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養娃,稍不留神就踩到「3大疾病坑」,媽媽早知道,早預防

2020-08-13 天天話育兒

一場秋雨一場寒,每年一過立秋,天氣就會越來越涼,媽媽們帶娃隨之而來也需要注意更多。



帶娃為何總遇到「多事」之秋

立秋後早晚溫差越來越大,經過一個夏天的酷暑炎熱和能量消耗,加上經常吹空調、吃瓜果冷飲,孩子很容易將夏季積下的「宿疾」暴露在即將到來的秋季。

而且除了氣溫的變化外,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極易受到流行性傳染疾病的侵襲,尤其是再過一段時間便到開學季,人多眾雜,互相感染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那麼這種季節交替、溫差大,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問題呢,據統計數據表明,我們8月份醫院兒科就診患者中,這幾種疾病的兒童患者居多,所以媽媽們要當心,入秋後帶娃最容易踩這三大「疾病坑」。

第一大疾病坑:秋季腹瀉

立秋之後的天氣慢慢變涼爽,不僅大家感覺到舒適,還很適合細菌的繁殖,而且這時候的溫度和溼度還有利於輪狀病毒的複製和傳播。

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最容易感染,家長們無意中接觸到這些病毒,又在沒有做好清潔衛生的情況下接觸孩子,給孩子餵東西吃,或者食物本身不衛生等,這些原因均可能導致孩子感染病毒。

另外,還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如果孩子接觸了患病的孩子,空氣中有病毒,也可能通過呼吸道被傳染。再加上孩子年紀比較小,消化系統和免疫功能都發育的不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當有病原菌隨受汙染的食物或是空氣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寶寶腹瀉症狀

一般病毒感染的潛伏期3天左右,一開始的症狀和感冒類似,體溫在37.9-39.5℃之間,發燒(體溫較高,大約為38℃-39.5℃)、咳嗽、流清水樣鼻涕。

然後才會出現腹瀉症狀,平均一天拉五六次,多的達到數十次,大便稀薄,表現為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帶有少量黏液,無腥臭味。化驗大便時有少量白細胞。

寶寶腹瀉危害

孩子由於腹瀉,食慾大減,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引起手足抽搐等。而且孩子在患病期間因為頻繁出現腹瀉和嘔吐現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脫水情況。

情況較為嚴重的孩子會有電解質紊亂,更有甚者會合併腦炎、腸出血和心肌炎等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的臨床疾病。

媽媽們如何提前預防?

  • 在換季病毒高發期,儘量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 避免接觸病毒和患有腹瀉的孩子。
  • 孩子的玩具、觸摸到的家具,都要用經常清洗、消毒。
  • 餵孩子吃飯前一定要洗乾淨手。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該病的關鍵點。
  • 預防感冒,增強孩子身體抵抗力。

第二大疾病坑: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傳染病是經由呼吸道傳播、感染的疾病。主要病原體是病毒,少數是細菌。立秋後因晝夜溫差加大,天氣乾燥,都會導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年齡小的孩子免疫力較低,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方式進入呼吸道,導致感染。

寶寶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上呼吸道感染因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也可能會表現為咳嗽、咽幹、咽癢或燒灼感。

2~3天後鼻涕變稠,可伴咽痛、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音嘶啞等,有時可由於咽鼓管炎致聽力減退,嚴重者有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

體檢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可為輕度充血。一般5~7天痊癒。

如何預防?

  • 首先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對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是最為重要的。
  • 體格鍛鍊有利於增強孩子體質,提高對疾病的防禦能力。
  • 體育活動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進行鍛鍊,鼓勵孩子多一些參加戶外活動。
  •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家裡有呼吸道病人的時候,一定要戴口套,避免交叉感染。
  • 還有如果有過敏史的孩子要也儘量出門戴口罩,或少外出活動,特別是花草木比較多的環境下要遠離。
  • 要注意多喝水,維持呼吸道的溼潤,有助於增強呼吸道的防禦功能。
  • 而且要多休息,增強身體抵抗力。秋季也是許多蔬菜水果成熟的季節,維生素C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促進體內抗體的形成和提高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因此多攝入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也能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大疾病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孩子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接觸並感染了病毒,這個病毒進入孩子的體內,最終引起一些皮膚黏膜的一些改變。這個皮膚黏膜的改變,主要是發生在手的皮膚、足的皮膚和口腔的一個黏膜,5歲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

尤其是在夏秋交替期間,孩子很容易感染病毒,引發手足口病。明顯的症狀為口腔內頰部、舌、軟顎、硬顎、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一般普通型手足口病對患病的孩子影響都不大,治療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但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患者可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患者主要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及頭疼、嘔吐,部分患兒會表現為肢體抖動及急性的肢體無力等腦膜炎、腦炎併發症。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甚至會出現心肺功能衰竭,比如心動過速、急促以及口周發紺、咳粉紅色泡沫痰,甚至可能為血性液體,有些患兒甚至出現持續性血壓下降或休克表現,所以這部分孩子有可能會遺留一些神經系統的後遺症或者心肺功能方面損傷,比如說肢體運動障礙或者語言障礙等,有可能會影響到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個別嚴重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兒甚至會出現死亡。



如何預防、護理?

