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世界需聆聽中國的故事

2020-12-14 海外網

英國《自然》雜誌9月23日社論,原題為「中國研究人員擁有全世界都需要聽取的寶貴經驗」。聯合國上周確認全球再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嚴峻結論已被寫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該報告來自《生物多樣性公約》,評估了參與國在實現10年前制定的20個生物多樣性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沒有一個目標將在今年底的最後期限前實現。現在沒時間後悔或道歉,所有國家須開展更多緊急行動。一些最重大責任已落在中國肩頭——明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行,為下個十年制定目標。

中國擁有數十年研究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及生態損失的經驗。世界需要聆聽這些故事,全面了解其中的複雜性。其迅猛經濟增長使一代人脫貧,但也催生一系列環保問題,尤其加劇了空氣和土地汙染。在一定程度上為回應民意,中國有關部門已與來自國內和全球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繪製出一條更綠色的前行之路。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但制定環保目標並展開試驗,還創造出監督及匯報有關進展的機制,並取得一定成功。中國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還包括在全國範圍畫「紅線」。

最重要的是,中國擁有一個龐大的研究人員群體,供職於科學院、大學、環境規劃學術機構和中國及國際非政府機構。他們一直從經濟角度努力量化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為民)服務的價值,從而使民眾和決策機構能更清晰地理解大自然。

《自然》雜誌對明年參會的眾多國家代表團採訪顯示,所有代表都希望昆明會議取得成功,使各國匯聚一堂並就有意義的目標達成協議。中國科學家對國家的自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發揮著核心作用。對於尋求答案的世界各國來說,什麼有效、什麼無效的集體經驗將提供至關重要的學習機會。中國的寶貴經驗能夠為全世界上課。(丁玎譯)

