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與思.1 -《告訴你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及誤區》

2020-08-10 Bolazynes

碼字背景

尚在大學時,我摸索了一些適合自己英語學習的方法論,但火候欠佳,不足以抽煉出概念。也是在那時接觸了一篇長文,由一系列天涯的帖子集合而成,原作者便是漏屋,講述了一些與長久以來正規教育的方法稍有偏離,甚至完全相反的英語(外語)學習理論,但在邏輯上大多能行得通。而那篇長文也確實在很多想法層面啟迪了我,在後續自我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實質作用。其邏輯和一些方法論不僅適用於各門語言的學習,也通融了一些其他領域。

若干年後,為了備份一些工作中製作的英文音頻,我將他們上傳至了電臺,未料這一年收到了不錯的反饋。至此,漏屋的許多個人理論早已集合成冊,出於醞釀新想法的目的,我找到了這本,包含先前啟迪我思想的內容的這本書,決定再以碼字的方式,梳理方法論與一些個人的思考,也對得起荒廢大半年的這一內容平臺。

以下,包括後續內容,除非引用部分,皆為經過個人轉化的內容,與原意可能有所出入。不一定絕對客觀正確,但我會將我認為說得通的理論闡述出來。考慮篇幅,單篇會限制在2000-2500字以內。


開篇列舉了一些錯誤的普遍結論:

  • 語言環境會讓人自然習得語言
  • 學習外語需要多背,即用記憶學語言
  • 想糾正發音,要專聽標準純正的發音
  • 要學語法,如果語法熟練,句子自然正確
  • 要有詞彙量,但背單詞很難
  • 以前學的是書面語或過時的英語,和現在口語不同,所以我口語不好
  • 學外語需非常刻苦,長時間練習

看似理所當然,但邏輯並不行得通,以糾正發音舉例:

糾正發音

光聽 VOA 和 BBC 是不夠的,反而需要聽帶有各種口音的發音,而且越多越好。我們在聽取正確讀音時,只是單純記住正確的讀音,在發音時仍然不會發現需要矯正的地方。但在聽取了多種口音的發音,並與標準口音對比後,就知道錯誤在哪,從而矯正自己的發音。

在日語中,沒有R的發音方式,在說 read and right 時,日本人普遍會發音成 lead and light, 筆者亦對火影忍者中小櫻的名字有映像,也就是撒苦辣 (Sakura) 醬。當日本人有意識的聽取 read 和 lead 時,表示能聽出差異。但在不給看拼寫的前提下,聽取大量 R/L 開頭的單詞時,正確率不是100%, 而是50%, 也就是蒙的。

本土例子

如果以日本人聽 R/L 的例子難以感同身受,我們亦可以以自身學習的一個例子來感受,在華中部分地域,語言中的ne與le不被人們所區分,但在這些地域中,我說「好累」和「好內」,人們都能明白,當有意識的聽取兩個正確的讀音時,往往能聽出差異。但是一旦回歸平時正常交流,就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同理福南,胡建,荷蘭等。(僅舉例發音,無意挑地圖炮)

而英語中最直觀的就是最常用的單詞之一——The, 我們會有 de, ze 的發音,也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發音習慣又沒有被矯正的原因,但我們平日自己聽卻聽不出區別。Th在這裡,正確的發音方式/ð/,是舌頭放牙齒中間。(在元音開頭的字母前另有讀法,這個不細說)

結論

發音不準其實主要原因在於耳朵聽不準,和唱歌跑調是一個道理(跑調的也不覺得自己跑調)。當上述這些日本人和美國人生活久了,天天聽標準音仍然改不了,也是受 母語結構+發音習慣+成人分辨能力低 的影響,聽不出自己和標準音的區別,只有幼兒對各種語言的解析度是較高的。

當聽多了日本人的 veli indelisting, 法語的 vehi intehisting, 和漢語的外瑞因吹思婷後,提升了分辨敏感度,自然知道,應該如何矯正自己的發音。

啞巴英語的主要緣由

現象

這個定義特指學了幾年,有一定基礎的讀寫能力,但在起碼的交流層面仍有障礙。常見的甩鍋理由有:應試教育/單詞量小/語法不行/沒機會和老外交流。但——都不是真的鍋。

在考試時,經常有一道讓我們肝疼的聽力題:記電話。先不吐槽為什麼該接電話的人永遠不在,我們來回憶下聽力考試時的場景:Six Five Se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 記下來了嗎?沒有,只記住了前四個,得第二遍才能有意識的去記後四個。

有人說,太快了,但老外也是這個正常速度啊。有人說,不熟練,但這題目高中就這麼快,大學也這麼快,還是記不住。那問題究竟在哪?

