「學習法」雖然枯燥,但是短期看很有效。如果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這個目的還容易達到的。
  • 我是如何學外語的
    7年之後我應聘科技英語翻譯崗位併入職了中興通訊,兩年後又以中興通訊國家HR經理的身份派駐海外幾個子公司常駐了8年之久,工作語言是英語。跟我接觸的一些朋友經常會問我,學英語有什麼方法?我今天毫無保留的將我的方法說出來,看看是否對您有些參考作用。
  • 同濟「外語哥」自學10門外語 成就感是學習的動力
    新年伊始,網上一篇總結自己8年來成功自學10門外語的日誌讓一位同濟大學生走紅網絡。這位被稱為「外語哥」的語言狂人說,他的學習動力源自掌握一門語言後的成就感,而在談到自己的感悟時他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
  • 英語渣3年掌握5門外語,老外直呼她"外語變色龍"
    誰也沒想到,後來她靠著自學英語,不僅實現了從班級墊底到年級前五的逆襲,還意外解鎖了學習多門外語的新姿勢!她發現,靠著這套方法,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好任何一門自己想學的外語!當然,這靠的絕對不是死記硬背,高效的學習,無非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
  • 會5門外語的人生,活得到底有多賺?
    誰也沒想到,後來她靠著自學英語,不僅實現了從班級墊底到年級前五的逆襲,還意外解鎖了學習多門外語的新姿勢!她發現,靠著這套方法,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好任何一門自己想學的外語!當然,這靠的絕對不是死記硬背,高效的學習,無非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
  • 大學想學外語專業,新高考3+2+1如何選科?
    那麼,新高考後,很多同學對今後發展方向比較迷茫,以前嘛就是簡單的文科、理科,大家選擇起來也比較簡單,但是新高考不一樣,新高考「3+2+1」模式中,「3」指語數外三門必考科目,「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兩門。
  • 會5門外語,人生有怎樣的開掛體驗?
    誰也沒想到,後來她靠著自學英語,不僅實現了從班級墊底到年級前五的逆襲,還意外解鎖了學習多門外語的新姿勢!她發現,靠著這套方法,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好任何一門自己想學的外語!當然,這靠的絕對不是死記硬背,高效的學習,無非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
  • 自學三門外語:小孩的潛力不能小視
    02量身定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對於一門新語言的入門,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方式就是報個培訓班。l 孩子學習外語的思維與成人不同,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也不同,如果把握好窗口期,他們可以做到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學外語,語感積累的更快,學習成效更好;l 省下來培訓班的錢,用在了別的地方,比如家庭自助遊學,這樣可以通過陌生化策略引入新的學習資源、新的學習場景,孩子就不會產生審美疲勞,思維更活躍,也更容易突破學習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