責編:吳正丹

31883012,.英國《自然》雜誌:世界需聆聽中國的故事,.2020-09-24 08:55:30,.204064,.吳正丹

相關焦點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聆聽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聆聽 2020年09月25日 21:56:00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社論認為,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科學家有值得全世界傾聽的寶貴經驗。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家能夠為全世界上課
    英國《自然》雜誌9月23日社論,原題:中國研究人員擁有全世界都需要聽取的寶貴經驗聯合國上周確認全球再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嚴峻結論已被寫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一些最重大責任已落在中國肩頭——明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行,為下個十年制定目標。中國擁有數十年研究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及生態損失的經驗。世界需要聆聽這些故事,全面了解其中的複雜性。其迅猛經濟增長使一代人脫貧,但也催生一系列環保問題,尤其加劇了空氣和土地汙染。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家對國家的自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發揮...
    聯合國最近確認全球再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嚴峻結論已被寫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該報告來自《生物多樣性公約》,評估了參與國在實現10年前制定的20個生物多樣性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沒有一個目標將在今年底的最後期限前實現。
  • 英國《自然》雜誌修改規則 中科院2015全球自然指數登頂世界第一
    2015年6月18日,《自然》雜誌發布2015年全球自然指數(2015 Nature Index)。此次發布的2015全球自然指數涵蓋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發表在68種世界一流科研期刊上的57501篇論文。其中,中國科學院仍然是自然指數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
  • 英國《自然》雜誌勉強道歉
    或許英國人認為,這已經算是給了中國人足夠的面子。無端質疑8月1日,《自然》雜誌網站刊發了記者伊文·卡拉威的報導。他藉由倫敦奧運會遊泳冠軍葉詩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的驚人表現,從科學角度探討反興奮劑的問題,文章標題是《那些偉大的奧運成績為何惹人懷疑?——「歷史表現分析」有助於消除疑慮》。 「葉的表現異常嗎?」
  • 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16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近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 70年,那些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雜誌
    在北京百萬莊大街24號,中國外文局(也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大院裡有這樣幾家雜誌社,他們是新中國最早的向世界說明中國、講述中國故事的雜誌,也是當時外國人了解中國的屈指可數的窗口,至今仍是國際傳播的主力軍!
  • 《自然》雜誌發布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12月19日零時,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22歲天才少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位列榜單第一位,同時,因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巨大爭議的賀建奎也名列其中,成為了今年榜單的「反面案例」。
  • 來看看《自然》雜誌歷任主編們的故事
    1869年11月4日《自然》首刊十九世紀的歐洲見證了人類在科學和數學領域的巨大進步,各類德語、法語以及英語出版物紛紛出現,並記錄了人類的智慧結晶。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取得了技術及工業空前的進步。195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英國的科普類期刊的數量翻了一番。
  • 《自然》雜誌撰文紀念的這位中國老人不簡單
    1965年9月,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牛胰島素,轟動了全世界!半個世紀後,當一位九旬老人在上海華東醫院悄然而逝,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專門發文講述了他的故事。作為世界學術界權威雜誌,《自然》載文紀念一位中國人,是不多見的。他的故事,應該讓每一個中國人知道。
  • 《自然》雜誌撰文紀念的這位中國老人不簡單
    《自然》雜誌撰文紀念的這位中國老人不簡單 2020-12-08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緬懷偉人,讓世界聆聽中國聲音
    英文版的出版社英國查思出版社之前成功推出了「改革開放元勳畫傳叢書」系列和《屠呦呦傳》等多部中國名人傳記,對英語讀者的接受習慣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從洽談版權開始,譯林社、作者方和英國查思出版社召開多次討論會,商議如何在英文版翻譯和推介過程中將本書以易於讓外國讀者接受的形式呈現,力求譯文緊湊流暢,宣傳文案緊貼國外讀者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點,如周恩來總理的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中深受家族家風影響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以及對新中國道路探索和建設發展中某些具有重大意義的關鍵性問題的論述等,做好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
  • 「中國第一,美國第二」 《自然》雜誌公布世界化學大國成就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2月12日發表的評估,中國在2019年首次成為「化學第一大國」,把美國擠到了第二位。
  •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中英雙語「道歉三連」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 著名雜誌評出世界十大海灘城市 英國布萊頓憑卵石海灘入選
    據英國媒體1月18日報導,英國著名旅遊雜誌《孤獨星球》近日評出世界十大海灘,澳大利亞雪梨、巴西裡約熱內盧、南非開普敦、美國邁阿密等城市的海灘均榜上有名。而英國布萊頓則因為布滿卵石的海灘而備受評委和遊客親睞。英國布萊頓的海灘,雖然沒有白色的沙子和持續的陽光,光腳走在遍地的卵石上還有可能不舒服,但這絲毫不影響它成為世界上最棒的海灘之一。
  • 《自然》雜誌: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科學文獻生產國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唐希)《自然》雜誌1月18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首次在科學出版物總量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科學文獻生產國。  這份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彙編的統計數據表明,儘管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大了對自己國家科技的投資,但是美國仍然穩居科學強國的寶座,開展著備受關注的研究,不斷吸引國際學生,並將科學轉化為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權。  麻省理工學院的地球物理學家Maria Zuber說:「美國仍然是全球科技的領導者,但世界正在改變。」
  • 英國《自然》雜誌:30年後人類將窮到只能吃海鮮,中國人有福了!
    英國《自然》雜誌:30年後人類將窮到只能吃海鮮,為什麼會這樣說?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沒有鬧饑荒,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國家是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人口仍然在不斷地增長當中,然後將會造成進一步的糧食短缺。
  • 聆聽漢語講述的故事(鐘聲)
    未來該校將有一半課時接受中文授課,同時還將部分使用來自中國的教材。歐洲首家中英雙語小學的開辦是當前「漢語熱」的縮影,反映了各國人民通過學習漢語進一步了解中國、深度融入中國「朋友圈」的迫切願望。  「英國富裕家庭對漢語教育的熱衷之情,已經迎來了『全盛期』。」本月10日,英國《金融時報》在進行專門調研後得出如是結論。
  • 《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背後,是政客無恥的汙名化
    4月7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 「Stop the coronavirus stigma now(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標題在其官網發表社論,為汙名化新冠病毒而道歉。此前,《自然》雜誌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自然》雜誌表示,其做法有誤,並願為此承擔責任和道歉。
  • 英國《自然》雜誌持續聚焦西安硬科技
    11月以來,英國《自然》雜誌不斷將目光聚焦西安。繼月初刊發《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建起一座科技之城》後(本報11月5日予以轉發),又相繼刊發《西安正在推廣硬科技以重塑自己作為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的形象》《圓創新夢》《不可忽視的力量》《讓製造業更智能》4篇專題報導,關注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努力和成果,本報現予以集中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