緣由

你的大腦在忙著翻譯,但翻譯的效率很難趕上正常交流的語句,就是翻的再快,永遠都不夠正常交流用。

為什麼非要翻譯呢?因為我們在學習第二門語言的時候,往往已經掌握了母語,而不自覺的,會在語言這一大框架中,將母語的概念套在這一門正在學習的語言上。而我們回想(或者設想吧,應該都回不起來了)我們習得母語的過程,更多是將語言和客觀世界的東西直接建立聯繫的一個過程,這中間是沒有轉譯機制摻雜在內的。而這裡就涉及了一個概念: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

會用任何語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須能用這種語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遠不能正常交流。

英語思維,說白了就是用英語想事兒。不能直接用英語思維處理英語,那么正常交流的語速、句長永遠都不能處理好,也就不能正常交流,造成了啞巴英語。

聽 且如此,我們再來看 說。

回顧我們平時說英語的過程:

思考要表達的意思→中文(這個過程很快)

中文→各個單詞翻譯成英文→考慮單複數→考慮第三人稱→考慮語法組織句子→對方已經走了

這種情況多了,大家就有什麼詞趕緊往外蹦,也就變成了漢語思維套出來的Chinglish. 我們正常交流時,思考語法規則和表達內容會同時佔用大腦,而大腦的所謂多線程只是偽多線程,在各個進程之間切換時,大腦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這也就導致——想語法就不能好好說話了,想好好說話就不能顧著語法了。這豈不是不讓人說話?

到這裡就慢慢明朗了起來,語法和翻譯不但無助於實際交流,反而是最大的兩個障礙。而這兩個障礙,往往源於早起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一時有用但後續其實沒用」的土方法,延續至今沒有優化,反而阻礙了後續語言的深入學習。這種語言的學習方式叫做「語法-翻譯法」 (Translation-Grammar Method), 是英國人幾百年前用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時建立的方法,但並不一定適合所有語言的互相學習,因為語言結構和語法排序多少都存在差異。

