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學過英語,那麼99%的概率你用過「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語法-翻譯法)」:背記英文單詞的中文意思,語法用孤立的例句展示分析。這種方法,或許是最容易教的:一本英漢詞典,一本語法書,一本習題庫,幾乎就可以代替老師。長期用「語法-翻譯法」學習英語,有哪些問題和難以逾越的瓶頸呢?如果有學過英語,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類似的症狀和感受:1. 聽、說、讀、寫速度很慢,其中又以聽最為明顯(其他三者,都可以按自己的步調進行,唯有「聽力」,需要跟上說話人的速度。)2. 明知句中每一個單詞的中文釋義,卻讀不懂語句文本是什麼意思。3. 了解語法規則,在說和寫的過程中,卻錯誤百出。用這種方法,很少有人能把英語學到流利水平,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有二:1. 語法是被動接受的顯性知識,缺乏內化。這就好比給普通人五星大廚的菜譜,也不可能做出大廚的菜品。2. 單詞無語境,機械的翻譯,運氣好成中式英語,運氣不好,則是完全錯誤。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選一位使用更加先進的語言教學方法的老師。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方法有很多,比如:The Audio-Lingual,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The Dogme philosophy 等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優點與局限性,而一位好的外語老師,正是能針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與特徵,選擇適合的方法來教學。但是,如果無法輕易更換老師,比如在學校的英語課,那要怎麼辦呢?也別急,只要你有心,也有一些方法來彌補語法-翻譯法的不足。這裡給三個建議:1. 激活休眠狀態被動語法知識。選擇一個話題,在限定時間內(比如1分鐘,3分鐘,隨語言水平提高而延長),儘可能快的說出或寫下想表達的內容,暫時不要顧慮語法的正確與否。時間到後,再用你已經掌握的被動語法知識修改訂正。間隔一段時間後重複練習,直到能不用刻意去想語法就能寫下正確的語句。2. 記憶單詞時,儘可能以畫面或感官感受來記憶,而不是簡單記憶中文釋義。3. 對於聽力,找到文本預先閱讀,然後在聽的時候,努力直接解碼內容,而不是先翻譯成中文再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