  • 不要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孩子的房間保持通風,孩子用的物品要經常消毒。
  • 患病的孩子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飲食要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小米粥、牛奶、牛肉羹。
  • 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



寫在最後

立秋之後,溫差較大,家長們要根據天氣變化和孩子的身體狀況,提前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做好生活護理,讓寶寶離遠三種疾病坑,健康快樂度秋季。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專家列出寶寶夏天高發疾病,媽媽們早知道早預防
    高溫高溼也是一些病原體的滋生地,寶寶的抵抗力比成人差很多,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寶媽們千萬需要注意。很多寶媽不知道寶寶夏季都有哪些高發的疾病,下面專家列出寶寶夏天高發疾病,媽媽們早知道早預防!傷寒傷寒和副傷寒,是由傷寒或副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稍不留神就排在最底層,家長別花錢坑娃了
    除了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希望孩子多學一些其他東西,所謂「技多不壓身」,以後早晚都能為孩子的未來人生加分。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這不,我閨蜜,從女兒2歲起就給她報各種興趣班,如今5歲了,每周要上舞蹈課、繪畫課、遊泳課,此外還有英語輔導班。
  • 三伏天裡望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你知道嗎
    悶熱的天氣讓人們非常盼望立秋。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節氣,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立秋並不代表著涼爽的天氣到來。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就是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麼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有一種簡單區分早晚立秋的方法,就是根據立秋的月份來決定。如果立秋在農曆6月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是在農曆七月,那麼便是晚立秋。
  •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早是晚?
    那麼,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如果這一年裡面,立秋的時間是在早上或者是相對來說比較早的時候,就算是早立秋,如果這立秋的時間是在晚上或者比較晚的時間,那就算是晚立秋。同時,如果立秋時間早的話,那麼在接下來幾個月的天氣就會比較涼爽;反之如果立秋的時間比較的晚,立秋之後天氣就會比較熱,那麼這樣一句話到底有什麼根據呢?是否有相應的科學依據呢?
  • 身體出現什麼症狀,早知道早預防
    其實所說的肺癆就是現代的結核病,這種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而且屬於慢性的傳染病,很可能會波及到體內其他的器官,造成嚴重的影響,不過現在的醫療技術比較發達,已經不再是什麼不治之症,接受治療之後能夠實現臨床痊癒。一、肺結核是怎麼形成的?
  • 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立秋後還會熱嗎? 不知不覺,7月份成為了過去式,如今已經進入到8月份了。而在八月份的上旬,將要迎來一個對於農民來說十分關注的日子——立秋。在公曆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就迎來了二十日節氣中第13個節氣——立秋了。
  • 預防出生缺陷日| 新生兒疾病篩查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出生缺陷日| 新生兒疾病篩查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020-09-1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性經常腹痛,可能與這4種婦科疾病有關,早知道早預防
    現在女性由於生活壓力非常大,在生活上作息不規律,也不按點吃飯,不僅要忙於家庭還要忙工作,非常容易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女性經常出現了頻繁的腹痛現象,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是腸胃疾病所引起。但女性經常腹痛也可能與這4種婦科疾病有一定的關係,今天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立秋將至,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間距立秋也有五天的時間。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令,是秋天的第一個節令。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節令,對農活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立秋後油」的叫法,那麼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
  • 「瞎」衝米粉讓寶寶很遭罪,5個步驟3個誤區,父母早知道早預防