存在並不一定合理,只能說有其緣由。許多方法論和經驗得以傳承,是因為早期一時的有效性,並不能說明長久的有效性。

To be continued

相關焦點

  • 書摘與思.2 -《告訴你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及誤區》
    少數會將生活圈子局限在 China Town, 結果留學歸來,外語可能沒有長進太多,粵語倒是提升了不少(註:粵語系漢語結構下的方言,在漢語結構下學習粵語和跨語言結構學習英語是兩個本質不同的過程)。再者還有一種現象,從本地人房東家開始擴大社交圈。
  •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及誤區分析(十三)英語連讀及英語英雄
    可以試一下,如果你把注意力都放在認真說好 Not at all中每個單詞的獨立發音上,只是把每個詞之間空餘時間縮短,你聽聽看會是什麼效果。但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幾個詞的連接處上去刻意連讀,怎麼努力說聽起來都會是「腦太套」,就不會光嘲笑「黃教主」了。
  • 外語學習的書摘與思.3 - 自然習得的理論、假設與方法論
    克拉申認為,語言的掌握,無論是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實語句發生(即有效輸入,可以懂其意思的語言)下實現的,都是在放鬆的不反感的條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識的學習,訓練或使用語法知識;它不能一夜速成,說的能力比聽的能力實現的晚。而最好的方法,則是由以上的理論出發並設計的。
  • 外語學習的書摘與思.4-提高期方法論&了解自身並進階自定學習策略
    前文介紹了對於早期學習者(也就是零基礎人群)在開始第二外語的學習時,建議採用的方法論,即建立畫面與聲音的聯繫,以此來越過母語形成客觀事物與外語的直接聯繫。當在大腦中的聯繫超過1000個時,便可陸續提升,進入後面的階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早期的應試教育對這一數量聯繫的建立已經實現。因此,先行了解早期學習的方法論,理解背後的目的,就可以視自身情況,直接進入後續的階段開始提升。
  • 高二學期英語學習的誤區與背誦方法
    高二學期英語學習的誤區  第一誤區就是把五種技能學習變成單一的看懂。大家知道我們習慣上把英語學習分解成五項技能,聽說讀寫譯。這樣分解是否科學,在此暫且不論,有不少學習者往往把是否看懂當成學習的標準。比如說,拿到一本口語教材,翻開幾頁一看,都看懂了,就認為人簡單了,對自己不合適。這裡的錯誤是把看懂代替了會說。看懂不等於會說。
  • 2018-2019 書摘專題|《羅伯特議事規則》
    【書摘】如何達成共識《窺見上帝秘密的人》(1)07.【書摘】《論妥協》約翰 莫雷08.【書摘】「法律與道德(信仰)」《兄弟相愛撼山河》(1)09.【書摘】「王后審判案」《兄弟相愛撼山河》(2)— 2019 —01.【書摘】《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02.
  • 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常見誤區
    第1頁: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1 第2頁: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2 第3頁: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常見誤區3     左罡:如果僅僅有幾個學生學不會的話,很可能就是學生的學習態度或者智力有問題,但是,如果是一批一批的學生都學不會,學完了以後都不會用,很顯然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或者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出了問題,我們來看一看,以下幾組教學外語的理論是否正確。
  • 每日精選書摘:閱讀最真實的自己
    上回發布了從流書挑選的優質書摘,很高興聽到有朋友喜歡,看到大家喜歡的段落能夠引發共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今天是精選書摘第二期,希望你能從書中讀到最真實的自己。《三體》人類真正的道德自覺是不可能的,就像他們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
  • 如何快速地學習一門外語?這幾個方法你一定要試試
    作為一個跟外語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人,小編經常看到網上有人在討論如何快速地學習一門外語。也有不少諸如「六個月掌握一門外語」,「三個月開口說外語」等內容的帖子。那麼學習外語究竟有沒有捷徑呢?小編覺得,不管學習哪門語言,牢記以下幾點都會使你的學習突飛猛進,讓迅速掌握一門外語不再是夢想。1.從最感興趣的地方學起一定要喜歡!要喜歡!要喜歡!
  • 成年人英語學習的十個典型誤區
    《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是一年前聽的,與前兩本書有少部分共通之處,但是這本書由於從根本上分析了成年人英語學習的典型誤區,因而更加出彩,收益更大。閱讀過程中會強烈意識到自己過往學習的誤區,完全顛覆之前對外語學習的認識。同時也會屏蔽網絡或實體商家90%的外語課程或教材營銷。
  • 自學寶典:學習韓語的7大誤區你知道嗎?
    自學寶典:學習韓語的7大誤區你知道嗎?時間:2016-12-27 18:09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學寶典:學習韓語的7大誤區你知道嗎? 誤區一 學習外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只有當你不想去學的時候它才會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學習外語並不困難,它只是需要時間。
  • 學英語會干擾母語學習?關於外語啟蒙的真相,一次全都告訴你
    你一定從各個門路都聽說了,孩子該早點學外語,不然將來上小學,很容易就落在別的小孩後面啦! 英語啟蒙固然是能讓孩子更早接觸外語,但身邊的消息有時又讓人困惑。比如一位愛貝睿家長問道: 學英語會不會干擾孩子的母語學習?
  • 關於英文學習的九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那就是—英文學習遇到了誤區。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以下9點常見的英文學習誤區,快來看看你入坑了嗎?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給孩子提供以輸入為主,短時、高頻、大量的情景式教學學習產品,建立每天學習外語的學習習慣
  • 為什麼你學不好外語?可能是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
    外語是很多人都希望掌握的技能,但學習它的過程卻讓人頭痛不已。為什麼有人花了大把時間,又是請家教又是參加考試,但就是學不好外語。小編認為,你有可能是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無法堅持很多人學外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著每天練聽力一小時,一月變身聽力達人,卻聽了兩天就放棄。報了幾千塊的培訓班,卻因各種雜事分身乏術,最後不了了之。許多人無法堅持是因為最初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學習只是出於一時衝動,放棄得自然也容易。
  • 「書摘」《論投票》丨候選對象的選擇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並沒有採用這種方法來確定候選對象。道理很簡單,立法機構的大量工作通過全體投票之外的其他方法來完成這一事實表明,我們在上一章所討論的數學問題並不像想像的那樣重要。這些問題通常在面臨許多候選對象時才會出現。如果你只能對給定的議案投贊成票或反對票,這裡就根本不會出現投票的數學問題;如果你對每議案只有少數幾點修改意見,在做了修改以後,你對該議案仍然只能投贊成票或反對票;那麼,這裡即便存在投票的數學問題也不會很多。
  • 學習日語的過程中,避免那些經歷過的誤區讓你直達N1
    閱讀完本文的話,如果發現自己在學日語過程中,有這些誤區請及時改正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執行力,我建議直接關閉了,不要往下閱讀。1.開始就拿著教材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這種不知整合的學習方式屬於最野蠻最沒腦子的一種。
  • [轉載]漏屋老師對《千萬別學英語》的點評--如何學習外語(十六 終結篇)
    導讀:本文節選自漏屋老師08年前後在天涯上的著名帖子《外語學習真實方法及誤區調整》的最後一部分。
  • 英語學習中的三大誤區,快來看看你家孩子中招了沒?
    1、認為在全外教、純英文的環境下學習效果最好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口純正、流利的英文,不惜花重金去參加外教的課程,請外教來輔導孩子的口語,覺得在英語語言環境的浸潤下孩子就可以「像外國人一樣說英語」。但其實這些家長們普遍忽略了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我們是在已經習得一門語言,也就是漢語的基礎上再去學習一門外語的。
  • 「惡魔奶爸」這類只適合1-3%人群的外語學習方法,普通人是無法做到的
    很多家長會困惑,在網上找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北大、清華狀元的學習方法,為何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卻無效?
  • 產後修復六大誤區!今天一併告訴你解決方法
    產傷修復六大誤區,你中槍了幾個誤區一坐月子一定要臥床休息,不能開空調,不能活動一件真實的案例,山東一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在酷暑高溫之下,不開風扇和空調,身穿長褲長袖,最終導致中暑身亡的事件,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