    「瞎」衝米粉讓寶寶很遭罪,5個步驟3個誤區,父母早知道早預防餵養期間有很多誤區,父母需要早清楚早預防,儘量別犯!父母給娃衝泡米粉當輔食,往往會犯三個錯誤,怪不得寶寶很遭罪1、米粉吃不了下頓吃有些父母給寶寶衝泡米粉,總會錯誤評估寶寶的食量,泡的太多剩的太多
  • 父母們注意了:這5種疾病有可能遺傳給孩子,早知道好預防
    作為父母來說都會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健康康的,沒有疾病的危害。可是對於本身就患有一些疾病的父母來說,就會無比的擔心自己的痛苦會遺傳到孩子的身上。因為孩子和父母是緊密聯繫的,他們會遺傳父母的樣貌、性格、脾氣等等,很多東西都是遺傳自父母;那麼父母的疾病會不會也遺傳到孩子身上呢。
  • 哺乳期容易走的坑,新手媽媽別踩!都是血淚教訓
    作為媽媽,總是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生完娃之後,很多媽媽希望能給孩子吃上母乳,畢竟母乳才是孩子最好的口糧,即使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號稱成分很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但是很多研究也發現,母乳中的營養吸收利用率最高,而且母乳中免疫抗體是配方奶粉無法模擬的.
  • 別傻了,車上最沒用的4大配置,看看,不然稍不留神入坑的就是你
    別傻了,車上最沒用的4大配置,看看,不然稍不留神入坑的就是你。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汽車的保有量可以說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現在人們每天就像他們所想的大功率應該就是汽車了,現在人們買車的教練科醫生真的是越來越大了,各大企業的競爭也是越來越嚴重了,各種車型也真的是讓買家眼花繚亂,在汽車上的配置可以說也真的是各種各樣讓車主們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好,特別是對於一些汽車的配置,聽起來用處是非常的大,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作用,而且這些配置往往需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這就大大的給消費者們造成了一些心理
  • 當代媽媽養娃有多難?明星辣媽告訴你:試試馨蓓安益生菌
    養娃難,養兩個娃更是難上加難!早就聽聞娃是「四腳吞金獸」,更是「精緻瓷娃娃」,稍不注意就感冒發燒加咳嗽,日常便秘拉肚子......網上寶媽們怨聲載道,卻沒見明星媽媽們苦惱,為什麼我們普通人養娃這麼難,明星養娃就so easy?難道明星養娃也自帶「光環」嗎?
  • 因濫用止咳糖漿,娃被送進搶救室。這些誤區坑了太多娃
    因濫用止咳糖漿,娃被送進搶救室..這些誤區坑了太多娃!一到變天或換季,娃就開始咳咳咳。該如何給娃止咳,幾乎是所有老母親都曾面臨過的「重大疑難」問題。所以,媽媽們可千萬別把所有的咳嗽都看成讓娃難受的「罪魁禍首」。要知道,輕微的咳嗽不治也能好,嚴重的、長期的咳嗽,醫生也不僅僅只治療咳嗽,需要判斷引起咳嗽的疾病病因、可能的病理改變,然後綜合分析,動態觀察,最終才能準確的給出建議,是否使用藥物以及使用何種藥理作用的藥物。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就比如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有些孩子,從小就被迫與媽媽分開,等他們長大後也會跟媽媽親近不起來。就像現在很多寶媽外出打工,把一兩歲,甚至幾個月大的孩子交給老人帶,平時不怎麼回來看孩子,也不關心孩子。這種只生不養的媽媽,對孩子缺乏陪伴,孩子長大後自然會越來越疏遠媽媽。②被媽媽打罵到大的孩子媽媽本應該是孩子內心最溫柔的港灣,但是有些媽媽卻是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 0~1歲寶寶會面對的9大「危險」,媽媽要多留心,早發現早預防!
    從早期發現寶寶的先天性疾病,到生活中預防各類意外,劉大夫所分享的每一條事項,背後都是一起令人惋惜並沉痛的病例,值得父母去重視。Parents專家 劉婷婷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外科醫生,兒子8個月。平時在工作中看到很多的病例,深感痛心。其實,父母多加留心,很多疾病可以早發現,很多意外可以早預防,希望把這些心得跟更多父母來分享。
  • 男人若常做這3件事,可能會讓女人有「婦科病」,早知道早預防
    女人一旦患上婦科病後這些問題可能會反反覆覆的總是出現,對於女人來說也可能會非常的苦惱,女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下自己衛生情況,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身體是越來越健康的,有很多女人都可能會不經意之間的患上了婦科疾病,這些可能會和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設定的關係的,有一些習慣是不正確的,患有婦科疾病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
  • 經常手麻是疾病徵兆,經常手麻要警惕這5種病,早知道早預防
    事實上,手麻還是多種疾病的一個信號,尤其是剛入睡不久就手麻醒,或者白天拿點重物就手麻,或手保持一個姿勢半小時不到就手麻,甚至無緣無故就出現手麻時,提醒我們疾病正找上門,不可忽視。經常手麻,或是這5種疾病的信號,早知道早預防1.
  • 都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晚立秋真影響氣溫嗎?
    今天「立秋」了,民諺有云:「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是真的嗎?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早立秋說」認為,立秋當天的農曆日期是確定早晚的依據。如果在農曆六月,就是早立秋;如果在農曆七月,就是晚立秋。